马/列/毛/邓经典理论
-
麦克·布洛维社会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王明哲 著麦克??布洛维(Michael Burawoy)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系教授、“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性人物,他通过工厂实践发现意识形态在支配阶级关系、塑造阶级斗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主张只有通过重构马克思主义,发展社会学马克思主义,保卫被市场和国家日渐吞噬的社会,才能实现无产阶级的自我救赎。本书介绍了布洛维关于意识形态对塑造阶级关系的重要作用的观点、梳理了布洛维的思想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贡献并作出评价(包括他的劳动过程理论和生产政治理论所昭示的马克思主义在后现代的回归);本书力图引发读者思考布洛维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启示,包括布洛维社会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启示和对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启发。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论张占斌,李海青 编暂缺简介...
-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黄宇 编为了进一步加强浙江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研究中心建设,凝聚全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队伍,持续开展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更好地反映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状况和进展,为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推出了本书。本书选取了第十四届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宁波会议)的优秀获奖论文二十余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
-
马克思就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侯鹏 著本书在马克思对古典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就业思想的借鉴和批判的基础上,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逻辑原则出发,构建了包括相对过剩人口理论、失业理论、劳动力市场配置理论和劳动就业权理论等内容丰富的就业理论体系,为中国就业理论和就业实践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唐立军 编本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原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丛》,由北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传播基地组织筹划编著,自2012年创刊迄今,已出版发行了十辑,每辑都有鲜明的时代主题和深厚的理论承载。按照CSSCI收纳指南,2019年《论丛》改版为集刊,每年出版发行两辑,栏目重新进行精心设计,常设栏目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道路、社会变迁与价值观建设、党史党建、首都视野、海外观察、探索与争鸣等。本辑的主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教学研究李芳 编本书是近年来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主义学院学术成果的集中体现,汇集了学科一线教师的优秀学术成果。全书内容上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作为学科研究的优势和特色方向,具有鲜明的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集中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重要科研成果,如深入揭示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有机联系、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与唯物史观的创新研究方面的学术成就。二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不断深化,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成果,其内容上不仅在中国农村基层民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实践诸领域继续汇集了国内领先的成果,而且这些成果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中央机关的高度重视和采纳。四是,汇集了重点研究领域的取得明显进展的学术成果。五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的重要成果。
-
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刘海涛 著《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恩格斯的重要著作,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唯一一本专门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过程和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 配合四史学习,我社出版《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一书,主要面向党校学员和科学社会主义专业研究生,拟采取我国古代学者为经典注疏的方式,逐段逐句对这部著作进行解读,重点介绍其历史文化背景、思想脉络、基本原理以及后人的研究成果。
-
先驱·先路中共江油市委王右木研究课题组 著本书以王右木与四川早期马克思主义运动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分析四川早期马克思主义运动发生的主客观背景,概括王右木逐步转变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经历,进而梳理和论述其所从事的革命实践和主要思想。王右木作为四川早期马克思主义运动先驱,其勇于开拓、敢为人先、不畏牺牲的事迹和精神,不仅展示了那个年代的进步青年为寻求救国良方所做出的努力,而且对当前形势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坚持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王杰 编本书是一本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为中心,兼及东西方美学和美学史研究,基本内容含括: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当代美学基本问题、审美人类学等研究领域。本书围绕的主题是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内容涉及中国美学对于俄苏马克思主义美学接受的历史经验, 恩格斯的美学思想探源, 文化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民粹主义的不同立场, 当代中国审美人类学研究, 短视频与青少年艺术人文素养培育,尼采悲剧理论述评,美学社会化建构,城市生活电影的研究,中国文化的起源与中华民族文化精神, 梭伦的法权思想,政治场域中的歌德与马克思, 文学价值实现的自我规范,古代文学的伦理共属功能等等。
-
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经典著作译丛·德国古典哲学[德] 费尔巴哈 等 著,荣震华 等译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革命理论,它由康德奠基、经费希特和谢林发展,在黑格尔那里达到高峰,至费尔巴哈终结。德国古典哲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的理论来源。 在法国发生政治革命的同时,德国发生了哲学革命。这个革命是由康德开始的,他推翻了17世纪末欧洲各大学所采用的陈旧的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体系,他的“三大批判”奠定了德古典哲学的基础。费希特发展了康德哲学中的唯心主义,他把康德的各种先验的形式、范畴都统率于一个“绝对自我”之下,形成了一个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同时也在论述“自我”“非我”的矛盾斗争中发展了唯心主义辩证法。谢林批判地继承了康德和费希特的哲学,站在客观唯心主义立场来阐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把主观辩证法推广到外部世界,为后来黑格尔建立哲学体系创造了条件。在黑格尔那里,辩证法第一次得到系统的表述,成为自觉的思维方法。黑格尔反对把思维和存在割裂开来,强调思维对存在的能动作用,但是他把存在统一于 思维,坚持精神第一性的原则却是错误的。费尔巴哈从他的人本学唯物主义出发,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基督教的创世说,恢复了唯物主义权威。 马克思、恩格尔充分肯定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历史功绩,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思想,抛弃了他的唯心主义的体系,批判地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抛弃了他的唯心史观,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发展的*高形式,是最彻底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类认识史合乎规律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哲学思想发展中的崭新阶段,它的产生标志着旧哲学的没落和无产阶级哲学新纪元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