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毛/邓经典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著作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曹媛媛本书深入挖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引导学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思政课堂要向学生生动而深刻地诠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保证我们培养的人才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
唯物史观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接受信元本书从思想史角度切入,以科学主义思想对唯物史观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影响为主线,在介绍五四运动前后科学思潮传播概况的基础上,分别分析科学主义中的唯物主义、进化主义和实用主义对于中国先进分子选择、接受、初步阐释唯物史观的理论中介与桥梁作用,以及中国先进分子将科学主义与唯物史观结合后的初步实践,指出中国先进分子将科学主义与唯物史观合二为一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广泛传播,又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支撑。
-
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史王强 著本书以现代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为中心,在现代中国思想发展的脉络下,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起源与发展进行深入剖析,阐明中国传统思想在现代遇到的困境,作为马克思主义是如何解决这种困境,知识分子又是如何评价马克思主义的这种价值与意义。本书在丰富翔实的文献资料基础上,运用思想史与社会史相结合、思想史与学术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源流及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三个历史阶段;论述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性质、特点;具体分析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几个主题。本书提出科学中的因果律不能成为物质决定论的基础;梳理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围绕唯物辩证法展开的研究,对辩证法与唯物论、辩证法与唯物史观能否相综合,进行了讨论;提出了1935年之后,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有一个大的转向,从西方近代哲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从文化的意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有一定新见的。
-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吴凯本书集中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如何作为一种参与治理的手段来发挥作用。本书立足学科前沿,合理借鉴传播学知识,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前沿问题展开理论探索,立足参与治理,合理建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同治理的关系,剖析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参与治理的价值立场,阐释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在信息交流、传播关系、参与行为、网络结构方面的功能。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参与治理,揭示出存在的问题,同时聚焦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弱场问题并进行研判,以及归纳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提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原则和路径,使其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参与治理功能,并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的布局与走向做进一步思考。
-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编《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由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办,是不定期论丛,学术性和思想性并重,倡导从哲学、社会学、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人类学、心理学、美学和文艺批评等专业的角度展开对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旨在加强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交流与合作。本书(总第31辑)分为“西方左翼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欧陆思想”“日本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等几个部分,收入了《“哲学考古学”“范式”与“签名理论”——论吉奥乔·阿甘本思想的方法论奠基》《墨菲左翼批判理论透视》《关于特雷尔·卡弗的“差异论”的再反思》《布迪厄与马克思——从经济到生态》《伊藤诚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建构逻辑研究探析》《物·关系·物象化:广松涉对唯物史观的重构》《埃尔斯特与威廉·肖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上的分歧与共有混淆》等多篇高水平的专业研究论文,对相关问题做了深入而切实的探讨,捍卫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各个相关领域的主要理论思想。
-
马克思正义观的文本解读与当代建构温泉著本书从融通主客体价值“关系”的角度阐明了马克思正义观研究的价值论视域,分析了马克思正义观的逻辑起点与价值主体;通过考察价值主体在对象性关系中的现实处境及正义要求,阐发了马克思正义观的主要内容及其逻辑演进,论述了马克思正义观的逻辑归宿与价值境界。从总体上看,马克思的正义概念绝不仅仅是描述性的,而且是具有规范性的力量的,为共产主义运动和人类解放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观支撑。
-
否定的辩证法西奥多·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是阿多诺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它从多个不同的维度展现了阿多诺的最核心的哲学思想,即否定的辩证法。本书试图克服哲学史上主客体二元对立的形而上学传统,克服从人类文明的根基上就已经出现的肉体和精神的二元对立,从而构建一个全新的形而上学。这个形而上学不同于传统的形而上学,也不同于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阿多诺试图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建立这种形而上学。这对于我们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深入批判海德格尔哲学,批判各种形式的观念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我们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
社会主义朱雪微 著本书以“道德上维护”“批判性解构”和“理论性建构”三个部分系统地考察了柯亨的社会主义思想,揭示柯亨何以开始以及怎样为社会主义做道德辩护,阐明柯亨如何从坚定社会主义理念走上质疑社会主义路径的道路,探讨柯亨又是怎样在质疑社会主义路径的过程中走向重建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而以马克思主义为参照,反思柯亨对马克思主义何以继承与发展,又何以误解与错判。以“继承与发展”和“批判与澄清”两个部分阐明柯亨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之间的关系,肯定和费扬柯亨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批判与澄清”柯亨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和错判。
-
毛泽东思想与阿尔都塞颜芳 著法国哲学家阿尔都塞(Louis Pierre Althusser)是20世纪最为重要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他的理论与毛泽东思想有很密切的关联。本书从唯物辩证法和意识形态两大理论领域,梳理阿尔都塞接受和吸收毛泽东思想的文本依据,为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哲学意义提供了来自西方理论家的视角和参照,可视作毛泽东思想西方接受史的典型案例。书中频繁出现的“毛泽东主义”(Maoism)一词是一个产生并通行于西方学术界的术语。这一术语,沿用了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类似的构词方式,强调了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推进和原创性贡献,不完全等同于“毛泽东思想”。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范畴研究侯衍社 等 著本书力图从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有机统一的高度系统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质,通过细致入微地系统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基本范畴的理论基础、发展历程和理论内核,从学术理论的高度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科学性、创新性、现代性,以及它在当今全球文化价值观领域竞争的制高点地位和引导性价值,对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学术研究、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研究、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