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毛/邓经典理论
-
马克思幸福思想研究颜军 著《马克思幸福思想研究》以马克思幸福思想为研究主题,对马克思理论中的幸福思想进行文本梳理和逻辑论证。研究发现:马克思幸福思想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以及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学说。马克思幸福思想是一个有机整体,包含有幸福的形式、幸福的源泉、服务于幸福目的的工具、幸福的生成逻辑、幸福的必由之路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将哲学思辨性叙述敞显本质与事实性叙述旨归现实相结合,将肯定性叙述正面阐释与否定性叙述反面澄明相结合,将批判性叙述间接隐喻与建构性叙述直接陈述相结合成为马克思幸福思想的叙述范式。马克思幸福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强烈的斗争性及生动的实践性等特征。马克思幸福思想对当代人走出幸福悖论,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创造幸福生活等具有较强的指导价值。
-
医学殿堂中的大道行思罗海滢,任映红,邹飞 编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的基本内容和逻辑结构为参照,为了配合医学类院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工作而编写。本书注重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选取案例材料,帮助教师根据教学对象进行拓展教学,帮助学生联系实际进行理解消化,体现邓小平提出的“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原则。
-
后马克思主义的抉择[英] 尼科斯·P.穆泽利斯 著,王平 译《后马克思主义的抉择:社会秩序的建构》是尼科斯·P.穆泽利斯有关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代表作。在书中,穆泽利斯试图将后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引入社会学与政治学,提出用理论化实用主义的方法来重新诠释社会的形成、构造和转变,为后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学和政治学维度上的拓展开辟了新的视野,也为我们了解后马克思主义者在社会学和政治学上的思想踪迹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后马克思主义的抉择:社会秩序的建构》的核心工作是要克服政治或意识形态问题上的经济还原论,也就是说,如何摆脱用经济的观点和范畴来解读政治或文化现象。穆泽利斯认为,在对政治和文化现象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后马克思主义完全可以创造出自己的范畴和概念,这些概念既保留了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基本维度,又可以摆脱经济还原论的路数。与传统的、在社会构成问题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二分模式有别,穆泽利斯尝试从技术、占有、意识形态等维度对社会构成进行解释,这种努力就是他所谓的后马克思主义的抉择。
-
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思想研究周建超 著本书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运用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深入解读,系统阐述了不同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社会有机体思想的生成逻辑、基本内涵、本质特征、理论价值,以及其内在的继承性和创新性,全面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思想演进的历史脉络、基本规律、时代意义和发展向度,并尽可能地建构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思想发展史的理论框架,从而为我们更科学理性地把握人类社会有机体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前行趋势提供有力的学理支撑。
-
马克思主义与法治中国高浣月 编《马克思主义与法治中国: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围绕马克思主义法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与全面依法治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等论题展开,既有马克思主义法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实践探索,体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方法。《马克思主义与法治中国: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是一本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的前沿性研究著作,其出版将推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的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
马克思社会建设逻辑曹典顺 著该书是一部深度研究马克思社会建设逻辑的哲学研究著作。所谓哲学研究,就是指从唯物辩证法视域展开的具有“学术性”、“思想性”、“合理性”和“正确性”的研究,即本书首先探讨研究问题的问题意识是如何形成的,其后从学术史的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分析“为什么”要研究该内容,准确表征所研究问题的哲学逻辑“是什么”,以及阐明该研究问题对当下学术处于“怎么样”的影响力度。
-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础问题探幽陈冬生,王枫桥 著本书主要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整合性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从文本与思想的整合切入,取道“本质—功能论”开显原创视野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功能;从历史与现实的整合切入,取道“形态—特色论”比较历史视野中的“三大主义”意识形态;从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切入,取道“价值—工具论”发掘实践视野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技术。
-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域下的沂蒙精神研究徐东升,汲广运 等 著本书主要分为七章,分别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域下“沂蒙精神的孕育和形成”“沂蒙精神的发展和升华”“沂蒙精神的内涵”“沂蒙精神的价值取向”和弘扬沂蒙精神,“坚守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原则”“夯实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社会基础”“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等。梳理了从早期党在沂蒙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建立早期党组织、开展武装斗争尝试,直至新时代新形势下构建水乳交融党群关系等的历史进程,研究沂蒙精神的生成基础、形成和发展历程、基本内涵和价值与意义,探讨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域下弘扬沂蒙精神的路径和方式方法,以期更好地弘扬沂蒙精神,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
-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研究朱喆 著,朱喆 编刊发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深入研究的理论成果,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探讨,推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增强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供学术支撑。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中外文化实践;坚持学术第一的标准,大力推荐富有新思想、新观点和新方法的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
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田园 著本书立足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这双重维度来阐释马克思理论的有机整体性,综合运用文本解读、思想史研究和专题探讨的方法,分别界定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和资本批判的内涵,梳理双重维度在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形式,阐明双重维度的现实基础和方法论原则,并在双重维度相互建构的理论视野下,围绕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实现路径与实质、资本批判的理论逻辑等专题展开探讨,希望彰显马克思理论的双重维度的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