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毛/邓经典理论
-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研读荣鑫,刘志洪 著,艾四林 编特邀一些高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的学者,对精心挑选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些经典文献进行导读。在编写中,我们强调导读著作风格的通俗性和文风的可读性,要求每本导读著作的字数控制在十万字左右(个别除外),使之介于大部头研究专著和合集之间。目前,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导读性著作的撰写,主要有如下两种形式:一种是把每一本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导读写成一本大部头的专著,一种是把若干马克思主义经典分章节加以介绍,然后汇成一本合集。相对来讲,前者的优势是研究精深、学术性强,其体例和风格主要适合专家学者,但相对于党政干部和青年学生而言,则显得有些深奥,往往会让读者产生畏难情绪;后者的优势是比较集中、简明扼要,但内容较为单薄,往往会使读者感觉不解渴。因此,我们这套丛书试图寻找更为合适的体例和风格,兼收上述两类导读著作的优点,从而起到积极的探索的作用。
-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王宗礼,马俊峰 著,王宗礼,马俊峰 编该书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从“理论视野”“国际关系”“重温经典”“思想政治教育”“前沿译丛”五个界面展开研究。“理论视野”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建设,同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新成果和新总结进行展示,此系列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发展历程,深刻揭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价值与时代意义。与之相呼应,“国际关系”着重关注“二战”以来全球范围内学术思想的重要论题与跟进学术思想发展的**进展,此系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成果。“重温经典”将致力于马克思经典学术回顾和思想理论创新的融合,并以相对简约的形式进行呈现,其目的在于在探寻真理的路上致敬经典。“思政教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呈现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成就。“理清西方学术思想脉络,夯实中围学术资源库”为“前沿译丛”之编辑指南。本部分从介绍西方学术思想出发来译介西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借此展现西方学术思想的发展脉络,从而为我们返回研究中国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化研究薛金华 著本书以制度化为理论视阈,从价值与制度互动关系的视角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制度化的理论构想和实践探索;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制度化的继承发展与守正创新;阐释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化的理论逻辑;剖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现状与问题及其制度归因;探讨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化的实现路径。
-
欧美左翼学者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研究甘海霞 著,姜辉 编对资本主义的考察和分析,一直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学科的重要内容。《欧美左翼学者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研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来》以欧美左翼学者的资本主义批判为切人点,以时间为主线,在对早期批判思潮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第二国际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进行概述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来欧美左翼学者围绕全球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危机、资本主义逆全球化三个主题展开的批判。从欧美左翼学者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演进中,该书试图探析这一批判理论所具有的价值与局限,探寻资本主义向何处去,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向何处去。
-
理论是非辨与析汪亭友 等 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旗帜鲜明抵制和批判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为意识形态工作和意识形态斗争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本著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对一段时期以来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盛行的“****”、“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进行了分析和批判,用大量事实厘清了它们的表现、实质与危害,有助于我们澄清理论上的是非,廓清认识上的迷雾,对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著作的创新之处,是把社会思潮纳入学术研究范畴,突出学理性、理论性、政治性,既注重梳理思潮演变发展的主要脉络、代表性观点,又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对于政治原则问题、方向道路问题不搞折中妥协,划清它们与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对于思想认识问题晓之以理,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影响力;对于学术观点问题鼓励探讨,在切磋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目的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
马克思实践哲学视域中的文化哲学袁鑫 著文化哲学就是探讨人类文化的实质、形态、本体论特征以及人类文化创造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哲学学说。自然与文化的区分,意味着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自由活动改变了世界,使人类生活于其中的“感性世界”不再单纯地表现为自然演化的过程和结果,而是日益表现为人类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或者说是“文化演进”的过程和结果。这个“感性世界”就是一个属人的“文化世界”。因此,从人类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考察和研究“文化世界”,正是文化哲学的基本立足点。本选题以马克思实践哲学视域中的文化哲学为主题,从五个方面对文化哲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展开研究。绪论部分,主要是对国内外文化哲学的发展状况进行概要性的梳理,并指出当代文化哲学研究所面临的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的问题。
-
马克思主义哲学评论陈新夏,杨生平,黄志军 著《马克思主义哲学评论》力图以评论的方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由高校众多知名学者,如丰子义、杨学功、汪信砚、吴晓鹏、孙伟平、鉴传今等,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每年度所发表成果(包括图书、期刊等)进行评论,并刊发相关书评等,引领论争的风向,提高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思想评论水平。本书是第6辑,设置了“热点评论”“专题评论”“学术书评” “思想对谈”“博文锐评”“佳作短评”等栏目。
-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户晓坤 著1.本书稿通过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基础与哲学方法论的研究,凸显马克思从哲学批判转向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思想进路和理论内涵,使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开启社会主义现实道路的时代价值充分展露出来,实现理论与现实的深度融合;2.本书稿运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从抽象到具体的哲学方法论原则对“资本逻辑”的理论基础以及现实的历史运动进行深入解剖和分析,从而贯穿了双重的批判逻辑,即实践的批判,即对资本主义物质生产方式的批判;理论的批判,即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通过对国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前沿理论、当代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及其趋势的系统化研究,理解和剖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结构性调整的内在逻辑与当代危机的表现形式;3.本书稿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高度,立足于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内在矛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主性探索,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基础理论与话语体系建构进行有益尝试。
-
多元文化场域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论张国臣,邵发军 著本书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为指导,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建设新时代强大凝聚力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出发,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这条主线,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理论基础上,分析研究国外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经验教训,回顾总结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基本经验,研究探讨多元文化场域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主要原则和主要任务。分别论证了主流文化场域和非主流文化场域的内涵、特征以及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关系,提出了发展主流文化场域、坚定主流文化场域自信,科学对待非主流文化场域,维护主流文化场域安全,促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高度认同的基本路径。
-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主义研究中心 著《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是由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丛刊,现已被收录为CSSCI来源期刊(集刊类),自2020年起改为季刊。《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以关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动态,加强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交流与合作,促进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发展为宗旨,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赐稿。《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学术性和思想性并重,倡导从哲学、社会学、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人类学、心理学、美学和文艺批评等专业的角度展开对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