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毛/邓经典理论
-
青年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马军海,张楠青年是马克思形成和发展其哲学思想的关键时期,这其中蕴含着诸多待解之谜。本书立足青年马克思的重要文本,着重考察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出场语境及其内在逻辑,分析马克思对黑格尔、青年黑格尔派的内在批判,探究青年马克思视角的转换与主题的深化,主要从“思想起源”“法哲学批判”“政治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思辨哲学批判”“现代性批判”等角度阐释青年马克思的思想突围及其所开启的新世界观,以此澄明马克思哲学的思维特质与思想意境。
-
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刘伟,闫永飞 著本套“马克思恩格斯经典义释丛书”,我们将先后分批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逐段进行义释和解读。衷心希望本套丛书可以帮助读者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筑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功底,领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
-
马克思的教育思想及其意义田毅松马克思认为,教育包括精神教育、体育和综合技术教育,其中综合技术教育是重点。综合技术教育既继承了启蒙精神,强调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于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又批判了现代性的弊端,试图实现人的发展。马克思的教育目标是双重的,它既要恢复人的自由个性,又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将自由人作为教育目标,是为了解决自由丧失问题;将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教育目标,是为了解决人格分裂及其意义丧失问题。马克思的综合技术教育具有范式转换意义,在理论上,它使教育哲学实现了从思辨哲学向实践哲学的转变;在实践上,它直面了社会理性化和人的异化等问题,强调了科技在社会中的作用,能够为当代教育实践提供指导。本书将题目严格限定在“马克思”的“教育”思想,目的就在于通过“回到马克思”,来梳理和廓清如下问题:即马克思到底有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如果有,那么他的教育思想到底是什么?或者说,最能够代表他的教育思想的应该是什么?最后,为什么这种教育思想对于马克思而言最具代表性,这样主张的理由是什么?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与解答,作者力图聚焦于马克思独特的教育思想,并通过哲学和社会学等研究方式来呈现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探索。
-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研读丛书艾四林 编著本套丛书共14册,精心挑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些经典文献,从写作背景、写作主题、影响和意义角度进行研读,文风简约,体例和风格非常适合党政干部和青年学生阅读。既解决党中央要求学原著的路径和方法问题,又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对于学习、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研读丛书》由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教授领衔总主编,分册作者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的学者组成。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意蕴与内在逻辑关系张小飞 著本专著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意蕴及内在逻辑关系为研究对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理论渊源、科学内涵及其内在关系几个方面进行深入解读,融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和价值逻辑为一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一脉,吸收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成,不断丰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方法的研究。
-
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哲学溯源余根雄“人民理性”是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哲学原则,早期马克思人民理性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哲学起源。本书主要对马克思人民理性思想的理论来源、文献依据、内在逻辑、批判论域等进行深入分析,对人民理性思想与唯物史观的关联,以及其与当代政治哲学思潮的比较展开论述。对马克思人民理性思想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开拓新领域、新视角;而且其中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论题、根本观点、理论旨趣等的阐明,可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开辟更多可能性空间;更能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活力。
-
两个伟大发现的枢纽张义修 著纵览马克思一生的学术文本,从博士论文到《资本论》,很少有概念像“对象化”这样,内涵几经演变,又贯穿其思想全程。基于作为“对象性活动”的生产实践,马克思实现了哲学方法论革命;通过把价值理解为“对象化劳动”、把剩余价值理解为“对象化的剩余劳动”,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实现了政治经济学批判。本书回归德文原初语境,透过“对象化”概念的历史演变,解析其在马克思“两个伟大发现”探索过程中的支撑作用,为深入理解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与政治经济学批判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视角。
-
李嘉图经济学理论与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刘钊本书主要以深入解读马克思的文本为基础,以客观的历史语境和思想史的发展为坐标,在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视域中展开研究。本书力图通过系统考察马克思对李嘉图经济学理论从拒斥到接受,再到批判,直至超越和扬弃的理论认知过程,挖掘其认知转变背后的深层理论逻辑运演,以及这一过程对马克思哲学历史观的生成与深化的重要影响,从而帮助我们获得对马克思哲学以及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在本质的更为准确、更为深入的理解。
-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中的法国因素王小静 著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思想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而法国是当时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巴黎则是当时“新世界的中心”。法国因素是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形成发展的主线之一。本书拟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的过程出发,以其思想发展的主要发展阶段为基础,重点分析法国因素具体如何作用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发展过程。通过对法国因素影响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的具体机理的分析,总结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中法国因素的总体特征,从而探索异国文明对个人科学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影响规律。
-
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新时代意蕴朱雪微 著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新时代意蕴不仅体现在马克思对现代人的现实生活状态的深刻反思,而且体现在当代中国在理论与实践上对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本书以“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新时代意蕴”为主题,试图分析“现代性解放逻辑悖论及其后果”,探析“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如何克服现代性解放悖论”,挖掘“人类解放思想的新时代中国意蕴”,阐明“人类解放思想的新时代世界格局”,并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新形态视域下剖析“人类解放思想的新时代世界意蕴”,展现中国共产党如何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世界人民谋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