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
-
中国老学通史·明清卷刘固盛 主编,刘固盛 王闯 涂立贤 著《中国老学通史》是第一部对整个中国老学进行贯通性的全面系统研究的多卷本著作。全书以不同历史阶段为单元,全面总结老学历史的和逻辑的发展进程,深入分析并提炼出不同历史时期老学的理论创建和思想特点,揭示其与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深刻联系,阐明中国老学的思想学术价值和历史地位。《明清卷》注重对老子思想的政治发挥、儒释道思想在老学中进一步融合、道教老学民间化等突出特点的考察。
-
中国老学通史·魏晋南北朝隋唐卷刘固盛 主编,刘玲娣 著《中国老学通史》是第一部对整个中国老学进行贯通性的全面系统研究的多卷本著作。全书以不同历史阶段为单元,全面总结老学历史的和逻辑的发展进程,深入分析并提炼出不同历史时期老学的理论创建和思想特点,揭示其与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深刻联系,阐明中国老学的思想学术价值和历史地位。《魏晋南北朝隋唐卷》从庄学崛起、玄佛合流、佛道相争等方面论述了重玄学产生的思想背景,还通过魏晋隋唐老学揭示儒道之间从相争到相融的发展过程,对老子思想在唐代政治、社会、文化中的重大影响加以了充分关注。
-
中国老学通史·宋元卷刘固盛 主编,刘固盛 肖海燕 著《中国老学通史》是第一部对整个中国老学进行贯通性的全面系统研究的多卷本著作。全书以不同历史阶段为单元,全面总结老学历史的和逻辑的发展进程,深入分析并提炼出不同历史时期老学的理论创建和思想特点,揭示其与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深刻联系,阐明中国老学的思想学术价值和历史地位。《宋元卷》重点揭示老学与理学、宋学、新道教等思想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的关联,并阐明宋元老学与理学思想、道教内丹学的密切关系。
-
毛诗稽古编 《儒藏》精华编选刊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编《毛诗稽古编》三十卷,属稿于康熙十三年(1674),最终写定于康熙二十六年,历时十四年,稿经三易而成,问世以来一直为学术界所推崇,是清初学者研究《诗经》的代表作。此书撰写目的是要寻流溯源,推求古经本旨,把《诗经》学从朱子释经体系中解脱而出,实现《诗》学研究向汉、唐的复古。此书训诂皆准诸《尔雅》,篇义准诸小序,诠释经旨准诸毛传而以郑笺佐之,名物则以《尔雅》为据,兼取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扬雄《方言》及诸家《本草》注释。《毛诗稽古编》的手定底稿本有两种,其一为陈启源去世前不久的最后定本,为陈启源亲自书写。嘉庆间,《毛诗稽古编》首次刊印,书中使用了大量隶定字形。此后,又有道光九年(1829)学海堂刊、咸丰十年(1860)补刊的《皇清经解》本。因嘉庆本含大量隶定字形,不便整理,因之,此次整理以《皇清经解》本为底本,而以嘉庆本、《孔子文化大全》影印清张敦仁校清抄本、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山东省图书馆藏清康熙抄本为校本。
-
同道中国刘宁本书以贯通中国文章史、思想史的视野,对韩愈通过“文教”传统在中国思想史和中华文明史上的重大贡献,做出了独到而深入的发明,从成体之功、造语之力、文道追求三个主要角度,全面探讨了韩愈古文在文体、文法、语言、观念上的新创,以及这些创新与其儒学复兴思考的深层联系,揭示了韩愈古文深邃丰富的思想世界。书中详细讨论了韩愈追求拟圣、追寻定名、讲求开放师道、推重天性忠诚等思想特质与其古文成体之功的深层关联,分析了其语言创新所体现的激进追求与超越力量,同时深入探究了韩愈对“文道观”的全新建构。这些观点不仅激活了韩愈的思想能量,也光大了唐代在中国的精神传统和思想史上的启示性地位,并对“唐宋变革说”提出了新的回应和解说。
-
老子无为遇上孙子兵法[日]蜂屋邦夫,[日]汤浅邦弘本书是两位日本学者对《老子》《孙子》两部中国传统经典的创新性解读。《老子》是以“无为”思想为特征的高度凝练的哲学著作,《孙子兵法》则是主张将“人的作为”发挥到极致的兵书,本书既是把两部经典的代表性观点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有助于读者更透彻地看到《老子》《孙子》各自的思想,而且还能发现二者碰撞出的新的观念火花。书中共用四章来对比讨论《老子》《孙子》的思想,分别是“基本理念”“生存哲学”“与人相处之道”“漫步人生的方式”。每章中先介绍老子的理念,再介绍孙子的观点;本书特色之处在于介绍完二者观点后,还有一个版块让老子和孙子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谈”,对谈虽然是虚构的,但它依据的是真实的历史背景以及对二人的思想的完备理解。“隔空对谈”的形式丰富了本书内容的可读性,以更生动、贴近生活的方式加深读者对于老子、孙子其人、其思想的认识。
-
先秦儒家性情思想发微欧阳祯人 著本书立足于先秦传世文献,并以此为研究的主体对象,打通出土简帛文献与中国历代相关古籍,特别是宋明理学、陆王心学的相关材料与观点,适度关注西方哲学的相关论述,筚路蓝缕。作者特别重视文字的甄别、概念的辨析,以及思想和学派的比较、贯通,把哲学与文字学、训诂学、校雠学、历史学结合起来,步步为营,推进和展开本书的结构,使先秦儒家性情思想较为完备而逻辑性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
大家读老子尹振环 著本书是一部解读我国古代经典著作《老子》的大众读物,也是作者尹振环先生凝结生平心血的一部著作。《老子》语言简短精炼,原文篇幅仅五千余字,但内涵精深蕴藉,读者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理解,故历代解说《老子》的著作从无间断,阐发角度也各有不同。本书作者尹振环是研究迄今为止最为古老《老子》版本——郭店楚简《老子》与马王堆帛书《老子》——的知名专家,对《老子》内涵理解深刻,且以古本《老子》与今本《老子》相校勘,发现今本《老子》中不乏错简讹字,则以今本为基础释读《老子》,也难免受到文本错误影响。故此,作者以四种古本《老子》与今本对照,纠正今本之误,并对古本不一致之处择善而从,加以训释,辅以解读,以便广大读者理解《老子》的真正内涵。
-
周易口义 洪范口义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编《周易口义》十二卷,北宋胡瑗撰。胡瑗讲授易学之余,欲作《传》而未及。其弟子倪天隐据胡瑗所述整理为书,因非其师手著,故名曰《周易口义》,是以此书序首称“先生曰”。《周易口义》是宋初重要的易学著作,朱熹说胡瑗之《易》分晓正当,《四库全书总目》称此书为宋时以义理说《易》之宗,都对该书价值及其在易学研究史上的地位给予以了充分肯定。胡瑗讲解经义,主张义理,“不论互体”,“于象数扫除略尽”,着重解说卦爻辞的文意,注重性命道理的研究,这一方法对程颐《易传》产生了较大影响。程颐认为读《易》应先看王弼、胡瑗、王安石的著作 ,并在《易传》中多次引用胡瑗学说。总而言之,《周易口义》是易学史上的重要著作,也是研究宋代易学发展演变必不可少的重要典籍。这次整理,以《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白石山房本及《四库全书荟要》本。《洪范口义》一卷,北宋胡瑗讲述,由其学生整理,故称“口义”。胡瑗是宋代理学先驱,与孙复、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以影响最大,世称安定先生,程颐曾从其游。受范仲淹举荐入太学,官至太学博士,范仲淹对当时教学方法改革,多取自胡瑗。据《宋史·艺文志》,胡瑗著述有十三种之多,惜乎流传至今仅《洪范口义》等三种。《洪范口义》以阐述孔孟中庸、君主之道为要旨,体现了胡瑗的政治理念。是书久佚,今传本为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本辑出,收入四库全书,清嘉庆《墨海金壶》据四库全书刊印,多有校改。此次整理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以《墨海金壶》本为校本。
-
先秦儒家的人性世界陆建华 著本书从人性的本质、内容、根据以及价值指向等维度,重新梳理先秦儒家人性世界及其思想之源。先秦儒家人性世界在人性的本质层面是性“朴”论,在人性的内容层面涉及人性是情欲、人性是道德、人性是情欲与道德、人性是情欲与认知能力等多种说法,在人性的根据层面涉及人性的根据是“天”、人性的根据是“心”与人性的根据是“气”三种说法,在人性的价值指向层面涉及人性善、人性恶、人性有善有不善、人性可善可不善、人性无善无不善等多种说法。本书同时指出了先秦儒家人性世界对于汉代以来的儒家人性世界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于深入、系统地研究先秦儒家的人性思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