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理论
-
实在论,可判定性和过去(法)法布里·帕陶特(Fabrice Pataut)著;张清宇译社会的发展,科学的冒明,思想的进步,永远需要某种有着丰富养料的环境。这种环境在所有有理智而又不乏灵气的人们心中,首先便是丰富的思想材料的累积。近代中国,自十九世界中期以降,许多学者为此倾力于西文典籍的传译,成绩斐然,功不可没。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学者研究现代社会诸多问题的新作迭出,这些新作对于当今中国广大读者,显然具有重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因此,翻译出版现代西文思想名著,尚有许多工作可做。如同读者所知,现代西文思想不仅源流学派异彩纷呈,而且显示出深层转变而日益走向综合发展的趋势;同时,这一令人捉摸难定的趋势,又显示出深远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以及学理的传承相继。“现代西文思想文库”的创设,恰好立意在接续先贤传译西文思想经典的伟业,为我们的思想界、学术界理解和借鉴现代西文思想的精华,提供基本的养料或食粮,以期看到我们思想界、学术界在荆棘与鲜花并见的求索的道路上更进一步。“现代西方思想文库”既是一项恢宏繁复工作,也是一份至为艰巨且任重道远的事业。在这项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在此项事业发展的旅途上,我们道德应当由衷地感谢那些关注这一文库的读者们。<
-
第三种文明刘波,许宏编著本书内容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宗教等多种学科,对社会形态、社会组织方式、法治、国家模式、新技术革命、全球化等当前形式文明建设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描述和探讨。
-
哲人和他的弟子高景轩著编辑推荐:人们不满足于理想和信念,嫌其约定俗成的含义不能表达延伸的思维,于是一个更贴切的新词应运而生。理念,摆脱了说教的色彩,可解读为最佳的意识,最出色的念头。理念故事就是受这种心态驱动,循此意念轨迹构思,将精彩真实转化为灿烂艺术的文体。 理念故事的特点是载情载道,为人生而文学,为良知而艺术,于云蒸霞蔚的旖旎里,烘托出抑恶扬善的情愫,给人一种精神的力度。最优美的语言,最巧炒的结构,最恰当的角色,都是构筑理念故事的诱人要素。展现人性的大冲撞,迸发出睿智的光华,才是理念故事守望的主题。
-
刘基评传周群著;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编刘基作为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后人对其神化较多而研究不足。本书是第一部全面叙述其生平、评析其思想的专著。特点有三:首先,考辨与思辨相结合,在辨清生平著述的前提下,探求其思想底蕴。其次,评传结合而测重于评,注意从事功中寻绎其思想端绪。最后,从古代思想文化的历史长河与时代潮流的激荡交汇中透视其思想特色,厘定其历史地位。同时,通过对刘基生平思想的述评侧面反映了元明鼎革之际的时代特征。
-
禅语人生苏民 著编辑推荐:本书以语录体的平实和小品文的灵动,集中展现了中国人理想、自由、进取、中庸和审美的人生态度,读者可在阅读的愉悦中感受书中有关生命的大智慧。 本书是由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长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乡党第十、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等组成。
-
利科北大讲演录杜小真编;杜小真编《利科北大讲演录》:其中包括中北大的两次演讲录、与师生的两次座谈、与北大著名学者楼宇烈教授的对话录、一次长篇采访。另外,还收入了四篇中国学者有关利科的评论文章,文章都不长,但读者可以从中略见近年来我国法国哲学思想研究的一点进步。
-
知觉现象学(法)莫里斯·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著;姜志辉译《知觉现象学》是法国著名哲学家梅洛-庞蒂的代表作。他通过身体解读人的知觉行为,用了大量的生命科学的实证例子为依据,令人信服。整个知觉现象学是建立在大哲学家胡塞尔的内部时间意识现象学基础之上的。
-
角色的诞生郑君里著本书是专门探讨、阐述表演艺术的理论著作。作者根据我国话剧运动的发展规律和状况,结合三、四十年代一些有声望的演员的艺术实践,研究并总结出一套比较全面、系统、完整的演技理论。在阐释中,作者选择外国古典和近代诸名优的不同见解,援引斯坦尼体系中的观点、方法,介绍了表演艺术的不同流派,分析了演员与角色的辩证关系,详尽地论述了角色诞生的全过程。全书立论清晰,逻辑严密,具有材料丰富、实例生动、深入浅出等特点。本书的重版对于当前恢复表演艺术的现实主义传统,满足广大专业演员和业余文艺爱好者的需要,颇有裨益。
-
新批判主义邓晓芒著本书内容包括:回顾与前瞻,在思想的地平线上,哲思与感悟,文学的痛苦,我们这一代的沉默与思考。
-
毛泽东与《矛盾论》宋文新 编著翻开人类社会的文明史,每个领域、每个时期都产生过具有巨大影响的世界名著。世界名著不仅带给我们阅读的美感,更重要的是带给我们思维方式的革命和观念的更新。在名著的背后,往往站着一位伟人,他们和他们的思想,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然而,对于广大青少年读者来说,普遍存在对名人名著“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困惑,而名著,是人类进步的阶石,它在与物质世界的比照中,体现了精神的价值和力量,这是当代人最需要的精神食粮,也是最深层的素质培养。1998年年初,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海飞首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为了加强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通过通俗、生动、简明的导读,使青少年对于中外历史上做出过杰出贡献的著名人物有更加切实的了解,对于曾经并继续产生重大影响的名著有一定的领会,从而开阔视野、启迪思维、调整和完善知识结构。接着,出版社组织了编委会,由一些专家、学者通过认真的筛选和反复的论证确定了书目。本套丛书最终确定的书目,打破以往名著丛书的单一架构,特别注意到了知识的整体结构,除文学名著外,还选了一些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名著,使知识的分布合理,较全面地反映了人类历史进程中“文化的力量”。每册书基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作者生平;第二部分介绍原著梗概;第三部分是评介和导读,这样的编排有利于青少年的阅读和名著的传承。本套书选定书目的原则是:1.首先考虑权威性和知名度,即经过历史检验被公认为具有重要地位、价值和重大影响的名著。2.在比例分配上,文学名著约占52%,计26本;人文(社科)名著约占36%,计18本;自然科学(非纯专业,带有一定的人文价值和哲理色彩)名著约占12%,计6本。3.适当考虑时间跨度,从古代到近现代,同时,也考虑到典型性,如《马可·波罗游记》、《中国科学技术史》等。50本名著的选定,经过出版社的讨论和论证,参照了各种推荐世界名著的书目,征询了有关专家的意见,在编写过程中又作了少量调整。参加编写的作者既有资深的专家学者,也有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和中级职称以上。在学术和写作上有一定成就的中青年学者。全部稿件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省级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审阅,这些专家学者有的就是名著的翻译者和专门研究者。这些专家所提出的意见普遍十分中肯、具体、明确。所有的作品都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对于青少年读者,这套书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也就是说,首先通过阅读这套书产生一种“名著意识”,如果青少年读者对名著很感兴趣,可以找到原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