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理论
-
克里同[古希腊] 柏拉图 著,溥林 译本书以对话体形式叙述了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后囚禁在狱中,老友克力同前去劝说他越狱逃跑,他婉言谢绝并阐述其道德思想等内容。首先,他主张用理智深思熟虑,反对凭感情“以错对错,以恶报恶”。诬告、错判固然是错,越狱潜逃也是错,正是以错对错,是违反理智原则的。其次,越狱潜逃,必将破坏法律的崇高威望,一个尊重德性者,绝不会有损国家和法律的尊严。再则,祖先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和法律,依照法律的契约生活。若越狱逃跑便犯下不孝父母、不服教养、不遵命守约三大罪,较之于诬告与错判更为有罪。最后,他认为越狱潜逃是苟且偷生、害人害己。若越狱必牵连朋友,小则流放、大则家破人亡,逃亡后隐姓埋名乔装打扮、贪生怕死丧失廉耻,也就无颜再谈正义与法治、人生道德和人生价值。这篇对话是研究苏格拉底生平和哲学思想的重要文献。
-
欧悌弗戎[古希腊] 柏拉图 著,溥林 译《欧悌弗戎》是柏拉图的一篇早期对话作品,它还有一个为后人所加的副标题“或者论虔敬的东西”。对话人物苏格拉底和欧悌弗戎相遇在国王执政官的门廊前,他们各有将要处理的官司。苏格拉底急于向这位神学家学习“什么是虔敬”,来面对将要到来的法庭上的指控,即指控他是一位不虔敬、不敬神的人。对话以苏格拉底当下所面临的困境为契机,以对“什么是虔敬”的发问而展开,在苏格拉底不断追问下,自诩擅长宗教事务的神学家欧悌弗戎并没有把“虔敬”的问题解释清楚。最后,对话仓促结束,苏格拉底一个人走向法庭去为自己辩护。柏拉图的这篇对话,对古希腊传统神学提出了质疑,也暗示了对苏格拉底的指控是毫无理性根据的。
-
哲学和哲学史散论[德] 阿图尔·叔本华 著,韦启昌 译本书包括五篇论文,即哲学史散论、观念论和实在论简史、论大学的哲学论、论哲学及其方法、论哲学和自然科学,选自《附录和补遗》,基本涵盖了叔本华关于哲学和哲学史的论述。
-
问题式、症候阅读与意识形态张一兵 著本书是国内第一本以文本学的解读方式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著名哲学家阿尔都塞哲学思想的学术专著。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阿尔都塞的三个经典文本:《保卫马克思》,《读〈资本论〉》和《论再生产》。作者着力揭示了阿尔都塞研究中长期被遮蔽的隐性方法论构架,这种探索主要体现为作为认识论史研究语境中深层理论构架的问题式与症候阅读法。在此,作者首次采用了理论“反打”的写作法,以附文的形式穿插了对阿尔都塞逻辑核心的解构与后现代消解,正文附文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构思新意迭出,理路清晰严密,长期被遮蔽的阿尔都塞认识论研究、在当代西方文化批判理论中**影响力的意识形态理论,特别是国家意识形态机器的观念第一次得以完整的呈现。同时,本书还重新透析了阿尔都塞对马克思的历史性解读,对马克思哲学进程中的“断裂”、“理论上拒绝人本主义”和“历史是一个无主体过程”等重要理念均有深入的解析,笔力浑厚,令人耳目一新。
-
哲学领域女性偏少问题研究曹剑波 著女性在哲学领域比例偏少不仅是一个普遍的事实,而且是一种不可接受的社会不平等。对于这种性别不平等现象,人们提出了众多的假设。本书以翔实的数据为基础,对哲学领域女性偏少的错误解释进行了系统地批判,并用实证数据分析概括出哲学领域女性偏少的真实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克服哲学领域女性偏少现象的策略。
-
精神分析+马克思理论运动的当代效应黄玮杰 著在西方激进理论界,齐泽克以“拉康+马克思”的理论模型“暴得大名”。本书的主题之一就是围绕“精神分析历史化”的理论构建,探索齐泽克建立于精神分析基础上的意识形态批判的真实底色,即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所开辟的资本主义批判的新“战场”:对于建立于特定历史形式上的,被建构的形式本身之压抑性的批判。《快感大转移》是齐泽克坦诚其法兰克福学派精神分析理论逻辑底色的文本;因此,以这本书作为分析的入口再合适不过了,本书将从此以点带面地揭示“精神分析+马克思”理论范式的各主题在齐泽克那里的继承与发展关系,从而在理论“效果历史”维度上给予齐泽克以可靠的参照系,也因此可以更好地发掘“精神分析+马克思”范式在解决当下现实问题方面的潜能。
-
文化研究、政治性解读和社会本体论孔智键 著本书主要讨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通常也称为《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文后以《大纲》代称)也是如此。如今我们不能试想一个没有写作《大纲》的马克思,就如同我们也已经不能设想一段不存在《大纲》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一般。在这一文本写作和形成16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回过头来,重新审视和进一步探索它的理论效应史,重温它的内在价值与魅力,继而为我们理解当代语境下《大纲》的地位和理论观照现实之可能性提供一种基础性的视角。通过概览《大纲》的传播与流传史,我们发现了一种有效且有趣的途径:回到西方马克思主义逻辑终结之后的20世纪70年代,借助斯图亚特·霍尔、安东尼奥·奈格里和卡罗尔·古尔德这三位关注到《大纲》、却又以各自风格迥异方式进行解读阐释的新左派思想家的阅读,分别展示经由文化研究、政治性解读和本体论哲学三种维度下,建构起来的“千面《大纲》”形象,进而呈现这段经常涉及、却又缺少深入讨论的马克思理论效应史。
-
哲学探索唐代兴 编《哲学探索(2021年第1辑总第2辑)》焦聚性追踪当代哲学发展的方向、态势、进程。本书收录了《量子全息理论的本体论新解:以国际关系为例》《英雄所见不同:在基因编辑时代保留认知多样性》《用进步儒学取代自由儒学》《我们应该以什么方法解读孟子之良心》等文章。
-
当代中国消费文化研究何慧琳 著本书以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为视角,研究当代中国消费文化,从6个方面展开研究:一、界定当代中国消费文化及相关概念的含义,对当代中国消费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特征进行梳理与总结;二、论述了当代中国消费文化的思想来源;三、论述当代中国消费文化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四、论述当代中国消费文化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消极影响;五、剖析当代中国消费文化对主流意识形态造成消极影响的原因;六、提出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功能,加强当代中国消费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思路。
-
百岁哲人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 ,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 编张世英先生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美学家和哲学教育家。在7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张先生在西方哲学(美学)史、德国哲学(美学)、康德黑格尔哲学、中国哲学(美学)、中西哲学(美学)比较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出版了很多标志性的研究成果,他的黑格尔哲学研究更是得到了国外同行的赞誉。经过几十年的“求索”和“勤耕”,张世英先生在会通中西方哲学和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哲学体系:“新的万物一体”的哲学观——“万有相通的哲学”。可以说,这是当代中国*具原创性的哲学体系之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多边主义、经济全球化遭遇挑战,张先生主张的天地万物“不同”而又“相通”的哲学观为应对全球化危机提供了形而上学基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独特的理论视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深切缅怀这位百岁哲人,学术界和张先生亲朋好友写了多篇纪念性文章,现结集出版,以便更多的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张先生的学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