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理论
-
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德] 阿图尔·叔本华 著,韦启昌 译叔本华关于伦理学的两篇论文的合集,即《论意欲的自由》《论道德的基础》,分别是皇家挪威科学院(1839和皇家丹麦科学院(1840)的应征论文。这两篇论文各自独立、互相补足了伦理学的基本真理。叔本华认为对他人痛苦的感同身受即同情心是道德的推动力,从同情出发的伦理学的基本原则是不伤害别人,尽量帮助每一个人,它对应的两大基本美德是公正和仁爱。叔本华把对他人不幸的同情即恻隐之心作为道德的基础,由此将康德的理性主义发展为一种非理性的情感主义。
-
环境正义研究王云霞著本书追溯了环境正义的源流,阐释了其性别维度,认为环境正义是对环境伦理学的一种突破和超越。重点对环境正义之“正义”内涵的流变进行了考察,尝试将环境正义的理论维度概括为分配、承认、参与和能力,并对四者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建构。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环境正义问题进行了观照、反思并提出了解决思路,对全球环境正义问题也进行了思考。本书有助于深化环境正义的相关理论研究,对推进我国和全球生态文明的进程亦有助益。
-
面向真理本身肖倩颖 著《面向真理本身:巴迪欧哲学思想探析》遵循巴迪欧哲学思想的发展轨迹,解读巴迪欧哲学思想的理论内涵和内在发展的逻辑理路,探讨巴迪欧如何实现对以真理为核心的哲学的拯救和重构,论证当代哲学的合法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哲学,实现哲学的更进一步;面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现实,巴迪欧所做出的拯救和重构乃至进一步发展哲学的努力,为资本主义的实践提供了有益指导。鉴于东西方差异,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必须具有自己的现实感和理论范式。
-
物理世界中的心理因果性陶焘 著暂缺简介...
-
资本逻辑刘志洪著本书以资本逻辑的结构及其当代嬗变为研究主题,综合运用结构分析法、矛盾分析法等,着力探讨资本逻辑的层次、类型和内部关系以深入把握其系统结构,并从资本一般和特殊双重视角分析资本逻辑结构在当代发生的主要变化。本书提出,资本逻辑由形成、扩张与扬弃的总逻辑,价值增殖的核心逻辑,创造—消解文明的基本逻辑和诸相反相成的具体逻辑这四个有机联系的层次构成。在当代,价值增殖逻辑不断加强,扩张逻辑持续强化但扬弃逻辑亦日益发展,负向逻辑日渐驱逐正向逻辑;垄断资本逻辑愈加强盛,金融资本逻辑成为主导,公有资本逻辑逐步增强。
-
叔本华论生存意欲和死亡[德] 叔本华 著,韦启昌 译主要内容包括:生存意欲的特征、论肯定生存意欲、否定生存意欲的理论、生存意欲的肯定和否定学说的补遗、论生活的虚无和痛苦、论生存的痛苦和虚无、生存空虚说的几点补充、论自杀、我们的真正本质并不会因死亡而消亡、论死亡极其与我们的自在本质不灭性的关系、解脱之道。
-
辩证法的政治空间白刚著本书分为“辩证法与政治哲学”“辩证法与《资本论》”“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三篇。这三篇大致从哲学史、经典文本和基本原理三个维度的内在结合,对马克思“批判的和革命的”辩证法与古希腊的对话辩证法、黑格尔的思辨辩证法、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实证方法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政治哲学”解读,论证和阐释了马克思辩证法所实现的政治转向及其政治哲学意蕴。在本质且重要的意义上,马克思辩证法为人之自由解放开辟了一个为广阔和为现实的“政治空间”。正是由于辩证法,马克思成了“革命家”,《资本论》成了“工人阶级圣经”,历史唯物主义成了“科学证明了的原理”。
-
王阳明心学与西方思想研究张海燕 著该书以启蒙视域下的“主体性”精神为主轴, 以跨文化和比较哲学等方法,对阳明心学及其后学进行了系统分析和阐释,对其重新定性定位。其中,在王阳明与马丁?路德比较、“良知”的隐喻结构、“四句教”的主体性意涵、“良知”与“中和”及“至良知”与“致中和”、阳明对“忠恕之道”的“主体间性”诠释、泰州学派的“生命主体性”学说、李贽“人必有私”的“利益主体性”思想、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的“权利主体性”理论以及王门“良知”的“主体性”与“自发性”诉求对当下缓解文明异化的积极意义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理论突破和学术建树。
-
叔本华艺术随笔[德] 叔本华 著,韦启昌 译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美和美学的形而上学、论艺术的内在、论大自然的美、造型艺术美学散论、论文艺的美学、论音乐的形而上学、有关“可笑”的理论、论天才。
-
现象学导论七讲张祥龙本书基于作者2001年在北大开设的“现象学导论”课程,由学生根据课堂录音整理成文稿,再经作者审阅而成书。通过解读胡塞尔、海德格尔、梅洛-庞蒂和德里达这四位现象学目前重要哲学家的著作,本书介绍了现象学的问题来源、基本态度和方法,以及现象学思考在不同现象学家那里的质的丰富性和内在呼应性,由此而引导读者进入思想的新天地,培养读者的现象学观察能力。作者用语通俗,生动活泼,书中大量使用譬喻,看似信手捻来,却又恰到好处,足见大家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