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理论
-
《喀木西南志略》整理与研究黄辛建著程凤翔纂《喀木西南志略》,清宣统三年(1911)四月成书,是目前所知早的藏东南地区方志和清代一部专门记载西藏边境地区的地方志文献。本书以中央民族大学所藏孤本为底本,对这部清代西藏地方志进行全面校勘和整理,对其编撰情况、成书过程、体例内容、资料来源及地位价值等诸多方面进行细致考察。本书的出版,既是中国藏学汉文古籍挖掘整理和研究利用的重要成果,亦为我国在中印边境争议地区拥有主权并行使有效管辖提供了有力的地方志证据。
-
论语精选李硕 编语录体的《论语》记载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言论和行为。《论语精选》主要从学而篇、为政篇、里仁篇等十多篇中精选了九十句涉及学习、为人、做事等道理的经典名句。并配以图片和译文,边练边记,一举两得。
-
信仰与秩序王庆新本书基于雅斯贝尔斯的轴心突破理论,比较儒家文明和西方文明,寻找儒家文明和西方文明(特别是西方古典哲学)之间以及先秦儒家政治思想与西方古典自由主义之间的相通性。本书有两个基本论点:,虽然儒家思想与西方古典思想有诸多重要不同,但它们的一些理念对于建构和维护人的内心道德秩序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第二,通过比较孟子政治思想和以洛克和康德为代表的近代西方古典自由主义,本书认为道德原则对于先秦儒家政治秩序和近代古典自由主义政治秩序的建构也同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
商文明的信仰世界与传统思想渊源郭静云 著本书结合考古学、古文字学和历史文献材料,对商、周两代的不少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内容涉及上古“龙”形象的来源,商代图腾的来源,商代对凤、虎、鸟等动物的崇拜,“天帝”的概念,商代礼器上的人面像,商代“五色”概念的形成,商周“道”一字的本义及演化,等等。作者选择以殷商文明作为中国上古史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段,一方面以殷商文明为“终点”来考察某些具有超越性意义的造型之形成,另一方面,又以殷商文明为“出发点”,考察殷商时代人们的不少观念在两周时期的演化,以及在春秋战国时期被思想化、哲理化的过程,为数千年来一直影响中国社会的许多重要的思想观念找到了上古的源头。
-
明代哲学的源与流张昭炜,程海霞明代哲学是中国的重要内容,儒学主体为阳明学代表的宋明理学。从源而言,可追溯至宋元理学,乃至先秦儒学;从主体而言,主要包括明代朱子学、明代阳明学、明代甘泉学等主要流派;从流而言,包括明清之际、清代儒学、近现代儒学等。围绕上述内容,书中以时间为序,分“明代以前”“明代前期”“阳明心学”“阳明后学”等六编,内容涉及明代初年的朱子学,阳明心学的先驱,王阳明的良知之学,阳明各派弟子对阳明学的发展,明代中后期的朱子学,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等明清之际思想家对明朝学术的反省与总结,凸显各家的独特性及其思想深度,各思想家在整个明代哲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对明代哲学的独特问题如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合一、大良知、格物说、继善成性、先天与后天等也有深入阐发,较为成功地以更深入、更细微的笔法勾勒出明代哲学尤其是阳明的源泉、主脉与流变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书中所收入陈来、景海峰、杨立华等中国哲学界老中青三代学者的新近相关论文 28 篇,这可以说是国内中坚学者的明代哲学研究最优秀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将明代哲学研究推进到更高一层的水平线。
-
我已经没有烦恼了(日)田中正人 著,(日)斋藤哲也 编《我已经没有烦恼了:东方哲学与分析哲学》用600幅可爱漫画,讲解了72位东西方哲学家的生平和思想、190个与人生息息相关的哲学命题,是一本人人都能读懂的哲学入门指南。本书内容分为中国哲学、日本哲学、欧洲大陆哲学和英美分析哲学四个部分,涵盖了东方哲学中的经典思想和西方现代哲学的新发展。在东方哲学部分,对心斋坐忘、上善若水、自然无为等我们熟悉的名词有详细解读,全面解析诸子百家的思想精髓;在分析哲学部分,弗雷格、罗素、摩尔、维特根斯坦等当代哲学家轮番登场,试图从科学、日常语言中思考哲学。东方哲学滋养心灵、安排生命; 分析哲学不断追问、磨砺思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难解困境与烦恼,哲学家们也都会有。面对烦恼,哲学家们会给出怎样的回答呢?
-
悲剧的诞生尼采《悲剧的诞生》首次出版于1872年,该书以“致理查德·瓦格纳”为序言,下分为25节,同时收录《酒神世界观》与《自我批判的尝试》。作为一部美学经典,尼采在书中解开悲剧美学之谜,即希腊悲剧是由于日神阿波罗精神与酒神狄奥尼索斯精神的对抗与调和而产生的,并以酒神精神为主导;主张在悲剧的痛苦中感受到一种更高的、征服的欢乐,看到生命乃永恒的美。作为尼采第一本正式出版的著作,本书既是尼采哲学的诞生地,也是理解尼采全部美学和哲学的前提,对西方现代哲学和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誉为“哲学大师尼采最难懂的著作”。
-
道德与净脏丁凤琴1道德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是和谐社会建构的重要指标。儒家文化的内在道德和价值取向潜移默化地指导个体的道德认知和行为。道德概念净脏隐喻是儒家文化遗留下来的、适应本土文化和社会价值、有着重要优势的心理映射能力。探究植根于儒家文化土壤中的中国群体道德概念净脏隐喻将成为研究的热点。《BR》本书以概念隐喻理论和具身认知理论为指导,探讨中国本土文化背景下道德概念净脏隐喻的心理现实性、偏向性、情境依赖性以及对道德决策的影响,并阐明实施干预后个体道德概念洁净隐喻的动态改变。本书研究成果将为道德概念净脏隐喻在中国文化群体中的普适性和差异性奠定基础,也为在中国本土文化背景下实施道德教育干预与和谐社会建构提供参考依据。
-
麦克道尔哲学与新实用主义的叙事转换王增福 著本书立足麦克道尔哲学的运思逻辑,以其诊断并治疗现代哲学的忧虑为中轴,从心灵哲学与知识论两种视域的融合出发,运用文本解读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历时考察与思想逻辑相结合、辩证比较与创新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遵循“概述麦克道尔哲学的学理基础→揭示新经验主义的学理优势及其现象学意蕴→重审心灵与世界的关系及其直接实在论立场→评析意义理论、真理理论与道德实在论→彰显概念实在论的理论效应与新实用主义的经验论转向”的思路进行研究,透视麦克道尔哲学的主要内容和思维特征,在有机链条中展现其理论特质,客观评估其思想地位和学理意义,在实用主义的谱系考察中揭示麦克道尔在当代美国新实用主义叙事转换语境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效应。
-
追寻政治的是其所是晏辉著追寻政治的“是其所是”既是政治哲学和政治伦理学的理论旨趣,也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根本目的。作者认为,一种好的政治通常被设计为:能够找到一种快速创造财富并合理分配财富的经济组织方式;能够创制一种令每一个有理性的存在者充分且公开表达其意志的制度安排;令每个人过一种整体性的好生活。而这一切均奠基于每一个人都拥有完整的道德人格之上。本书即是对这种政治构想的完整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