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理论
-
泰州学派研究张志强主编泰州学派发扬了王守仁的心学思想,引领了明朝后期的思想解放潮流,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泰州学派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泰州市人民政府联合编辑出版,所选论文深入挖掘泰州学派思想内涵,分析其源流与特性,集中反映了当前国内外泰州学派研究领域的成果。本刊的出版,旨在提升泰州学派的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更好推动泰州学派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一个或所有问题赵汀阳赵汀阳的原创哲学作品,提出“创世存在论”的形而上学论断,其核心观念,是创造者视域和动词哲学,这是传统哲学因文化或历史原因而错过的重要问题。很久以来,创造者和创世论的问题“法定地”归属于神学,人的思想身份被设定为认识者,而认识者的视域落在了“名词哲学”上,研究如何知道“什么是什么”。追踪名词的视力看见了静态事物,但对于动态行为就视线模糊了。名词无法说明动词,而人类行为及其创作困境都是动词造成的,名词思维不足以穿透甚至错过了人类的存在何以存在的存在论问题。人类作为创造者,思想对象是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于是,可能世界从逻辑概念变成了如何为存在建立秩序的创世存在论问题。自然没有指定人类必然和必须产生如此这般的文明,历史性的文明创制并非基于必然的真理,而是基于对可能性的选择和设计,所以说,本源始于创制,或者,创制即本源,因此,把可能性创制为现实性就是一个存在论的本源问题。
-
哲学与文学论纲[法]亚历山大·维尼特 著这部论著分哲学和文学两大板块,其中哲学有纯粹哲学、应用哲学两大部分,文学有文学总论、诗歌、雄辩三大部分。本书独辟蹊径,将涉及心理学、逻辑学的形而上学与涉及历史哲学和社会哲学等深奥的论题以清新、具象而凝练的语言表述出来,并一改几乎所有文学评论均以小说为主角的陈旧思路,把对文学的总体观审及对文学语言与文学规则等方面的思考,乃至把诗歌与属于口头诗学范畴的论辩口才置于观审之位,思考其方法、规则、媒介和手段,这种哲学论述奠基、文论蹊径独辟的跨界搭桥的批评思维与成果,确能令人耳目一新。
-
哲史论衡张云飞,李秀红 著哲学侧重于普遍性和一般性,历史学侧重于个别性和特殊性。哲学与历史学代表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两种不同的趋向,深入研究哲学与历史学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本书借鉴了东汉思想家王充的传世名著《论衡》,全面研究和阐述哲学与历史学的关系,在这两者之间如何寻找一个平衡点,这正是这本著作的研究目的。本书充分说明了哲学与历史学这两个学科之间的差异及其互补共生关系,哲学与历史学之间融合发展的整体趋势。本书的出版有助于厘清相关学术领域中的基本问题,推进我们对于哲学与历史学关系的理解。
-
雷蒙·鲁塞尔[法]米歇尔·福柯 著;汤明洁 译本书福柯对法国文学家雷蒙·鲁塞尔作品中的隐喻、沉默、双关进行细致的解读。雷蒙·鲁塞尔是法国诗人、小说家、剧作家,是法国另一位大文豪普鲁斯特的同时代人,并与后者有过交往。他对20世纪法国文学影响重大,包括超现实主义运动的安德烈·布勒东、乌力波的乔治·佩雷克、新小说派阿兰·罗伯—格里耶。鲁塞尔的作品里总是充满了语言游戏。他在世时名声不大,作品不被好评。1933年,他被发现死于下榻的宾馆房间。通过对雷蒙·鲁塞尔作品的解读,福柯为我们揭示了语言与死亡的关系。他认为,文学的真正任务,不是表现或者反映“物”的现实性,而是要展现其闪光和扩散的过程,创造出一个语言急于进入的“空白”。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从反方向上来观看文学,也就是采用雷蒙·鲁塞尔的方法,我们就会发现语言其实根本什么也没有表达,语言只是让自己始终保持成一个“洞”罢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言被判处了“死刑”,是语言本身判处了自己的死刑。鲁塞尔不仅揭示了语言的“空”,而且揭示了语言所说的“物”的“空”。 在福柯的心目中,雷蒙·鲁塞尔的文学创作的核心就在于此,他发明了语言机器,但这部机器没有任何秘密,只有一种语言试图维系的、试图解开的或重新确立的,或无限重复的与死亡之间的关系。
-
物[法]乔治·佩雷克 著;龚觅 译如果追求幸福的过程扼杀了幸福,那么幸福还值得追求吗?本书是法国天才作家乔治·佩雷克的成名作,1965年首次出版,当年即获勒诺多文学奖。小说描述了一对来自中产阶层的年轻夫妇的日常生活、这对年轻人对幸福的想法,以及他们无法获得这种幸福的原因:因为幸福与一个人所获得的物相关。 我们可以将佩雷克的这本小说与1960年代社会学的蓬勃发展联系起来,社会学开始讨论孤立的个人在消费社会中的地位问题,然而这个问题从未成为文学的主题,这本社会学小说就是因此而写成的。
-
方克立论著集方克立 著方克立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中国哲学史家,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三大潮流交融互动说,到中国文化的综合创新说,再到马魂中体西用说,体现了他对于中国文化三大潮流持续的关注和思考,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他主持下的现代新儒家研究,也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对于目前国内各种思潮的关注和批判也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本书尽量全地搜集了方克立先生生前的论著、序跋、书信等,按照方先生关注的主题以及理论创建分为七卷,分别是《第一卷:中国哲学史上的知行观》《第二卷:中国哲学论稿》《第三卷:现代新儒学研究》《第四卷:马魂中体西用论》《第五卷:忆往与教育》《第六卷:序跋•书评》《第七卷:书信•附录》。相信本书的出版,必将推动中国哲学的进一步发展。
-
基于认知的自然语言自动形式化研究徐超著人类使用自然语言进行日常的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而机器使用形式语言进行推理和计算,因此,要实现人机互动,需要让机器能够将自然语言自动地翻译为形式语言,即实现自然语言的自动形式化。本书从人类认知出发,通过让机器模拟人类形式化的思维过程来实现自动形式化。本书涉及逻辑、语言、认知与计算多个学科的知识,从跨学科的视角为自动形式化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基于认知的研究进路。
-
论理想理论李勇主编理想理论和非理想理论之间的争议是过去十几年里当代政治哲学的一个焦点。本书所选编的21篇论文就是对这场争论的一些集中的讨论,也是对这场争论的集体反思。本书的作者是当下国际政治哲学界最顶尖的一批学者。书中近一半的论文对理想理论进行批评,小部分论文对理想理论进行辩护,剩下的部分论文探讨某些中间道路。
-
古典与文明·古典学的历史【德】维拉莫威兹 著,陈恒 译关于古典学的简明历史这一主题,最伟大的著作是德国古典学大师维拉莫威兹留给我们的这本书。全书围绕Altertumswissenschaft(古典学)一词展开,这一由19世纪德国学者发明的新词语用来指称与古代世界有关的一切事物的研究,并把这种研究想象为一个整体。古典学的任务就是利用科学的力量来复活那已逝的世界,维拉莫威兹相信,这种复活的意义就在于唤醒情感和理想,为现在和未来的时代注入古人曾有过的生气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