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理论
-
逻辑学黑格尔 著相比1812-1816年出版的《逻辑学》(即本社的黑格尔著作集第5、6卷),学界把此本《逻辑学》称作“小逻辑”。从内容上看,“小逻辑”的核心部分仍然是存在论(第84-111节)、本质论(第112-159节)、概念论(第160-244节)这三篇,但它并非仅仅是“大逻辑”的凝缩版,而是另外增加了《哲学科学百科全书》的三版序言(1817、1827、1830)、全书导论(第1-18节)、以及“逻辑学的先行规定”(即著名的“思想对待客观性的三种态度”,第19-83节)等全新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发挥着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导论的作用。从形式上看,“小逻辑”采用了纲要概述的方式,为读者勾理解浩繁复杂的“大逻辑”勾勒了一条简明线索;至于这种纲要式概述的缺陷,则是通过黑格尔本人的解释和听课学生的笔记附释而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克服。因此总的说来,“小逻辑”和“大逻辑”相得益彰,对于读者研究和学习黑格尔的逻辑学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一看就懂的哲学[英] 加雷思·索思韦尔 著本书主要介绍了哲学领域的相关知识、主要哲学思想、哲学家及哲学作品等。本书内容丰富,涵盖广泛,作者通过哲学发展的时间轴以简单、易于理解的方式总结了哲学的160个相关主题,包含形而上学、认识论、政治哲学、伦理学、美学、心灵哲学以及科学哲学。本书试图用浅显易懂的、有趣的、穿插着幽默叙述的方式,来解读哲学中的一些关键理论、核心概念、主要发展以及思想大家。旨在希望读者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并且激发出足够的好奇心,以便进一步深入了解哲学。
-
尼采这么说,我们怎么做[法] 纳塔内埃尔·马赛洛 著,狄佳 译尼采为什么说自己是心理学家?他如何给自己“看病”?他的“贵族情结”是怎么回事?他为何崇拜日神?他主张的“权力意志”“永恒回归”“虚无主义”等概念与理论又是什么意思? 尼采这位特立独行的“疯狂”哲人的理论与著作总是给人留下“难懂”的印象。现在,本书作者纳塔内埃尔·马赛洛带你真正打碎这种“滤镜”,让你走进尼采的人生与世界,听他如何“说”,懂他“怪”在哪儿。全书以尼采的34个个人特质为主题,细致地介绍了其人、其思想的不同方面。疾病、疗愈、谱系学、自由精神、利己主义……通过逐一理解尼采人生中的这些关键词,你将了解他为何在整个世界哲学史上都如此独特,也能学会像他一样,找到自己看待世界的独特视角。每章结束,作者还会以专门板块引导你独立深入思考、培养你的哲学思维,并如心理测试般为你提供个性化阅读路线。来吧,学会用尼采的态度面对生活,直面自己心底的声音,正视自己在他人眼中的“不完美”,活出真正的自我。
-
重读柏拉图《法篇》王晓朝 著本书重点解读了柏拉图的《法篇》,其内容包括文化语境、内容概要、逻辑结构、重大议题、法律条文、当代价值等,书后还附有拓展阅读书目。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对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具有普遍意义。《法篇》共12卷,是柏拉图最后也是最长的一篇对话。其内容广泛,不仅是一套系统完整的法律制度,也是柏拉图的“第二理想国”。他晚年考虑国家问题,不是从抽象的原则出发,而是从现实的制度出发,突出了对法律的重视。在《法篇》中,柏拉图完成了从人治到法治的过渡,认识到无论什么样的统治者都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只有法律的权力高于统治者的权力时国家的治理才能走上正确的轨道。他在文中对法律问题做了深人的理论思考,从而使《法篇》成为西方法学史的开山之作。
-
像罗马皇帝一样思考[加] 唐纳德·J.罗伯逊 著古罗马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一生的哲学践行 面对不确定的人生与命运, 斯多葛哲学如何帮助他安顿灵魂,启迪智慧 ————————————·———————————— 马可·奥勒留是罗马帝国五贤帝之一,也是斯多葛哲学家。在命运多舛的一生中,哲学给了他指引和智慧。他的伟大不仅因为他是一位贤明的君主,也因为他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世界性精神财富——《沉思录》。 在《像罗马皇帝一样思考》一书中,作者带领我们与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一起踏上人生之旅,跟随他从哈德良宫廷的年轻贵族,逐步成长为罗马帝国大权在握的皇帝;见证他如何在一生中历经困顿、危难和极度的心灵挑战,依然保有一份内心的宁静明澈与高贵的人格。 作者展示了马可·奥勒留如何借由斯多葛哲学,建立起强大的精神韧性与情感弹性,应对外部世界复杂的挑战和巨大的逆境。同时,他也邀请我们通过马可的哲学眼光思考问题,看待人生,将相同的方法应用于自己的生活中。 这本妙趣横生的哲学书,把马可·奥勒留非凡的人生故事、现代心理学和哲学智慧相结合,赋予斯多葛哲学人性的面孔和真实的榜样,为处理我们今天面临的道德和心理挑战提供了实用的指南。 读完这本书,才能真正读懂《沉思录》。 我们的人生,由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所创造。—— 【古罗马】马可·奥勒留 我想邀请你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阅读这本书:试着把自己放在马可·奥勒留的立场上,通过他的哲学眼光来看待生活。我们陪他一起踏上人生征程,日复一日,把自己变成一个日渐成熟的斯多葛主义者。如果足够幸运,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将斯多葛智慧应用到处理现代生活中的挑战和琐碎日常上。 —— 唐纳德·J.罗伯逊
-
哲学365人文教育编辑部本书是一本零基础也能读懂的哲学入门读物,也可以是一本随时随地记录心得感悟的随身手账。汇聚若干位西方哲学家的思想要义,精选365条开悟箴言及其解读注释。随着时间进行的一日一问,让本书成为了一本每天都可以读,每次都有新发现新感悟的哲学日历。本书将哲学这一看起来晦涩难懂的学科带进了普通读者的生活中,让每一个读者都有机会可以领略几千年来人类智慧的火花与光彩。在提升知识眼界的同时,能够从哲学中找到解决自己生活问题的答案。本书是在已开发的选题项目“彩虹哲学”系列的基础上,凝聚7本书的精华提炼而成,潜移默化的培养了读者对哲学的兴趣,成为读者开启哲学世界大门的钥匙。
-
古典实用主义的线索与视域孙宁 著《古典实用主义的线索与视域》为学术著作,该项目得到国家社科学基金项目后期资助。在全面总结和评估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从“问题史”和“思想史”两个视角出发,对实用主义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学理研究,在“方法—体系—世界观”的整体视域中探讨实用主义的思想特征和多维面向,同时提出作者本人关于实用主义的一些创新见解。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感知与实在:古典实用主义的内在线索》从问题史的视角提炼出一条能够深度刻画实用主义学理特征的总体线索。这条围绕“感知与实在”展开的线索不仅能够清晰地揭示出实用主义的内在逻辑和建筑形态,还能通过对实用主义“史前史”的回溯和“当代史”的考察完整地梳理实用主义的谱系和源流。下编《观念的合生与互释:围绕古典实用主义展开的思想史研究》收入作者在研究实用主义的过程中所做的一些思想史考察。这些研究试图呈现,作为一种独特的思想形态,实用主义如何在与其他思想的合生和互释中获得自身的丰富性和立体性。
-
本雅明经典作品六种瓦尔特·本雅明 著,王涌 译瓦尔特·本雅明的著作自20世纪陆续译介到中文世界以来,产生了广泛影响,是人文学科领域公认的重要作品。本书汇集本雅明六部经典作品于一册,由王涌教授翻译并作注,方便读者阅读与收藏。《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爱德华·福克斯:收藏家和历史学家》是本雅明关于艺术研究的三篇经典文章,堪称对摄影、电影等现代媒介之批评实践的丰碑式作品,为人们提供了启发性视角。《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论波德莱尔》是本雅明最有名的代表作之一,是他“拱廊街计划”的一部分,从中可以读到在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人与自身异化所做的斗争。《1900年前后的柏林童年》是作家重审童年生活的散文集。在他的深入洞察和新奇视角下,童年获得了新的阐释,此作曾被西方评论家称为“我们时代最优美的散文创作之一”。本书同时收录了两个版本(基森版和最后稿),以便于读者研究阅读。《德意志人》是本雅明精心编选并作导语的书信集,收集了1783—1883年间27封德国人的书信,有的来自名人,有的来自普通市民阶层,展现了19世纪德国人的思想变迁,而本雅明的点评则是一份对历史文化信息的独特解读。
-
柏拉图导论埃里克·哈弗洛克(Eric Alfred Havelock)著,何道宽 译柏拉图的《理想国》攻击、贬黜和放逐荷马等古希腊诗人,何以至此?似为千古之谜。《柏拉图导论》分两卷,第一卷“形象思维人”探索口语文化,解释柏拉图的《理想国》;第二卷“柏拉图主义之必需”捍卫柏拉图主义,为《理想国》辩护。本书考察了古希腊口语文化向书面文化、形象思维向哲学思维的转型,探讨了口语社会中口语和文化的关系,以及柏拉图在口语和书面传统转型中的作用。作者认为,有了拼音文字和书面文化以后,古希腊人的思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于是抽象、分析和视觉的编码就锁定了难以捉摸的语音世界。本书证明,柏拉图注重书面文化,排斥质朴的、聚合式、意合式、口语式的形象思维,所以他把诗人排除在“理想国”之外。本书既捍卫柏拉图主义,又捍卫古希腊诗人。它珍视希腊古风时期和古典时期的诗歌传统和口头传统,在人类学、民俗学、文化史、传播学、心理学等学科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
论亲知章含舟 著亲知虽在人类知识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由于概念本身的含混性,致使其始终处于研究的边缘地带。本书旨在扭转这一局面。首先,通过溯源亲知观念与辨析亲知概念,笔者阐述了亲知论题中为核心的困境,也即感觉亲知两难:如果亲知想成为知识,它就必须放弃直接性;如果亲知想保留直接性,那么它必将失去担当知识基础的职责。其次,在考察非推论辩护和索引型亲知理论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新的亲知辩护结构。后,辨析了亲知理论中“手性”与“非推论性”之间的优先性,进而给出新的亲知原则:亲知是认知者基于认知目的,围绕着认知对象所蕴含的特征而形成的认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