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理论
-
哲学的应用与创新刘可风,朱书刚主编本书的编辑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与创新为主线,对所收集的论文按三个大的专题(即第一编: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第二编:哲学应用与应用哲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第三编:部门哲学与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问题研究)进行分类管理。因篇幅所限,编者对部分较长的论文不得不忍痛割爱而作了删节;按统一体例的需要,对部分论文题目及结构作了必要的调整和技术处理(对论文中引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和《列宁选集》1972年版著作中的论述的,均依照有关规定一律改为1995年版并作了相应的引文的核对。)
-
思维潜能训练(美)哈里·罗拉里(Harry Lorayne)著;黄皓译本书介绍了如何训练思维的方法和秘诀。
-
论衡词典时永乐王景明《论衡》一书原八十五篇,今存八十四篇,《招致篇》已佚。《论衡》的主旨,用王充自己的话说,就是疾虚妄,批评一切虚假不实的言论、记载。全书内容极为丰富,涉及东汉及东汉以前的哲学、历史、文学、民俗、文献、语言等各方面的内容。《论衡》不仅是汉代批评哲学第一奇书,而且在汉语发展历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由于该书产生于由上古汉语向中古汉语的过渡时期,且直露其文,集以俗言,用当时的语言写成,吸收了大量的民间口语和俗语,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语言应用的实际情况,对汉语词汇史乃至整个汉语发展史的研究具有重大价值。本书义项的设立,在适度讲究概括性的同时,根据专书词典的特点,更重视具体性,义项设立较多,切分较为细密,以便更好地帮助读者读懂《论衡》一书。<
-
哲学概论邬昆如主编;尤煌杰等合著“哲学”这个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词,大多数人在生活中也都曾有过哲学性的思考,但若要问“哲学是什么?”,恐怕所有人都很难清楚简明地给出答案。哲学一词常使人有过于玄妙、艰深晦涩之感。本书作为台湾辅仁大学、台湾大学等多位哲学教授、副教授共同撰写的“新哲学教材”,力求以客观的态度给哲学初学者提供一种正确的、清晰的哲学概念。本书以多元的思维方向和浅显的阐述方式,启发读者对哲学的爱好之心,让非哲学专业的读者,能通过阅读本书真正进入哲学的世界,作多向度的人文化的思考。本书编写者希望透过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与相互讨论,帮助读者通过了解生活及社会现象中的哲学问题,进而形成理性思考的习惯,以提升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使读者能不断思索自己的生命境遇,树立人本的终极关怀。本社引进出版此书的目的在于,一是为对哲学抱有兴趣和热忱的普通读者,提供一个可以轻松进入哲学的迷人世界的通俗文本,二是为当前大学的哲学公共课提供一个教师教学和学生阅读的“完全不同”的参考,使非哲学专业的学生,真正摆脱为了应付公共哲学课的学分考试,而死记硬背哲学知识的学习困境,深刻领略哲学课的魅力,并能享受哲学思考的乐趣。
-
价值主体性李楠明著人是世界的中心,人的这种地位决定了:在人与万物的关系中,人是作为主体而存在的。而哲学作为探究人的存在根据的学问,自然要从人作为主体的性质出发,来认识人与世界的关系。所以,主题和主体性的问题是哲学研究的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
邓小平理论概论王长楷编暂缺简介...
-
观察批判与理性姚新勇这不是一本社会文化批评的专集,也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学术专著。收录于此书中的文字,大致分为四编:第一编,政治、社会、文化篇;第二编,现代、民族、国家篇;第三篇,文学篇;第四篇,知识分子篇。第一编的内容大致辞又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对转型期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多样性关系的分析。二是对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几则评论,三是对90年代“宪政”欲求的思考第二编既包括对知识界90年代现代性话语的梳理与分析,也考察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学科的变迁,以及全球化境遇中,中国知识界关于“中国认同”的不同观点的论辩,它们一起构成了转型期中国社会文化身份认同多方位的焦虚表现。第三编是“文学篇”。顾名思义,本编的关注焦点更多地集中于对文学现象与文学作品的分析。第四编的题目是“知识分子篇”。虽然本书所考察的绝大部分内容都与知识分子有着关系,但是相对而言,本编更为直接地指向转型期中国的知识分子。
-
精神就是精神的事毛喻原著精神、物质,是构成我们赖以生存的二元世界,这个世界的和谐与否,决定着我们此在的况味和水准。作者面对现代生活中的某些拜物弃道,礼崩乐坏的现象,感到生活中的二元性严重失衡,他有些坐不住了。矫过正方能直,他坚决站在精神一边,用他在书里《渴望正常》一文中的话讲:仅为了“正常”,我们爬也要爬到这个位置。于是疾笔奋书,写下《精神就是精神的事:语言精神与生活悖反》43个华章篇什。
-
论智慧余华东著内容简介教育的中心内容是智育,哲学也是一门关于智慧的学问,智慧是人类世世代代追求的目标。然而,智慧是什么?如何有效地培养智慧?对这些如此重要的问题,人们至今尚末形成一致的明确的答案。本书围绕上述这些主要问题提出并论证了如下一些主要的新观点:智慧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关键是非逻辑思维,充足理由律是划分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一个根本标准。本书还对直觉、灵感、顿悟等非逻辑思维的本质特征作了系统的论述,为非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智慧培养的三个主要原则。本书所阐述的是作者的一个重要的原创性发现。作者希望本书所阐述的理论对人们训练思维能力、培养智慧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
生死攸关廖明君著李贺以“诗鬼”著称,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地位而又颇多争议的诗人。本书从生命哲学的视角切入,借鉴心理学、美学、社会学、宗教学及神话等理论,来全面而系统地展开对李贺诗歌的哲学解读和梳理,不仅以敏锐的学术体悟和饱满的诗意激情,抓住唐代著名“鬼才”诗人李贺对人类生命之功名、享乐、苦难、爱情、战争、历史、死亡、永恒等种种问题的追问这一关键,揭示出李贺诗歌内有哲学意蕴和精神实质乃在于生命哲学的诗化,而且指出李贺以东方人的思维和中国人的诗性智慧,运用极富艺术魅力的诗化语言,围绕人、鬼、佩三种生命不同的状态,通过过去、现在、未来以及尘世、鬼蜮、天国的建构来完成特定的时空转换,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一生命哲学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问题作出了极具个性的精彩回答,从而破译出李贺诗歌的生命奥秘与文化内蕴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