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理论
-
判断力批判[德] 康德(Immanuel Kant) 著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初版于1790年;德国费利克斯??迈纳(Felix Meiner)出版社“哲学丛书”39a卷《判断力批判》,由新康德主义代表人物福尔伦德(Karl Vorländer)编辑,其1924年第6版成为一标准学术版本。 本次影印据迈纳出版社1924年版的1959年重印本,除目录和索引外,正文部分共361页。人民出版社推出的邓晓芒、杨祖陶译本据迈纳出版社1974年重印本,其边码亦是到361。
-
监狱的替代方案[法] 米歇尔·福柯 著本书收录福柯《监狱的“替代方案”》全文,辅以法国当代的哲学家、电子监控专家、犯罪学家等不同专业人士对福柯观点的总结与回应,通过电子监控、经济犯罪等话题,将福柯的思想引入我们当今的数字生活。 有如此多的方式将监视的功能扩散到监狱之外,它们作用的对象将不仅仅是被关在牢房里或被锁在监狱里的个人,而也将扩散到表面上看起来自由的个人生活。
-
中国当代生死学研究胡宜安,雷安民,张永超 著《中国当代生死学研究》一书从“中国当代生死学学科构建之可能性”、“中国当代生死问题之价值维度”、“中国当代生命文化教育实践”、“中国当代生死教育之问题与方法”四个主题展开论述,对于“生死学科”构建方案、中国当代生死问题之价值以及传统生死智慧的现代意义、中国当代生命文化教育实践以及生命伦理学的新问题展开专题研究和系统论述,很终服务于中国当代人之生死困顿及其生死焦虑。
-
第三人称存在论张盾 著该书提出的“第三人称存在论”,是一种原创性的完整而宏伟的形而上学。全书划分为“论域”、“范本”、“方法”三部分。全书的目标是:抵制西方形而上学对存在的第一人称主观性解释,即把一切存在都还原为以“我知道”为标准、并向“我思主体”显现的存在现象,开创一种以“它存在”这种存在本身的实际性内容作为问题的中国式的新存在论。 全书的原创性成就体现在:第一,开拓了存在论研究的新论域和新问题,即存在者自己去存在的“相与”和“历事”;第二,在新论域中对众多传统的重大哲学问题进行了重新处理,包括:认识论与伦理学、时间与空间、语言与真理、生活与历史、现代性批判等等;第三,开创了一种超越第一人称知识论障碍、使哲学能够直接讨论存在本身内容的特殊方法,即“存在批判”。 全书的研究方法吸收了西方近代哲学的概念构造和逻辑推演方法,同时心仪中国古代那种“天之道”与“人之道”合一的哲学理想,选择在某些z具根本性的问题上对康德、胡塞尔、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作批判式推进,最后建立起一个融汇东西方思想风格的全新的理论思维界面。 本书与作者的另一本《超越审美现代性》,作者认为是他整个学术生涯最重要的两本代表作,分别提出了两种不同立场、不同风格的哲学。这两本书均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
精神现象学[德] 黑格尔(G.W.F.Hegel),[德] 霍夫迈斯特(Johannes Hoffmeister) 著1807年任教于耶拿大学的黑格尔出版了《精神现象学》,这是阐述其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原则的第一部纲领性巨著,标志着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创立。马克思赞誉《精神现象学》为“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起源和秘密”。Johannes Hoffmeister在迈纳(Meiner)出版社的“哲学丛书”(第114种)出版了一个“新批判版”(相对于拉松在20世纪初出版的“批判版”),1952年的第六版成为很长一段时间内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学术标准本。MIller的权威英译本以及贺麟、王玖兴合译的商务“汉译名著”版都是根据这个本子译出的。今影印1952年版
-
图斯库兰论辩集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本书为西塞罗六本哲学著作之一,主要讨论了人如何能够生活幸福这一主题,典型展现出了西塞罗哲学思想所具有的广阔而深厚的哲学史特点和强烈关注人如何幸福生活的特点。全书分为五章:章论述对死亡的鄙视;第二章论述对于痛苦的忍受;第三章论述减轻悲伤;第四章论述灵魂持久的纷扰;第五章论述只有有德性才能过上幸福生活。这五章将人的道德修养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强调人的灵魂构建,激励人们过更好的生活。
-
分析哲学与诠释学的融合李红本书为北师大京师哲学丛书之一。是作者的博士论文修改版。分析哲学和诠释学代表了两个不同的哲学主题,反映了不同的哲学情绪,长期以来这两种哲学处于相互对峙的状态,并在互相对抗中发展出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不同风格。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两个哲学流派从僵持走向了沟通和对话,分析哲学也接受了分析哲学的方法,二者交叉和融合的趋向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在各自的新发展中。本书以阿佩尔的哲学为个案,分析了分析哲学和诠释学的渊源及其特征,从方法论的维度阐明了分析哲学和诠释学之间相互沟通和对话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
西方哲学史[英] 罗素(Bertrand Russell) 著1938—1944年二战期间,罗素在美国讲学,《西方哲学史》即是此间的成果之一;该书美国版出版于1945年,1946年推出英国版。此书受到了广大读者极大的欢迎,成为了畅销书,并且罗素主要因此书获得195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196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何兆武先生翻译的《西方哲学史(上卷)》,下卷后来由马元德先生翻译。今影印该书1945年美国版,由Simon & Schuster出版公司出版。
-
孟子今注今译王云五 编,史次耘 注本丛书由出版大家王云五先生主编,严选国学经史子集各部中的名家名典,力邀一批学风严谨、学术缜密的文化名家(如南怀瑾、毛子水、杨亮功等)进行注、译、释,博采历代注本,旁搜学界新知,是国学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珍品,出版至今再版二十余次,深得学界赞誉。 本书参考《孟子》赵岐注、朱熹《孟子集注》、清焦循《孟子正义》、陈澧《东塾读书记》的孟子部分、戴东原《孟子字义疏证》、康有为《孟子微》、胡毓寰《孟子本义》、钱穆《孟子要略》、毛子水《孟子焦疏补正》等书,确保注释译文准确明白。
-
蒂迈欧篇[古希腊] 柏拉图 著,谢文郁 译宇宙从哪里来?它是物质随机碰撞的结果,或是造物主精心设计的产物?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晚年柏拉图撰写《蒂迈欧篇》这部对话录,描绘了他心目中的宇宙创世图景。 在这部作品中,柏拉图从古老的亚特兰蒂斯传说开始,上溯至万物尚未分化的鸿蒙时刻。柏拉图所构想出的造物主,给混沌的世界施加了理性秩序。他用精确而神秘的数学结构,创造出了从物质到人类的天地万物。通过沉思这个井然有序的宇宙,人类灵魂将获得秩序,从而过上理性且有德性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