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理论
-
孟子重估罗惠龄 著本书针对当代学者有关孟子研究的一些争议性课题,试图通过思想史的省察及文献分析,予以廓清与重释。首先,立基于历史发展脉络,掌握孟子经典文献语义。其次,借由当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牟宗三与学术研究成绩斐然的劳思光,探讨孟子诠释的当代差异,触及儒家哲学的内在问题,并试图为孟子架构出一个开放性的理论系统。再次,追问葛瑞汉、华霭仁以及安乐哲三位汉学家,对待传统经典的不同思维如何造成了各种迥异的理解。后,廓清传统与当代,既疏理了西方释孟所引发的争议,同时又让经典发光,冀望为孟学诠释脉络提供不一样的论述角度。
-
现代伦理学理论形态樊浩著本书致力于探索和建构关于伦理道德发展、现代伦理学理论的“形态观”与“形态学”的理念、理论和方法,以此超越“流派观”和“学派观”及其所生成的“现代性碎片”,对伦理道德和伦理学的现代中国“形态”及其前沿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现代西方伦理学虽然学派林立,但在精神哲学意义上,不外三种理论形态:伦理形态,道德形态,伦理-道德形态。现代伦理学、伦理道德的现代发展及其所创造的人的精神世界之所以陷入“现代性碎片”,其哲学根源之一,就是伦理与道德的分离,伦理道德和伦理学理论难以对人的精神世界进行整体性建构,必须以“形态观”和“形态学”的理念和方法建构伦理与道德辩证互动的“精神哲学形态”。全书由三卷八编二十六章构成,外加一个绪论和结语。
-
实践理性批判[德] 康德(Immanuel Kant) 著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初版于1788年;德国费利克斯??迈纳(Felix Meiner)出版社“哲学丛书”38卷《实践理性批判》,由新康德主义代表人物福尔伦德(Karl Vorländer)编辑,其1929年第9版成为一标准学术版本。 本次影印据迈纳出版社1929年版的1959年重印本,除目录和索引外,正文部分共188页。人民出版社推出的邓晓芒、杨祖陶译本据迈纳出版社1974年重印本,其边码亦是到188。
-
周易学曹元弼 著周易学是曹元弼先生的重要作品。曹元弼(1867-1953),字谷孙,又字师郑,一字懿斋,号叔彦,晚号复礼老人,又号新罗仙吏,江苏昊县人,中国近代著名的经学家,清代学术的总结人。曾于江阴南菁书院肄业,从礼学名家定海黄以周问故。叔彦先生一生历经晚清、民国和人华人民共和国,致力于学校教育、经学研究和着书立说。主要着作有:礼经学、孝经校释、周易郑氏注笺释、复礼堂述学诗等。据王欣夫先生昊县曹先生行状,‘丁酉,文襄移节两湖,电聘主讲两湖书院,先生撰原道、述学、守约三篇,示诸生治学之方,亦先生所以自道也。未几,文襄命编十四经学,立治经提要鈎玄之法,约以明例、要旨、图表、会通、解纷、阙疑、流别七日。先生以兹事体大物博,任重道远,发愤覃思,闭户论撰,寝食俱忘,晷刻必争,冀速撰于成’。又据周易礼经孝经三学合刻序,‘光绪丁未,阁师张文襄公招余主讲湖北存古学堂。时十四经学论撰甫半,以先写定之易、礼、孝经三学就正。公以为提要鈎玄,卓乎得**大义,足以正人心、息邪说,俾学者知归,将刊行之而未果。戊申,遂奏立江苏存古学堂,延余掌教。竹石师又以余三经学授梓。越一年,刊成’。而十四经学略例又曰:‘此书据张文襄师劝学篇所列七目云云。’可知,原道、述学、守约三篇撰于丁酉,周易学与礼经学及孝经学始于戊戌,成于丁未,刊于己酉。可知,周易学本十四经学之一,而周易学、礼经学、孝经学合刊。此次整理,除周易学主体内容外,保留了原道、述学、守约三篇,另有十四经学略例,三学合刊序,使学者知其原委,察其始末。
-
解构与时间尚杰本书从后现代哲学视野出发,重新理解古老的时间话题:时间不意味着永恒,时间的真相是瞬间。众多瞬间的性质、方向、旨趣不同,彼此是断裂与拼接关系,化为人们真实的举止言行轨迹。发生在生活世界中的这些真实活动,抵制传统哲学只发生在头脑中的逻辑演绎活动。时间还是内感官的活动方式,是情感瞬间的绽开痕迹与印象,它们是空间化了的,有纯粹思想感情的场所与情节。本书做种跨学科研究, 涉及现象学、法国当代哲学、语言哲学、文学、电影、诗歌,戏剧等。
-
游叙弗伦,申辩,克力同,斐多[古希腊] 柏拉图,[美] 福勒 著在西方历史上,“苏格拉底之死”具有极为重大的思想史意义。柏拉图早期对话录中的《游叙弗伦、申辩、克力同、斐多》这四篇就是围绕这一事件展开的。《游叙弗伦》写苏格拉底被告亵渎神灵后,在法院门口遇到游叙弗伦,讨论关于“虔敬”的问题;《申辩》写苏格拉底在法院上的自我辩护;《克力同》写在监牢中与好友克力同关于“义务”的对话;《斐多》写服刑当日与友人讨论生死。 前三种,商务“汉译名著”版由严复的侄孙严群教授依Loeb古典丛书中的古希腊文翻译;《斐多》,杨绛先生晚年依Loeb古典丛书中的英文翻译。今影印Loeb古典丛书《柏拉图集》第一卷中的这四种著作,版本为1914年版的1933年重印本。
-
符号唯心主义批判李军学本书通过对西方符号学及其结构的研究,提出了符号唯心化理论及其特质,深度分析了符号唯心化的哲理基础。从符号与物的关系入手,探讨了符号如何嵌入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从物的功能性向物的非功能性符码化的动力机制、生成原因、运行逻辑、现实效应及其社会影响。在此基础上,借助现象学符号学理论,提出了不同于意识符号系统的身体符号系统,作为克服符号唯心化的解决之途。本书对于理解消费社会的符号消费现象及其我国当代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现实启示意义。
-
十九世纪欧洲思想史 第一编木尔兹《十九世纪欧洲思想史·编》由英国哲学家木尔兹所著,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主要对十九世纪欧洲各国在生物学、天文学、生物学、数学等方面的科学思想进行了全景式介绍。上册详细论述了法国、德国、英国科学思想的发展历程,系统分析了如果以天文观、原子观、力学观、物理观研究自然。下册重点探讨了如何以形构观、化育观、身心观、统计观研究自然,等等。
-
判断力批判[德] 康德(Immanuel Kant) 著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初版于1790年;德国费利克斯??迈纳(Felix Meiner)出版社“哲学丛书”39a卷《判断力批判》,由新康德主义代表人物福尔伦德(Karl Vorländer)编辑,其1924年第6版成为一标准学术版本。 本次影印据迈纳出版社1924年版的1959年重印本,除目录和索引外,正文部分共361页。人民出版社推出的邓晓芒、杨祖陶译本据迈纳出版社1974年重印本,其边码亦是到361。
-
中国哲学小史冯友兰 著本书是冯友兰先生为中国哲学史奠定基础框架、指明方向的一部精华之作,言简意赅地总括了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通过接纳和吸收西方哲学的模式和方法,冯友兰从形而上学、人生哲学和方法论三个角度切入,系统地研究了孔子、墨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等先秦诸子,以及周濂溪、张横渠、“二程”、朱熹、陆象山、王阳明等宋明道学家的哲学思想,为此后中国哲学的方向和规模奠定了基础,并对中国古代主流思想进行了提揭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