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理论
-
近代西方思想的历史视域李宏图 著在思想史研究中,如何将“思想”置放在历史的视域之中,按照历史学的基本要求,实现思想性和历史性的结合,这是思想史研究始终绕不过去的一个基本问题。围绕这一议题,作者撰写了关于思想史研究理论与方法论的系列文章,本书即是对此的集结汇总。书中,作者梳理了思想史研究的不同流派,评述其理论方法,理解和把握他们的学术旨趣,同时表达自己的一些研习心得。希冀通过这一工作,努力为国内的思想史研究提供丰富多维的研究视角。
-
不可言明的共通体[法]莫里斯-布朗肖一方面,《不可言明的共通体》所回应的共通体的迫求正在这个世界里遭到遗忘,甚至这一遗忘的后果也难以察觉;另一方面,它本身就源于一个隐秘的共通体,那既是书文的共通体,也是爱的共通体。阅读共通体的书写,首先就面对着共通体的缺席。然而,至少为了试着在黑暗中没有方向地向着这一共通体接近,有必要倾听几个不愿言明自身的模糊的声音。 本书由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为“否定的共通体”,下半部分为“情人的共通体”。如同布朗肖的绝大部分写作,这本书表面上也充当了另两位作者及其作品的评论:让-吕克·南希的哲学论文《非功效的共通体》和玛格丽特·杜拉斯的记述《死亡的疾病》。但根本的问题,共通体的问题,就像在南希那里,首先指向了乔治·巴塔耶。在这场无形的谈话中,巴塔耶首先以隐晦的姿态,提出了共通体的要求。在“二战”期间的“无神学大全”的写作里,巴塔耶再次提出了与迷狂体验有关的“交流”的问题,并在手记里留下了让南希和布朗肖着迷的关于共通体的明确定义:“否定的共通体”。虽然南希对巴塔耶的研究重新点燃了共通体之思的火花,但这个可以说从巴塔耶文本的裂隙中寻得的定义依旧神秘。围绕着这一定义的晦暗光芒,布朗肖再次把共通体引入了外部的黑夜。 杜拉斯的记述就被这个黑夜笼罩、包围,并且,男人和女人达成的情人的共通体,就暴露在这夜晚的时间下。布朗肖试图在此证实的,恰恰是这个浸没了共通体的黑夜所具有的力量,因为这力量在消解个体成员之间关系的同时,也让他们成为了巴塔耶意义上的真正的共通体:共通性的丧失也是共通体的铸成。为了理解这看似悖谬的论断,为了进入共通体的这极为陌异的关系,有必要唤起列维纳斯的观点,恢复自我与他者之间的根本的不对称性。只有他者的死亡能让“我”走向共通体的敞开,只有走向绝对他异的外部,把自身交给无限的黑夜,“我”的有限的孤独才不会一个人承担。 共通体总在铭写秘密的友谊。巴塔耶的友谊,他自己最早为《有罪者》一书定下的副标题,纪念着他同那些没有记录名字的朋友们的友谊;布朗肖的友谊,他为1971年的文集所定的标题,向包括巴塔耶在内的朋友们发出了敬意(并且,正是纪念巴塔耶的文章决定了这个题目)。而这本小书,凭借其批评的工作,再一次召唤了布朗肖同巴塔耶、同杜拉斯、同列维纳斯、同南希的多重友谊。情人(amants)的共通体,不也是友人(amis)的共通体吗?因为共通体就是爱(amour)的见证,虽然这爱也飘散在逝者的笑容和生者的泪水当中,在缺席的沉默者和到场的言说者之间,触摸那不可穿透的永恒之夜的界线。
-
普罗提诺宗教哲学研究寇爱林 著普罗提诺(Plotinus)是古代伟大思想家中的最后一位。他对时代问题“选择何种生活方式”回答的信仰倾向及其思想旨归,表明真切理解和完整把握普罗提诺及其影响的最适宜方式是从他所处时代的生活方式变化出发对其宗教思想的专题研究。本书以生活方式的生存论追问为视角,以西方神论的思想史为背景,通过上中下3篇10章34节,在国内开拓性地对普罗提诺宗教哲学思想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专题研究。上篇通过考察普罗提诺的个人遭遇及其世界、时代问题与生活方式的抉择,发现其宗教思想的核心问题是我们的灵魂如何走向太一而与上帝合一;中篇通过分析灵魂走向上帝的可能性、必然性和途径,探讨了心向上帝的灵修之旅;下篇阐述了普罗提诺对基督教及之后时代的影响,他既是古希腊哲学与基督教神学之桥,也开启了作为理性生活方式的古希腊哲学和作为信仰生活方式的基督宗教之合流。
-
基于中国实践的人权理论研究常健等著本书在总结中国人权事业发展实践的基础上,对人权的关系结构进行理论探讨。作者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提出了以人的发展为导向的人权结构理论。该理论突破了自由主义人权理论的视域局限,将所有人的自由全面协调发展作为目的性权利,将生存权作为实现人的发展的基础性权利,将参与权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性权利,将自主原则和自由权作为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的主体性条件,将平等原则和平等权作为实现所有人自由全面协调发展的约束性条件。以人的发展为导向的人权结构理论可以更充分地解释中国人权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而中国人权发展实践也证明了这五类权利的有序、协调和全面保障对促进人权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
哲学家·202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编,臧峰宇 主编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哲学家,每个哲学家都是自己时代的产物,哲学思想的生命力总是基于面向时代的深思和探赜。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精髓都汇集在我们时代的哲学中。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需要哲学,因为我们的时代经历着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这个时代为哲学研究和学术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探究我们时代复杂深邃的社会现实和各种精神现象,提出中华民族自己的哲学主张,是当代中国哲学学人应当承担的学术使命。本书所选论文既涵盖对经典文献的审慎解读,又不乏对哲学主题的评判性介入,从中可见各位作者致力于拓展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亦可看到各种面向现实问题的哲学思辨,呈现了跨文化哲学与比较哲学的研究视域。
-
尼采与哲学【法】吉尔?-德勒兹20世纪中叶,法国知识界正在为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和现象学争论不休的时候,德勒兹却为尼采的思想所痴迷。他在1962年发表的专著《尼采与哲学》突然搅乱法国知识界的神经,开启了法国的后现代主义之路。《尼采与哲学》不单有对尼采的严谨且系统的阐述,同时还糅入了作者富含创见和想象力的解释。解释,于德勒兹即是重复,以重复出新,以重复创造。他后来的许多革命性的思想,包括事件、差异、重复、生成、时间性等核心概念,都能在这部作品中找到萌芽。故此书不但可作为管窥尼采思想精髓的透镜,亦是深入了解德勒兹乃至后现代哲学的桥梁。
-
游酢理学思想研究游雪琴 陈璋暂缺简介...
-
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流派和科学方法新探郭苏建 主编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当下,学术界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新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科学主义、生态主义、全球主义、种族主义、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新左派、新儒学、本土化思潮等思想流派,大数据科学、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自然实验等研究方法,对于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诸多社会学科的学术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提出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新的学术理论问题、开拓了新的学术研究领域,反映了现代哲学和社会科学的新进展。一方面,本书部分作者批判性地、反思性地探讨了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些新流派和理论趋势。另一方面,本书有些作者还考察和探讨了社会科学中一些新方法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应用所产生的影响及科技应用手段的创新,比如:大数据科学、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自然实验等,反映了年轻一代社会科学研究者在这些领域所进行的有益探索,提出了一些新的学术课题,为本主题研究做出了非常有价值的贡献。
-
回到实践问题郝亿春本书所收录的文章主题基本处于布伦塔诺与亚里士多德之间。本书“上编”探讨布伦塔诺的实践哲学之路,“中编”所论马克思与洛采的实践哲学之路形成别有意味的对照。不论是布伦塔诺、洛采,还是马克思,其实践哲学无疑在亚里士多德思想中都有其源头,于是讨论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及其与前述诸实践哲学的内在关联便成为“下编”的主题。作为实践哲学之一种的“伦理学”本身的定性定位问题,以及与之相应的一些道德实践问题作为“续编”放在本书最后予以讨论。
-
论元显著性与句子加工王路明本书系“神经科学与社会”丛书之一种,系神经科学与语言学的交叉研究。世界语言具有多样性,而语言加工的生物学基础却具有唯一性,那就是人类大脑。不同语言是否会有不同的加工方式,这一直是心理语言学的核心课题之一。随着神经科学技术在语言研究中的运用和普及,我们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也更为深入。本书将围绕语序、格标记和有生性这些论元显著性特征,介绍相关句子加工理论及模型,展示母语加工和二语加工的脑电实验证据。与现有句子加工著作不同的是,本书主要采用跨语言视角,旨在揭示句子加工的普遍性和跨语言差异,尤其是在世界语言范围内讨论汉语句子加工所遵循的语言加工普遍性和个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