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理论
-
《正义论》讲义李石 著《正义论》是一座纯粹由哲学概念搭建起来的理念大厦。这座大厦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完全正义的理想社会。《〈正议论〉讲义》一书正像一本参观这座理念大厦的导游手册。此书基于作者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设“《正义论》原典选读”课程十年来的积累,以专业知识为支撑,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为读者讲解《正义论》一书的论证结构和核心内容。这本“导游手册”以其清晰的逻辑使读者不至迷失在概念迷宫之中;以其思辨性的推理让读者感悟分析哲学的魅力;以其活泼生动的语言扫除学术著作的阅读障碍。书中所讨论的理论主要有:原初状态、正义原则、优先规则、程序正义、正义感、理性的善,等等。这些理论和概念通过《正义论》一书而为人们所知,却并没有因其作者约翰·罗尔斯的逝去而被人们遗忘。2021年,在《正义论》出版五十周年、罗尔斯诞辰一百周年之际,让我们跟随《〈正议论〉讲义》这本精致的导游手册,感受《正义论》这座理念大厦的魅力!
-
价值的理由陈嘉映 著《价值的理由》是陈嘉映先生的思想随笔集,分三辑:第一辑为2010年夏应徐晓之邀为《财新·新世纪》所写的十二篇专栏文章,包括名篇《救黑熊重要吗?》《哲人不王》等,此次有所修订;第二辑是围绕当时研究题目所写的一些文章,部分后曾并入《何为良好生活》;第三辑演讲、序与访谈。 赵越胜评价:嘉映爱“讲理”,乍看有点儿“绕”,但读进去便知全是日常道理,只是日常看不见它,哲学来帮忙,便有了《价值的理由》。嘉映思得深,讲得巧,短章中能见出他几十年的殚思竭虑。真希望读者不同意他,和他“讲道理”,讲来道去,就涵养出智慧与自由的心灵。那儿才是我们该待的地方。
-
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研究论集王杰 著,王杰,何信玉 编在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理论视域中,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形成及其发展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理论问题。本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当代美学的相关理论,第一次对学界的主流观点展开讨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理论构想。
-
道的生成与本体化 论古代中国的本体思想蒋重跃 著本书是一部关于古代中国本体思想的研究文集。全书围绕“道”这个中国哲学概念和“本体”这个西方哲学范畴展开论述与论证,是一部尝试沟通中西哲学的作品,深入研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所具有的“本体论”意义。书中的“本体”,既不是“本末”的“本”,“体用”的“体”,也不是“本体与工夫”的“本体”,不是来自中国传统,而是来自西方哲学,就是指称凡物之所以然的概念。本书从问题的讨论到方法论的探究,再到文献资料的梳理,都为后学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思路。
-
实践哲学评论徐长福 著,徐长福 编本书以实践哲学学科域为定位,以学术质量为很高判准,从实践哲学的具体领域层面阐发观点,体现了中山大学哲学系在实践哲学领域的引领作用,很多文章是国家及广东省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本书适合哲学研究者及哲学系学生使用,对哲学前沿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
黑格尔《逻辑学》开篇[英] 斯蒂芬·霍尔盖特(Stephen Houlgate) 著,刘一 译《黑格尔《逻辑学》开篇:从存在到无限性/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是二十一世纪解读黑格尔《逻辑学》的一部经典著作。作者斯蒂芬·霍尔盖特将《逻辑学》视为黑格尔哲学中非常晦涩难懂的文本,称之为“一部牢牢封闭的书卷”。为了向读者打开《黑格尔《逻辑学》开篇:从存在到无限性/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作者从近代康德哲学的问题焦点入手,采取开放性的态度,对一个多世纪以来黑格尔研究、特别是《逻辑学》研究的各种进路、各家观点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对《逻辑学》由以产生的各种语言的、历史的、宗教的“解释学的前提”做了充分的说明,并且准确地定位了黑格尔的“逻辑学”和其“现象学”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应当把《逻辑学》视为一种揭示了思想之基本范畴和存在之基本结构的“无前提的思维”,放置在西方哲学传统本体论问题发展的广阔脉络之中。为了引发对黑格尔《逻辑学》更广泛的关注和兴趣,作者还典范式地对该书的开篇章节——从“存在”到“无限性”范畴——做了鞭辟入里的文本评注和内容解读,其旁征博引、纵横捭阖丝毫不下于该书其他部分。
-
阿毗达磨研究[比利时] 巴得胜 著,盛宁 译《阿毗达磨研究》内容主要是关于上座部佛教经典阿毗达摩论的学术研究,重点探讨了说一切有部诸派的思想源流,及诸派不同思想之间及其本身与其他佛教部派,诸如大众部、中观学派等之关系,对学界重新了解说一切有部诸派哲学及早期佛教发展情况有重要价值。
-
哲学是什么张汝伦 著暂缺简介...
-
人生的智慧[德] 叔本华 著,李磊 译有谁不渴望幸福的生活?但无论是尼采、爱因斯坦,还是瓦格纳、王朔,都会面临困境。他们阅读叔本华,探寻生命的意义,和自己的孤独相处,与求而不得的无奈和解,正视在痛苦和无聊两端的无尽徘徊。有时,我们难以否认,命运是残酷的,人类是可怜的,邪恶时而占据上风,愚蠢往往甚嚣尘上——面对世界的不安,如何成为内心富足的人? 在《人生的智慧》中,叔本华依次提出和回答了三个问题:人是什么?人拥有什么?人在他人评价中的地位?这些问题的答案即构成了全部“人生的智慧”。品性、财产、地位,我们要如何理解它们并掌握生活的艺术? 请看一个悲观主义哲学家对人生苦难的清明回应。 在这本短小精悍的哲学经典中,叔本华核心的观点、漂亮而令人称奇的表述被摘录和整理成专门的篇幅,方便读者在困顿时随心翻阅。
-
唯物史观价值取向当代建构陈新夏 著该书通过对历史观与价值观的论述,为唯物史观价值取向找到文本和思想依据,进而面对当代问题,提出唯物史观价值取向的意义、原则、路径方法等。该书提出,关注人、追求人的解放和发展,是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核心价值取向。由于历史任务所限,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唯物史观的研究中,曾经历了一个以关注人为起点到以阶级解放及其条件的探索为诉求的研究重点转向过程。随着时代的变迁及历史任务的变化,人的发展问题应在更高层面上复归为唯物史观的主题之一。确立唯物史观科学认识与价值取向统一的理念,将人的发展确定为唯物史观中与科学认识维度相关联的基本价值维度,是当代社会实践的要求,也是唯物史观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