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理论
-
中华古典珍品·图解韩非子[战国] 韩非子 著,崇贤书院 译《韩非子》是春秋时期韩非的作品,在继承发展法家前期流派的基础上,吸纳了儒、道的观点,以法治思想为中心,博采众长,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本书稿每篇选文由原文、译文、题解、注释、评析五个部分组成,选取非常不错版本精心校对,延请专家精心翻译,并配以古代版画。傅璇琮、毛佩琦、任德山等联袂推荐。
-
图解荀子[战国] 荀子 著本书稿以王先谦的《荀子集解》为底本,并参校其他版本,邀请诸多此领域专家加盟助阵,汇合诸多名家评注,严格择选,共同编著,精审精校,务求做到权威、准确、源流清晰。每篇选文由原文、译文、题解、注释、评析五个部分组成,选取权威版本精心校对,延请专家精心翻译,并配以古代版画与原文一一对应。
-
中华古典珍品·图解孟子[战国] 孟子 著,崇贤书院 译《孟子》是记录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的儒家经典。本书稿每篇选文由原文、译文、题解、注释、评析五个部分组成,选取非常不错版本精心校对,延请专家精心翻译,并配以古代版画。傅璇琮、毛佩琦、任德山等联袂推荐,傅璇琮为之作序。
-
沉思录[古罗马] 马可·奥勒留 著,何怀宏 译《沉思录》是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的经典著作,也是斯多葛派的代表性作品,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沉思录/长江人文馆》是一部个人哲学思考录。奥勒留通过与自我心灵对话,思辨个人德行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对今人的思想及生活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问题式、症候阅读与意识形态张一兵 著本书是国内第一本以文本学的解读方式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著名哲学家阿尔都塞哲学思想的学术专著。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阿尔都塞的三个经典文本:《保卫马克思》,《读〈资本论〉》和《论再生产》。作者着力揭示了阿尔都塞研究中长期被遮蔽的隐性方法论构架,这种探索主要体现为作为认识论史研究语境中深层理论构架的问题式与症候阅读法。在此,作者首次采用了理论“反打”的写作法,以附文的形式穿插了对阿尔都塞逻辑核心的解构与后现代消解,正文附文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构思新意迭出,理路清晰严密,长期被遮蔽的阿尔都塞认识论研究、在当代西方文化批判理论中**影响力的意识形态理论,特别是国家意识形态机器的观念第一次得以完整的呈现。同时,本书还重新透析了阿尔都塞对马克思的历史性解读,对马克思哲学进程中的“断裂”、“理论上拒绝人本主义”和“历史是一个无主体过程”等重要理念均有深入的解析,笔力浑厚,令人耳目一新。
-
哲学领域女性偏少问题研究曹剑波 著女性在哲学领域比例偏少不仅是一个普遍的事实,而且是一种不可接受的社会不平等。对于这种性别不平等现象,人们提出了众多的假设。本书以翔实的数据为基础,对哲学领域女性偏少的错误解释进行了系统地批判,并用实证数据分析概括出哲学领域女性偏少的真实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克服哲学领域女性偏少现象的策略。
-
精神分析+马克思理论运动的当代效应黄玮杰 著在西方激进理论界,齐泽克以“拉康+马克思”的理论模型“暴得大名”。本书的主题之一就是围绕“精神分析历史化”的理论构建,探索齐泽克建立于精神分析基础上的意识形态批判的真实底色,即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所开辟的资本主义批判的新“战场”:对于建立于特定历史形式上的,被建构的形式本身之压抑性的批判。《快感大转移》是齐泽克坦诚其法兰克福学派精神分析理论逻辑底色的文本;因此,以这本书作为分析的入口再合适不过了,本书将从此以点带面地揭示“精神分析+马克思”理论范式的各主题在齐泽克那里的继承与发展关系,从而在理论“效果历史”维度上给予齐泽克以可靠的参照系,也因此可以更好地发掘“精神分析+马克思”范式在解决当下现实问题方面的潜能。
-
文化研究、政治性解读和社会本体论孔智键 著本书主要讨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通常也称为《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文后以《大纲》代称)也是如此。如今我们不能试想一个没有写作《大纲》的马克思,就如同我们也已经不能设想一段不存在《大纲》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一般。在这一文本写作和形成16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回过头来,重新审视和进一步探索它的理论效应史,重温它的内在价值与魅力,继而为我们理解当代语境下《大纲》的地位和理论观照现实之可能性提供一种基础性的视角。通过概览《大纲》的传播与流传史,我们发现了一种有效且有趣的途径:回到西方马克思主义逻辑终结之后的20世纪70年代,借助斯图亚特·霍尔、安东尼奥·奈格里和卡罗尔·古尔德这三位关注到《大纲》、却又以各自风格迥异方式进行解读阐释的新左派思想家的阅读,分别展示经由文化研究、政治性解读和本体论哲学三种维度下,建构起来的“千面《大纲》”形象,进而呈现这段经常涉及、却又缺少深入讨论的马克思理论效应史。
-
情感与法则宫维明 著本书以情感作为切入点,阐释康德如何论证道德法则何以可能、何以可行两大问题,以期凸显康德道德哲学的精髓和主旨。全书共分为五章,主要内容包括道德法则的提出、道德法则与自然情感、道德法则与道德情感、情感与道德法则的纠结、道德法则的前行之路。本书是一本研究康德道德哲学的专著。 从情感角度入手,着重阐述康德如何论述道德发展在形而上学领域中的地位及其在可感世界中的应用。书稿编写主旨、体例编排基本明确合理,论述基本严谨,语言流畅。
-
现象学时间的优先维度的演变刘少明 著一切事物都在时间中出场、运行或结束,那么时间之于事物究竟意味着什么?现象学认为,时间是事物显现的条件。但时间包含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维度,这三者在显现事物时具有同样的地位和作用吗?不同的现象学家给出不同的答案。柏格森认为,显现的核心维度是记忆代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记忆的扩张和显现。胡塞尔认为,事物显现的优先维度是以原印象为核心的现在,这个现在总是在滞留一原印象一前摄的内时间意识整体之中的现在。海德格尔认为,时间性总是以对未来的理解为基础的,时间是一个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绽出整体。梅洛一庞蒂则认为,时间是以现在知觉为核心的向未来和过去开放的绽出整体。这些现象学家们观点相异,却内在地构成了一条支持不同核心时间维度的逻辑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