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理论
-
理想国[古希腊] 柏拉图 著,刘丽 译《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创作的哲学对话体著作。全书主要论述了柏拉图心中理想国的构建、治理和正义,内容涉及政治学、教育学、伦理学、哲学等多个领域。《理想国》共十卷。第一、二卷讨论公道正义问题,概括了全书的主旨。从第二卷后半到第三卷,讨论执政者的初级阶段教育。第四卷讨论教育的效能与领导还有各类品质的意义。第五卷讨论学前教育和妇女教育。第六卷和第七卷讨论哲学家的培养,即执政者的高级阶段教育。第八卷、九卷谈论政体。第十卷谈论艺术。
-
宋代经学思想发展史姜海军 著北宋时期经学从注疏之学转向义理之学,而南宋是二程洛学后传诸派经学发展的历史,也是性理经学范式奠定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经学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丰富、完善的阶段,开始在二程洛学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形成了湖湘学、闽学、心学、浙学等流派。总之,宋代经学具有范式的意义,对中国近世乃至东亚的经学、儒学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研究主要是对两宋时期不同阶段各家、诸派经学的渊源、传承、诠释思想与方法及其思想建构、历史影响等问题作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成果内容除了前后绪言、结论、余论之外,主体部分有十二章,每一章下有若干节进行详细梳理、分析。
-
监狱的替代方案[法] 米歇尔·福柯 著本书收录福柯《监狱的“替代方案”》全文,辅以法国当代的哲学家、电子监控专家、犯罪学家等不同专业人士对福柯观点的总结与回应,通过电子监控、经济犯罪等话题,将福柯的思想引入我们当今的数字生活。 有如此多的方式将监视的功能扩散到监狱之外,它们作用的对象将不仅仅是被关在牢房里或被锁在监狱里的个人,而也将扩散到表面上看起来自由的个人生活。
-
中国当代生死学研究胡宜安,雷安民,张永超 著《中国当代生死学研究》一书从“中国当代生死学学科构建之可能性”、“中国当代生死问题之价值维度”、“中国当代生命文化教育实践”、“中国当代生死教育之问题与方法”四个主题展开论述,对于“生死学科”构建方案、中国当代生死问题之价值以及传统生死智慧的现代意义、中国当代生命文化教育实践以及生命伦理学的新问题展开专题研究和系统论述,很终服务于中国当代人之生死困顿及其生死焦虑。
-
第三人称存在论张盾 著该书提出的“第三人称存在论”,是一种原创性的完整而宏伟的形而上学。全书划分为“论域”、“范本”、“方法”三部分。全书的目标是:抵制西方形而上学对存在的第一人称主观性解释,即把一切存在都还原为以“我知道”为标准、并向“我思主体”显现的存在现象,开创一种以“它存在”这种存在本身的实际性内容作为问题的中国式的新存在论。 全书的原创性成就体现在:第一,开拓了存在论研究的新论域和新问题,即存在者自己去存在的“相与”和“历事”;第二,在新论域中对众多传统的重大哲学问题进行了重新处理,包括:认识论与伦理学、时间与空间、语言与真理、生活与历史、现代性批判等等;第三,开创了一种超越第一人称知识论障碍、使哲学能够直接讨论存在本身内容的特殊方法,即“存在批判”。 全书的研究方法吸收了西方近代哲学的概念构造和逻辑推演方法,同时心仪中国古代那种“天之道”与“人之道”合一的哲学理想,选择在某些z具根本性的问题上对康德、胡塞尔、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作批判式推进,最后建立起一个融汇东西方思想风格的全新的理论思维界面。 本书与作者的另一本《超越审美现代性》,作者认为是他整个学术生涯最重要的两本代表作,分别提出了两种不同立场、不同风格的哲学。这两本书均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
大地上的尺规巫怀宇 著哲学之使命在于揭示我们赖以理解世界的那些普遍构造,作为世界构造中最为坚实的部分,它们的力量常是日用而不知的。诸力量经由理性知其界限,并将自身区分于原理上相异的其他力量;诸理性经由哲学知其界限,并将自身区分于原则上相异的其他理性。 本书的每篇文章都力图展示一些确定的原则,以及这些原则之间的相互关联;同时,每篇文章中都有相当篇幅是关于人类不可能清楚明白地知道什么,或哪些词汇不可能被有意义地使用。因此本书既展示了一些坚固的语义和确定的原则,也为确定知识的领域划出了界限;对界限的勾画即是对其外的留白的勾画,因此也肯定了人类的可能性与自由。
-
朱学论集陈荣捷 著《朱学论集》是陈荣捷晚年朱子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内容涉及朱子所论“太极”“理气”“道统观”的哲学意义,鹅湖之会的时间、地点、人物、讨论题目,朱熹与陆九渊通讯往来的详情,朱子的经济状态与宗教生活,元明清各代和海外朱子学研究情况的论述和介绍等主题。《朱学论集》立论高屋建瓴,分析深刻,资料丰富,对进一步理解朱熹思想很有帮助,也充分体现了作者重视“朱子研究新材料之发见”的研究特色。
-
幸福之路[英] 伯特兰·罗素 著《幸福之路》是诺贝尔奖得主罗素的经典名著,全球畅销980万册。罗素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分析了我们不幸福的原因,并指出了幸福之路。他将自身的观察、经验和理证过的建议归纳起来,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围绕什么是幸福、什么是高质量的幸福,从心理和哲学的角度,解读幸福指数,让读者从娓娓道来的哲学故事中体味幸福的真谛,为读者带来一场有意义的“幸福课堂”。作者给书中每个观点都提供了真实的人性经验的支撑,清晰、坦率、真诚。爱因斯坦说过:“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快乐的时光。”
-
天下白彤东 著在广土众民和陌生人聚集的背景下,孟子回答了人类社会三个根本的政治问题:一、政权的合法性。谁来当统治者?凭什么当统治者?二、一个政治实体内部如何凝聚?三、不同政治实体的交往需要遵循什么规则?本书廓清了儒家流传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误读与歧途,恢复原始儒家孟子的本来面目,回答人类组织和共同体友好相处之道。
-
亚里士多德说美德与善卢俊豪 著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前384一前322) 古希腊哲学家。18 岁进入柏拉图学园求学。前343 年任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的教师。前335年在雅典创办吕克昂学园。在哲学上,提出潜能与实现说,解释了世界的运动性和变化性。在逻辑学上,开创了三段论的演绎推理形式,成为西方形式逻辑的奠基人。在物理学、心理学、生物学、历史学、修辞学等领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后世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辟了方向。主要著作有《形而上学》《物理学》《论灵魂》《尼各马可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本书旨在深入浅出地全面介绍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并将对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与生平生动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与读者们一同领略这位充满争议但才华横溢的大师的风采,对亚里士多德的阅读与理解有助于读者更加理性深入地思考这些命题,从先人的智慧中汲取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