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理论
-
原因、理由与解释郭喨 著在思辨哲学传统的笼罩下,直觉、逻辑和语言作为“思辨哲学三件套”主导了对责任归因和道德判断的研究,主宰了道德哲学领域,构建了我们今天见到的附丽于“哲学标准人”的有关责任归因的道德哲学图景。这幅图景奠基于特定的预设和前提,依赖于特定的论证和证据,提出了特定的假说和模型。本文的工作是,对这些关键的模型、预设、假说、论证和证据进行实证的检验和理论的考察,以支持或反对这幅图景。与传统图景不同,本文并不过度关心“应然”即规范性问题,而是尝试首先解决“实然”即“事实到底是什么?”的描述性问题,因为任何图景——无论新旧的建立都依赖于这些基础的事实,厘清事实夯实基础,有助于我们建立一种具有解释力和预测力的责任归因理论。
-
导读德里达《声音与现象》[美] 弗农·W. 西斯尼 著德里达属于罕见的哲学家。他的思想是寄生性的,因为它发端于其对西方哲学传统的热爱和承诺,以及对这一传统所创造和遭遇的问题的关注;同时其思想又是高度原创性的,体现了多种文化和智性影响的汇合。此外,德里达偏爱以修辞性的文学风格进行书写,几乎从不清晰表明自己的立场。因为以上特点,在大部分读者眼中,德里达被视为一位极其艰深晦涩的作者。 本书的布局非常简洁。在向读者说明为什么要阅读《声音与现象》之后,作者安排了三个章节。第一章恰到好处地梳理了德里达思想的哲学史渊源,对起源于数学客观性的“基础危机”的现象学运动做了简明的总结。作者重点呈现了胡塞尔哲学对德里达的重要启示,并提出当时法语哲学世界中结构主义与存在主义两线并存的历史脉络。第二章对《声音与现象》的细读是本书的核心,作者逐章引导读者阅读,指出德里达对胡塞尔哲学的核心概念所作的批判,揭示了德里达的论点和论证策略,在关键论点处做了充分停留。第三章提供了德里达后期思想中有关伦理和政治的若干概念,以此展示《声音与现象》如何驱动德里达日后的思考。本书还包括德里达思想的术语表和进阶阅读的建议,辅助读者进行深度研究。
-
还原与无限余明锋所谓“技术时代”,指的不只是技术发达的时代,而且是技术在根本上支配了我们的感知方式、信念系统以及周遭世界的时代。借用阿伦特的话来说,技术时代关乎“人的条件”,是技术发展在改变“人的条件”的时代。人在追求主体性的过程中丧失了主体地位。面对这一历史性难题,本书对技术时代的内在系统及其运转逻辑做了结构性分析,揭示了技术工具论看似中立的欺骗性伪装;也对技术时代论的思想谱系做了简要梳理,对相关经典文本做了当下化解读,探讨了诸如笛卡尔、尼采、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梅洛-庞蒂、利奥塔等哲学家,以及福山、韩炳哲等当代思想家的相关作品,以期透过历史的纵深与当前的表象,剖析技术时代的生存实情和人性危机,回应一个时代的根本忧虑、困惑和希望。
-
哲学365崔勋 著《哲学365》是一本哲学普及读物。一本通俗又充满智慧的哲学教养书。在这个不确定的年代,解答尽在哲学中。一提哲学,很多人会肃然起敬,又觉得高深难懂。本书以每天一页的方式, 把哲学中最重要的知识点梳理给读者,让哲学变得有趣易懂。 从周一到周日,从哲学的语言、用语和概念、哲学家、哲学史、人生和哲学、思维法、哲学TMI七大板块,井然有序地做了介绍。从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到最近的实验哲学,从形而上学到生和死的问题,将哲学所涉及的主题都囊括在内。这里有我们需要关注的话题、生命主题,有争论,有思维工具和有趣的文化艺术内容,这些都可以深化读者的思维,拓宽读者的认识。
-
理性的病理学[德] 阿克塞尔·霍耐特 著,谢永康,金翱 等 译本书是霍耐特关于批判理论研究的论文集。作者对形态多样的批判理论的统一性进行了总结,认为不管方法和对象如何分散,批判理论在如下理念上是一致的: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活条件产生出的社会的实操、态度或者人格性结构,都沉淀在我们的理性诸能力的一种病理学变形之中。这一理念导致批判理论往往会探究人类合理性的病理的社会原因。但如今,这种哲学与社会分析之间的纽带正在被撕裂,“在对历史社会过程的依赖性中把握合理性”这一德国唯心主义的核心遗产也逐渐衰落。因此,如果要继承和进一步发展批判理论,就必须在理论革新的同时,重新研究我们的社会操作实践和制度的特殊建制,是否会对人类理性能力的潜能带来损害。本书以广阔的理论视角,考察了批判理论的历史与当前状况,为把握批判理论的核心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深刻分析。
-
哲学研究方法论欧阳康 著世纪之交,人类哲学精神正孕育着强烈而深刻的内在燥动。这种燥动,既有对20世纪以来丰硕哲学研究成果的庆幸与欣喜,也有对开创哲学新纪元的憧憬与企盼,更多的则来自对哲学现状的担忧和对哲学前景的困惑。而从哲学研究者的视角来看,尤为引人注目也值得予以关注的则是当代西方哲学所面对的来自 “非哲学”的诘难和挑战。本书从元哲学问题入手,回溯哲学思维方式的系统发生与形态演进,从方法论上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探析深化分支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提出和探寻个性化的哲学研究道路。
-
亚里士多德的鳄鱼[法] 米歇尔·翁弗雷 著,邬亚男 译从毕达哥拉斯到德里达,跨越2600年历史,精选31幅绘画作品,解读31位哲学家,串联起一部哲学史。 如何以画笔描绘哲学思想?艺术家们为了展现出哲学家的特点和思想,往往会选择一个点睛的细节来作画。本书中,我们会看到阿那克萨戈拉的油灯、苏格拉底的杯盏、柏拉图的洞穴、亚里士多德的鳄鱼,等等,这些都是艺术家为阐释哲学观点而选择的别具深意的细节。 书中作品风格既有古典绘画,也有波普艺术,其中不乏一些不太为大众所知的大家作品,例如鲁本斯笔下的赫拉克利特与德谟克利特、蒙克笔下的尼采等。这既是一场哲学之旅,也是一次美学与艺术的旅程。
-
聆听万物之美克里希那穆提 著,宋颜 译人与自然白的关系——从万物中窥见自我 认识自己,就是认识我们与世间万物的关系——不只是与他人的关系,还有与自然的关系。 在本书中,克里希那穆提从哲学的角度主要讲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他告诉我们,你若疏远了自然,跟自然断了关系,自然就会收回它的美。我们必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唤醒内心的纯然、温柔与敏感。
-
狡猾的思想克里希那穆提 著,张春城 译思想占据着我们生活的全部,无论我们做什么、有怎样的行动,其背后都是思想在起作用。思想精明而狡猾,它为了自己的便利常不惜扭曲真相,它因为追逐快感而常常作茧自缚。 在本书中,克里希那穆提告诉我们,全世界的人都承受着内在和外在的痛苦,包括焦虑、不确定、对孤独的彻底投降,以及不安全、羡慕、贪婪和悲苦,这些都来自我们的思想。只有当我们可以清晰地、毫不扭曲地看到这些,我们才能洞悉自己内在的潜能,构建起积极的信念。
-
人文启蒙的知识传播原理徐贲 著人文启蒙传承的是人类追求智慧的古老传统,并非始于18世纪的启蒙运动,它的目标是求真、向善、通达、去除寡智和愚蠢,以及情感成熟的明白人生。它传播的是一种与人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相一致的理性智识和伦理知识。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与人文启蒙有关的古代智慧、知识和哲思观念前史。第二部分讨论当下启蒙知识传播的核心构成:传播者、接受者、传播手段和环境,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公共话语与写作。第三部分讨论与启蒙相关的社会政治生态、认知特征与伦理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