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理论
-
京师文化评论2022沈湘平 著暂缺简介...
-
元典伦理与文明互鉴谢桂山 著本书在文明互鉴的视域下,从多个维度对圣经犹太伦理与先秦儒家伦理两种伦理范型的历史渊源、时代背景、体系架构、基础、原则、内容、特征、嬗变历程、传承影响、当代价值等进行全方位的比较研究。通过跨文化、跨文明的比较研究,在传统伦理与现代伦理、民族伦理与世界伦理之间形成张力,完成传统伦理的创造性转换,形成民族道德认知、道德认同和道德自省;通过对两种创制时期的伦理范型的比较,还原伦理源头的本来面貌,发掘两种伦理流变的嬗变规律,在比较中相互借鉴,汲取更多的道德资源,实现道德重塑和道德治理的目的。二者互鉴,有助于获得价值重塑和道德重建的文化资源,对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构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
普赖斯的知觉理论批判邓明艳 著本书稿是作者在博士论文基础上完成的一部论著。内容主要分三部分。部分由导论和章构成。导论概述近代经验论的知觉解释及其困难;章简述二十世纪早期经验论内部解决这一困难的其他途径及普赖斯做出的回应和评述。第二、第三、第四章为第二部分,较系统地展开普赖斯对感觉予料的重新界定、他对知觉行为和物质事物的论述。在每一章的后,作者就其中的理论困难分别做出相应评述。第五章为第三部分。从感觉予料作为所予、物质事物的本体论设定入手,逐步展开经验论共享的形而上预设,并力图将其放回到近代科学的整体世界图景之中,寻求对其症结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理解,并说明一种健全的知觉理论构想必须克服由近代科学开出的形而上预设和它提供的世界图景,把感知经验重新放回健全的生活世界中。在经验论的脉络下以普赖斯的知觉理论为主要研究对象,核心任务是深入挖掘以普赖斯为代表的经验论知觉图式背后的形而上学根源,探索经验论传统下知觉问题之缘起及其解决之不可能的深层症结。通过系统梳理普赖斯关于知觉的主要论述,逐步证明其理论之失败。普赖斯的知觉理论继承休谟的印象优先原则。以此为出发点,他试图解决感知经验的实在论问题,即如何证明外部对象具有独立于感知的持存。
-
东方哲学当代学者对在中国的各种哲学研究论集邓辉《东方哲学》是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主办,上海市道德文明与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传统思想研究所主编的连续性学术集刊,受上海市高峰高原计划(I类)建设计划/哲学规划项目支持。本系列丛书的宗旨在于做纯粹的中国哲学文化研究,本辑主要由“名家讲坛”“道家研究专题”“先秦两汉哲学研究”“宋明哲学研究”“近现代哲学与比较哲学研究”“经典文献校勘及研究”和“书评”等栏目构成,汇聚了海外内诸多学者名流的前沿研究成果。
-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空间伦理研究李家丽 著《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空间伦理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阐释了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空间伦理的基本范畴、主要内容和时代价值。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空间伦理研究立足于人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实践,以空间存在和空间伦理的辩证关系为依据,考察空间伦理的具体形态和实践路径,主要分析了空间伦理中作为微观起点的身体伦理,作为中观核心的城市伦理以及作为宏观未来的全球伦理,并由此构建了空间伦理的主体结构,以期为新时代中国空间善治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
管理哲学元论周可真 著本书是对管理哲学的元研究,通过“管理哲学”“哲学”和“管理”三个维度的元研究,指明了管理哲学的发展方向是立基于“自由人”假设的管理文化哲学,这种属于后现代文化哲学范畴的管理哲学应当研究寓于知识创新过程中的思维规律。
-
论亲知章含舟 著亲知虽在人类知识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由于概念本身的含混性,致使其始终处于研究的边缘地带。本书旨在扭转这一局面。首先,通过溯源亲知观念与辨析亲知概念,笔者阐述了亲知论题中为核心的困境,也即感觉亲知两难:如果亲知想成为知识,它就必须放弃直接性;如果亲知想保留直接性,那么它必将失去担当知识基础的职责。其次,在考察非推论辩护和索引型亲知理论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新的亲知辩护结构。后,辨析了亲知理论中“手性”与“非推论性”之间的优先性,进而给出新的亲知原则:亲知是认知者基于认知目的,围绕着认知对象所蕴含的特征而形成的认知关系。
-
信息存在论新探邬天启 著中国信息哲学发展了40多年,引起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书对中国信息哲学发展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进行了梳理,并在新的信息哲学存在论视野下对多学科交叉领域进行了研究。本书在反思以往中、西方哲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已有的中国信息哲学存在论学说进行了改造与扩展,并将原有中国信息哲学中的信息存在论和演化论,以及传统哲学中的存在和非存在(有和无)论学说进行了统一性的整合研究,进而提出一种能够容纳“非存在”和时间、演化等因素的信息演化存在论。
-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新研究陈凡,文成伟 主编本书是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其对社会文化精神生活的影响而开展的文化与科学技术哲学的交叉研究,探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创新文化的哲学问题,并把这一理论研究与中华传统、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中国新时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建设相结合。本书突出了学科交叉的增长点,是文化与科技实践,即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创新文化研究。
-
哲学地建立中国哲学王兴国 著《哲学地建立中国哲学(牟宗三哲学论集)》是作者二十余年以来所写的研究牟宗三的大部分文章的结集,几乎涉及牟宗三哲学从早期到晚期的各个方而以及其人生经历、师友关系、学术境遇,内容庞杂,似乎只是散论,然而并非没有中心主旨。其中心主旨即在本于牟宗三先生一生为“反省中国之文化生命,以重开中国哲学之途径”的精神而“哲学地建立中国哲学”,并显现出牟宗三在不同时期从不同方而对于“哲学地建立中国哲学”的思考与探索。牟宗三先生一代的新儒大哲,已经为“哲学地建立中国哲学”尽到了他们的责任,并树立了不倒的哲学丰碑,但是“哲学地建立中国哲学”的工作,仍然需要继往开来,不断创进,尤其对今天的中国哲学界来说,这是十分迫切与要紧的头等大事,自当有望于来者,但首先是吾侪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