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理论
-
论证挖掘与论证形式化鞠实儿 等论证是一种具有说理功能的话语序列。在科学研究中,它具有演绎和归纳两种形式。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由于涉及不同的语境(包括文化传统),论证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为了满足人与人以及人与机器之间日常交流的需求,本书采用两种不同的自下而上方法——广义论证本土化研究程序和机器学习,从具体事例和文本中挖掘或习得不同语境下论证模式、论证元素及结构。进一步,为形式化论证理论——抽象论辩理论具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本书将这两种自下而上的论证挖掘方法与抽象论辩理论提供的形式方法相结合,符号化处理上述挖掘所得结果,对论证进行合理重建。论证研究对于推动论证科学和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
春秋本例(宋)崔子方 著《春秋本例》二十卷,全名《西畴居士春秋本例》,北宋崔子方撰。本书大旨认为《春秋》编年以为体,举时以为名,著日月以为例,而日月之例,又其本,故曰《本例》。全书凡一十六门,皆以日月时推之,而分著例、变例二则。义例之学秉承《公羊》《谷梁》传统,是《春秋》研究史的一大特色。研《春秋》而讲求义例者四十馀家,崔子方的《春秋本例》便是北宋“春秋学”的一部重要言例之作。《四库全书总目》评曰:“说《春秋》者,古来有此一家,今亦未能遽废焉。”纳兰性德《涪陵崔氏春秋本例序》评曰:“其义约而该,其辞简而要,可谓善学《春秋》者也。”本书有《中华再造善本》影宋刻本、《通志堂经解》本、《四库全书》本等,颇有校勘整理之必要。
-
现代外国哲学张庆熊本书是“现代外国哲学”集刊系列第21辑。本辑收入19篇文章,其中6篇属分析哲学,3篇属现象学和诠释学,4篇属康德哲学,4篇属社会理论和政治哲学,2篇属书评。
-
哲学家·202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编,臧峰宇哲学具有永恒的魅力。它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与富贵的身份,但因为追求朴实的真理、阐发深邃的思想,它总是散发着迷人的光辉。西方的哲学传统强调对人、对于万物存在之依据的追问,而中国的思想传承则重视对道的寻觅、对生命的安顿。于中于西,于古于今,哲学不仅提供了安身立命之道,而且当仁不让地承担了探索治国兴邦的思想重任。在世界风云变幻、云谲波诡的当今时代,每一位哲学工作者肩负着更加重要的使命,承担着更加艰巨的任务。本书持续以厚重的学术话语呈现思想中的时代,主要聚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科学技术哲学和宗教学领域的前沿问题研究与经典文本解读,既体现了对哲学经典文本的深入研读,也彰显了明确的问题意识。从文中的学术观点和研究理路可见,各位作者对哲学基础理论和前沿问题进行了颇具问题导向的学术探索。
-
赵馥洁文集 第四卷 中华智慧的价值意蕴赵馥洁著本书为西北政法大学教授赵馥洁先生的文集,赵馥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在传统价值哲学方面颇有建树。该文集共8卷,每卷的内容为:卷,《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第二卷,《价值的历程——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历史演变》;第三卷,《关学精神论》《关学哲人诗传》;第四卷,《中华智慧的价值意蕴》,第五卷,《哲苑耘言》;第六卷,《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念》论文集;第七卷,《哲学讲义》《哲学导论讲义》《价值哲学讲义》《中国哲学史文献学讲义》《讲义》《讲义》;第八卷,《静致斋哲话》《静致斋释词》《静致斋诗稿》。
-
陈词证据研究丛杭青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实践中,相信他人话语的依据是什么?站在说者和听者的立场上,对他们的要求分别是什么?本书从社会认识论和语言哲学的视域出发,结合现实生活中众多的实际案例,以陈词证据为核心,围绕陈词信念是如何形成的,陈词是如何得到辩护的,陈词性知识是如何传递的,以及应当如何相信并抉择专家和专家意见四大核心问题展开了系统的、全面的和深入浅出的探讨。本书适合于对证据问题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
中国休闲美学论纲潘立勇本书首次较为系统地揭示了审美与休闲的内在关系及以审美提升休闲文化的实践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休闲美学的历史渊源、现实需求、理论品格、身体机制、话语体系、中西比较等基础性理论问题作了系统思考。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传统中国休闲审美的理论智慧、生存境界和话语体系”,下篇为“当代中国休闲审美的社会实践、思维张力和理论构建”。
-
赵馥洁文集 第八卷 静致斋哲话 静致斋诗稿赵馥洁 著本书为西北政法大学教授赵馥洁先生的文集,赵馥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在传统价值哲学方面颇有建树。该文集共8卷,每卷的内容为:卷,《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第二卷,《价值的历程——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历史演变》;第三卷,《关学精神论》《关学哲人诗传》;第四卷,《中华智慧的价值意蕴》,第五卷,《哲苑耘言》;第六卷,《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念》论文集;第七卷,《哲学讲义》《哲学导论讲义》《价值哲学讲义》《中国哲学史文献学讲义》《讲义》《讲义》;第八卷,《静致斋哲话》《静致斋释词》《静致斋诗稿》。
-
行政价值观研究申永丰 著行政价值观是社会利益关系在公共行政领域的具体表现,是行政主体的心理标尺,是决定行政活动中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的重要精神力量。论著立足国内—国际、历史—现实—未来的立体坐标,回应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的现实需要,探讨行政价值观的深层结构、基本属性、生长历程及其作用于行政生活的内在机理、运行机制,比较全面地构建了一个研究行政价值观的理论框架。同时,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特殊地位,分析当代中国行政价值观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不断满足人民美好行政生活需要提供精神动力。
-
哲学中国·第三辑王中江 主编《哲学中国》辑刊每年出版两辑(逢6月和12月),每辑有一主题,就哲学领域之各种论题展开讨论和对话,激发哲学智慧,塑造意义世界,关注公共生活,化解全球风险。本辑为第三辑,主题是:什么意义上的共生?分为什么意义上的共生、东西方哲学论说、新著评论、哲学家访谈录、哲学殿堂五个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