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
-
燕赵濒危剧种手抄本传统剧目整理丛书 丝弦卷刘金柱 主编,陈静 编著.
-
燕赵濒危剧中手抄本传统剧目整理丛书 晋剧卷刘金柱 主编,陈静 编著.
-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高洪伟,徐建辉 著在京西门头沟的山村间,流传着一种古老的民间庭院舞蹈:-太平鼓。这种源自民间自娱自乐的游戏,流传于京西门头沟乡村,已经有两百年的历史了。通过家庭成员间口耳相传,邻里互教再加上几代太平鼓老艺人的创新,太平鼓得以传承至今。既保留下浑厚朴实的民间范儿,又强化了舞蹈艺术表现力,使这一民间乡土文化绽放出时代的花朵。2006年“京西太平鼓”列入guojiaji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高洪伟成为这个项目的guojiaji代表性传承人。书中高洪伟向读者讲述他从父亲,著名的民间老艺人高殿启学习传承太平鼓的经历,详细介绍高氏太平鼓的套路技法和舞蹈要诀。同时对太平鼓民间流传的历史及习俗做了详细记录。高洪伟的口述资料对于研究保护这一古老的民间舞蹈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人工开物谭南森 著这是一部中国民间乡土手工艺系列图书,分为“九工”“十八匠”“传统百业诗画”三个部分,书中阐述了昔日广泛流行于民间的行业工匠总成所谓“三百六十行”中的多种代表和精粹的行业,内容精辟详实,意义连贯,诗联佳妙,图文并茂,它既是一部华夏乡土民俗风情志和民间手工业史,也是一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与历史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阅读和民俗研究及收藏价值。书稿中的200多幅图片都是作者手绘,富有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是本书一大特色。
-
远去的乡村匠人张光友 著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农耕文化的国度,在漫长的历史演绎过程中,从单一的耕作劳动中,逐渐分离出多种手工匠人,他们从事的活动,均是围绕改进劳动工具、提高劳动效率以及改善生存条件而开展的,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函盖了社会各个层面,因而民间有三百六十行之说。但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这些传统的技艺许多已经消失,部分正在消失。为了让这些历史上曾经拥有的这些传统,永远用文字记述下来,作者在作了大量调查整理后,搜集了150多个行业匠艺,编篡成这个册子,许多消失多年的匠艺是第一次用文字表述出来,因此,本书是一本集趣味性和资料性的综合读本。
-
以墨记史 以画传承杨力民 著本画册是杨力民先生继《中国古代瓦当艺术》、《中国画树艺术参考》、《杨力民书画》、《一画一世界》后的又一力作。他通过自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通读和理解,从中挑选出从商周到清朝的200位对中华民族做出贡献的历史文化名人进行作画,意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目前所知,中国书画史上还没有人做同样的工作,本画册的出现可以说填补了一项空白,很有学习和收藏价值。
-
华阴乡土艺人的生命密码赵芜泉 著,高江宏 编在古老的华阴这片土地上,行走在任何一个地方,不是遇见历史,就是邂逅文化。有帝王将相的历史与文化,也有民间百姓的历史文化。在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时代背景下,华阴老腔迎来了新的春天。它带着沧桑、古老和耀眼的光环,行走在神州大地,也飘洋过海唱响异域他乡。跑遍了华阴的村村寨寨,去寻找那些生活在农村的传统艺人,了解他们的从艺经历,感知他们的精神世界,也从中对华阴传统戏曲艺术和传统手工艺的生存现状作了大致的了解。本书解析了华阴乡土艺人的生命密码,分老腔部落、手艺工坊、秦声乐府三个篇章,对华阴的乡土艺人进行了介绍,深情展示了他们不平凡的经历、不一样的人生境界,朴素而真挚的感情,以及他们对传统艺术执着坚守的担当精神。
-
中国梆子 剧目卷韩建《中国梆子》积极响应国家“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号召,旨在通过介绍各地梆子艺术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艺术特色及创新、传播与传承现状等方面的内容,向社会介绍中国梆子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心。该书以较为生动的笔调追述梆子腔剧种的历史渊源,厘清发展脉络,展示艺术特色,宣传代表人物,全面展示梆子剧种的魅力和发展创新,使读者能够对梆子剧种有个透彻的理解和全面的了解。该书致力于雅俗共赏,以深厚的理论为支撑,以较强的可读性为传播手段,配以精彩的图片和现代化的多媒体介质,带给读者图文及声色的美好体验。 剧目卷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地梆子腔的经典剧目,比较了不同剧种的相同剧目,分析了剧种之间的剧目移植和学习过程,展现了梆子戏剧情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弘扬了民族主流精神,启迪民智,移风易俗。
-
中国梆子 表演卷赵娟《中国梆子》积极响应国家“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号召,旨在通过介绍各地梆子艺术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艺术特色及创新、传播与传承现状等方面的内容,向社会介绍中国梆子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心。该书以较为生动的笔调追述梆子腔剧种的历史渊源,厘清发展脉络,展示艺术特色,宣传代表人物,全面展示梆子剧种的魅力和发展创新,使读者能够对梆子剧种有个透彻的理解和全面的了解。该书致力于雅俗共赏,以深厚的理论为支撑,以较强的可读性为传播手段,配以精彩的图片和现代化的多媒体介质,带给读者图文及声色的美好体验。 表演卷介绍了梆子表演的起源、发展和变化,分析研究了梆子表演缘何产生多种表演流派和表演艺术,以及各表演流派如何将中国地方戏剧的美学精神通过各自唱念做打的形式呈现在舞台上,强烈反映出中国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情怀。
-
中国梆子 历史卷何桑《中国梆子》积极响应国家“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号召,旨在通过介绍各地梆子艺术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艺术特色及创新、传播与传承现状等方面的内容,向社会介绍中国梆子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心。该书以较为生动的笔调追述梆子腔剧种的历史渊源,厘清发展脉络,展示艺术特色,宣传代表人物,全面展示梆子剧种的魅力和发展创新,使读者能够对梆子剧种有个透彻的理解和全面的了解。该书致力于雅俗共赏,以深厚的理论为支撑,以较强的可读性为传播手段,配以精彩的图片和现代化的多媒体介质,带给读者图文及声色的美好体验。 历史卷关注梆子声腔的历史发展过程,梆子源起之后向东向南流布,先后形成陕西梆子、山西梆子、河南梆子、河北梆子、山东梆子以及其他地方流布的梆子腔剧种。本卷逐一叙述了这些梆子腔的渊源、风格特点及发展与流播,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向读者介绍这一板腔体声腔体系的艺术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