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
-
日本民艺图鉴[日] 日本民艺馆 著,徐一然 译“民艺”是由柳宗悦首先提出的一种新的美学概念,他所颂扬的“正常之美”“健康之美”,是一种超越创作者自我意识和行动、朴素、不刻意修饰、倾注了爱的美。这本书是日本民艺馆创立80周年纪念巡回展“民艺的日本:柳宗悦与《日本手工艺》之旅”的正式记录。柳宗悦20世纪20—40年代日本全国各地和东亚地区进行了约20年的研究,用自己的审美眼光进行收藏,包含陶器、染料、纺织品、涂料、手工纸、家具等。本书从北海道的阿伊努宝剑开始,按照从东北到西南的顺序介绍了155件作品。除了欣赏精美的艺术品,柳宗悦为首的日本民艺学者,也提出了对手工艺与现代化这对矛盾的精湛思考。
-
观物取象胡继宁 著本论著围绕中国本原哲学体系下的葫芦崇拜及图示研究展开。作者通过大范围考察西北地区伏羲文化和葫芦崇拜的文化遗存,西南地区诸如彝族罗罗支系的“葫芦”与“虎”合一的远古文化信仰,并结合考古出土的文物、古籍文献及神话传说进行研究,比较清楚地掌握了中华民族葫芦崇拜的形成来源、发展脉络及深厚的哲学内涵。《观物取象(中国本原哲学体系的葫芦崇拜及图示研究)》的写作与出版,是对中国文化精神的溯源和复兴,将对激活和弘扬中国民族文化精华的发展提供重要理论支持。
-
中国藏族服饰结构谱系刘瑞璞,陈果 著藏族服饰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为数不多的历史没有断层、信息保持纯粹而完整、迄今为止仍在普遍使用的古老民族物质文化。其中,服饰结构又是标志性因素,整理和研究藏族服饰结构谱系,对构建中华民族服饰结构系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特质呈现了一个完整实证。《中国藏族服饰结构谱系》强调考物与考献相结合而重考物的方法,对博物馆标本、私人收藏、实地技艺传承人手作等一手材料进行系统的信息采集、测绘和结构复原,发现了普遍存在于藏族服饰结构之中的贴边锦、深隐式插角结构和单位互补算法古老术规。通过文献考证和实物结构的比较研究,表现出藏族服饰这一古法技艺与汉地古文献中记载的交窬、交解、交裂、交输算法的异曲同工,并在上古的服饰考古成果中亦得到实证。这一重要的学术发现为藏汉服饰“术规交流”理论提供了确凿的文献证据。而且这一古老术规在藏族服饰结构中并不是孤例,在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结构中也同样存在,这对完善中华民族服饰结构谱系具有重要的民族学意义。研究发现藏族服饰的“十字型平面结构”所表现出的服饰形态和造物观,都源于中华民族“人以物为尺度”所体现的敬物尚俭思想和天人合一精神,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特质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藏族范示。
-
回望手艺[日] 盐野米松 著,张含笑 译“通过一件物品来传达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才是手艺的终极意义,无关精美。” 那些曾活跃于“手工业时代”中的工匠们,他们的伦理道德观与职业观,在今天能否找到新的栖身之处? 作为日本采写第一人,盐野米松走访日本各地30余年,采访和记录了300多位日本传统手艺人,用手艺人自己的语言书写他们的生活和技艺。他的《留住手艺》在日本出版后反响强烈,人们开始重新关注那些即将消失于工业化浪潮中的传统手艺。 本书延续了《留住手艺》和《留住手艺Ⅱ》的视角与精华,除了采访记录手艺人的日常之外,更进一步深入探究手工艺品材料的困境、手艺曾如何通过师徒制度传承、新时代的传承制度等内容,以不同视角记录了日本手工艺的时代变迁,深度分析了传统手工艺消失的内在原因。 本书是盐野米松在数十年采访手艺人后,对日本传统手工艺和“人”与“物”关系的思考。虽然手工艺时代不可挽回地结束了,但盐野米松通过《留住手艺》与《回望手艺》的记录与出版,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试图帮助我们找回原初的幸福。
-
手艺辽宁梁海燕 编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拍摄的系列记录片《手艺辽宁》,记录了辽宁省内有代表性的传统技艺。本书选取其中有故事性的技艺,通过图片与文字的呈现,记录了传统技艺,弘扬了辽宁博大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
刃上人生[日] 盐野米松 著,刘睿琳 译本书是日本著名作家盐野米松继《树之生命木之心》后的又一新作,这次他采写的主角是日本刀匠——宫入小左卫门行平。 “没有哪个日本人不认识日本刀。”作为日本代表性文化符号,《菊与刀》《杀死比尔》《银魂》……从浮世绘到古神话,从学术著作到经典影视动漫,日本刀在日本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中的地位都非同寻常。 为什么电影里的武士们无论怎样翻腾,刀都不会从佩绳上掉下?从这个小小的疑惑出发,盐野米松历经数年,一路采写:日本刀究竟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刀匠们是一群怎样的人?他们每天过着怎样的生活?他还采写了围绕日本刀制造的其他匠人:研磨师,鞘师,漆匠,银匠,柄卷师…… 一把日本刀,凝聚着各式各样工匠的传统技艺。而他们的故事,鲜有人知。在本书中,盐野米松采用口述纪实的方式,用手艺人自己的语言,记录6位日本匠人的造刀生涯,展现刀匠们极具魅力的个性与经历,呈现传统匠人工作风貌与日本时代变迁之景。 除此之外,本书还配有百余幅插图,详尽记录了日本刀锻造技艺,展现日本刀制造的“美”“哲理”与“技术”,全方位揭开日本刀的神秘面纱,为读者构建出完整的日本刀知识结构,帮助读者走进日本刀的艺术世界。 再一次致敬在“顺流而下的时代里逆流而上”的勇气与专注、缓慢与智慧。
-
唐耿良说演本唐力行 著唐耿良为苏州评话《三国》的主要传人,早在20世纪40年代已成为蜚声书坛的“七煞档”“四响档”之一,在江浙沪被誉为“唐三国”。他的苏州评话《三国》一百回极大地发展了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内容,既继承了优秀的传统,又多有个人数十年积累的创新之处,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其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广受听众欢迎。本书遵循越是地方的越具有国际性的原则,忠实于评话的苏州话表达,即用原汁原味的苏州话,对唐耿良先生的《三国》一百回评话录音加以整理,并附有张进先生对每一回书目的点评,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书情与人物以及艺术家的表现手法。
-
洪合围裙腰带绣仲美文楼台会、凤仪亭、樊江关、长坂坡……有丝竹琴瑟的缱绻离歌,有钟鼎鼓乐的山河雄霸。四郎探母、宝蝉送酒、昭君和番、黛玉葬花……记不得舞台上生、旦、净、丑的髯口与花翎,模糊了越、昆、京、豫各个剧种唱念做打的界限,童年戏台的影像,只是热热闹闹上、熙熙攘攘下的一个彩色梦幻,它混沌了一个五岁小儿戏里戏外的真实。被一条条一尺见长的裙带,一个个古典戏剧人物牵绊住了目光,向“舞台”上一个个故事里寻找绣娘们看戏的经历。
-
新品时样徐铮 著本书是“国丝研究丛书”之一。本书选取最能代表二十世纪上半叶丝绸生产发展特点的一个特殊片段——机器梭织丝织物作为研究对象,在充分收集丝织物实物和相关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这个时期机器丝织物由品种结构类型、定名体系、图案分类等各个角度全面进行梳理和研究,特别是将图案研究与织物结构设计相结合,深入丝织技术层面探讨丝织技术和组织结构设计对于图案题材和表现手法发展和创新的影响,从艺术史和技术史两个角度对当时中国,特别是环太湖流域机器丝织物品种和图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综合性研究。
-
云端说鸢骆钢 编本书从风筝非遗的角度专业的讲解风筝历史、飞行理论、制作要点、放飞工具、传统风筝文化、现代风筝文化、各种风筝流派、放飞方法、游戏规则、比赛规则等。本书为国内风筝类图书第一次系统性、技术性、专业性讲解。书中为读者展示了一个风筝世界宽广的平面,给大家讲述了风筝家族的方方面面,并用各种丰富的比赛现场图片和文字详实的呈现出一个个风筝放飞的精彩片段,对于风筝爱好者阅读受益良多,本书特别适合在学校,少年宫,组织风筝比赛和裁判员培训作为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