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
-
庆阳民间歌曲集张积林,梁平正 编本书是庆阳民间表演艺术丛书之一,共收录各个时期流传在庆阳民间的歌曲500多首,包括曲调、乐谱与歌词,分为劳动号子、小调、山歌、酒曲、社火秧歌、革命历史民歌、民歌新唱七大部分,是庆阳民间歌曲的集大成之作。民歌语言质朴,地域特色鲜明,多采用比兴、夸张、重叠、谐音等表现手法;音乐曲调多为徵调式,曲式结构多为二乐句单乐段体或四乐句单乐段体,充分体现了庆阳劳动人民朴素、真诚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对于深入研究庆阳民间音乐艺术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川剧释词戴德源 著暂缺简介...
-
中国传统色郭浩 著中国色彩之美说不尽,《中国传统色:2022·色谱日历》重拾中国审美体系下的365种传统色彩,将传统与现代结合,探寻古人的美学思维,用今人的语言描述美,定义美。 檎丹、银朱、洛神珠、珊瑚赫、朱孔阳、丹雘、水华朱均属赤色,多见于药材、画材,以“丹”“朱”见其色泽醇正,唯上品可称此名——色之名自有其精幽与妙趣。流黄,有鞠衣、黄不老、郁金裙、光明砂、蛾黄、柘黄,多为衣饰妆造之色,又涉及丹道冶炼,勾勒出的或是对镜梳妆的黄裙美人,或是求仙的道人,色彩之外,还有文化的想像…… 日历的色彩排列以中国传统五正色之青、赤、黄、白、黑,五间色之绿、红、流黄、碧、紫为凭依,一天一色。用色彩的起承转合,探寻古典中国的文化深蕴与审美意趣。将365天具象为365种颜色,用节气、物候、文物手绘、诗文辞章,点亮每一天的色彩体验。
-
不描不画学剪纸刘晓迪,郑蝴蝶 著不描不画,取纸即剪,剪随心到,用灵巧的双手把民风民俗、经典故事、生活信仰和内心情感用剪纸记录和表达,是民间剪纸以人传承记忆的重要方式。 本书基于非遗传承人郑蝴蝶、刘晓迪女士多年剪纸教学的宝贵经验,以非遗的教育性传承为切入点,结合剪纸技艺家族传承的特点,系统地阐述了不描不画学剪纸启蒙、探索、实践三个阶段的学习方法,汇集了上百个原创教学案例。为了让读者更好的理解书中的内容,刘晓迪老师亲自示范,录制20个剪纸视频。本书适合各个年龄段、各种文化背景的剪纸爱好者及非遗传承人借鉴、学习,是民间艺术家在非遗传承领域的一次富有独c性、创新性的实践探索。 不描不画是不用通过描图,完全在脑海里构思成型,直接剪剪纸的方法,这种剪纸方法的训练对儿童及青少年的手眼协调、大脑发育十分有益,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及审美能力,在空间造型水平及艺术鉴赏能力方面,更有着不言而喻的促进作用。 书中的剪纸作品及教学方法,除特殊注明外,均为家族原创。
-
面塑传承人口述史马知遥每一个精选的艺术家都是非遗传承人中闪亮的那一个,他们无论受挫还是取得成功都是一道传奇。在贴近真实的口述实录中,我们师生本着真实记录、仔细捕捉、留住历史、启发众人的目的,让这样一套书既可以成为非遗保护成功案例的汇总,让不同行业的非遗传人在阅读中获得启发,也可以成为专业研究者的□□手田野资料,为在不同视角下研究非遗提供智慧,同时也可以成为大众的读物,在每一个民间艺术家的个人故事里,了解和亲近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尤其是,非遗需要从娃娃开始,从小培养孩子们的非遗保护意识,这几乎已经成为学界共识。
-
桂州遗韵张宗亚,蓝凡武,潘宁,付新阳,韦剑华 编桂州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雁山区柘木镇窑头上村,是始于南朝晚期,历经隋、唐、北宋,延续500多年的以烧造青瓷为主的古代窑场,其烧造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是广西区内已发现古代瓷窑遗址中少见的。本书收集了大量桂州窑各时期的实物标本,以及桂林城区建设中发现的桂州窑的产品,并对其进行科学的整理、分类、测量、分析。它们可以相互印证桂州窑产品生产、流通、使用、废弃的各环节,同时也给亟待研究的相关学术问题提供了第一手基础资料。本书集结了 7 篇研究性文章,专家学者们分别从考古、文物、历史、艺术等方面对桂州窑及其产品各抒己见,虽然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是形成学术争鸣的氛围对于我们深入了解桂州窑的情况是大有裨益的。本书以期能为陶瓷考古、工艺美术、文物研究者提供一手的资料和基础信息,并深化对桂州窑的研究。
-
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人文研究郑冬冬 著中国民间装饰艺术是一门独特的艺术门类,是一种普遍的艺术和文化现象,它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社会和不同时代文明的发展状况,是极需要研究者关注的课题。社会中许多艺术和文化现象与装饰艺术有直接的关联,无论从宏观的层面,还是从微观的角度来看,都带有强烈的大文化色彩。民间装饰艺术的解读与研究,对于理解整个人类或一个民族的艺术、文化、历史均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人文研究》基于把握实质,注重内涵,与时俱进的撰写思想,既有实用性考量,又注重优秀传统人文理念的传播。图文并茂阐述相关理论,以期让读者对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人文研究有一个整体认知。该书从第一章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文化溯源入手,对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概况、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与民俗、民间传统装饰艺术观念的形成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利用第二、三、四章三个章节的文字介绍了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风格与特征,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图案与色彩,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分类与材料,能够使读者对民间装饰艺术的风格、分类及表现形式产生较清晰的认识。为深化对中国民间装饰艺术内涵的认知,该书利用第五、第六两个章节对民间传统装饰的人文特性,即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审美特点与文化内涵,以及民间装饰艺术对区域文化的传承与建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社会意义及其人文精神进行阐释。力图从概念梳理、形式分类及精神内涵三大方面,对中国民间装饰艺术进行深入解读。
-
优秀传统工艺活态传承路径与典型案例研究刘爽 著工艺指将原材料或半成品加工成成品的工作、方法、技术等。《优秀传统工艺活态传承路径与典型案例研究》主要论述其中的手工艺。《优秀传统工艺活态传承路径与典型案例研究》大部分内容是从活态传承出发,在传统手工艺传承理论下,结合安徽传统手工艺传承典型案例,展开对传统手工艺活态传承的研究。最后一章则提到了传统工艺的代表——徽州民居。《优秀传统工艺活态传承路径与典型案例研究》共八章,约20万字,由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刘爽撰写。为了保证内容的丰富性与研究的多样性,笔者在撰写的过程中参阅了很多关于传统手工艺传承方面的资料。
-
河北民间文艺史郑一民 著《河北民间文艺史》是一部地方文化史著作,在中华文明发展历史的总体背景下,以河北这一区域的民间文艺事象作为描述和研究对象,这一研究思路基本上属于区域文化研究。河北历史文化的深厚热土成就了燕赵大地民间文艺的繁荣。郑一民先生是在两个空间下来讲述河北民间文艺故事的:一是自然空间,即在山、川、湖、海和平原、沙漠空间下:一是文化空间,即在历史长河中政治、社会、军事、科技等各种撞击、交融所形成的文化层和文化圈。河北简称“冀”,为古九州之首,三皇开天辟地、五帝建都立业、大禹治水自此开始,商族最初建都于邢、秦始皇出生地在邯郸、燕赵于此争雄、汉光武帝在此地登基等,这些中华文明的显要标志性事件,都发生在河北,为河北历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河北文化特别是民间文化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河北民间文学的丰富神话传说、故事、民歌、民谣、民谚,都与上述历史事件密不可分;五光十色的民间工艺,例如泥塑、陶瓷、石雕、剪纸、织染、绘画、刺绣、内画等,丰富的民间表演艺术如傩戏、皮影、秧歌、舞蹈、龙舞、鼓舞、狮舞和民间武术、吹歌、花会等,以及民间节俗、庙会、祭仪、信仰等,都在中华文明大历史背景下氤氲发生、成长壮大。郑一民先生以河北社会历史文化发展演变为大背景,分门别类叙述各类民间文艺的发展演变,列举经典民间文艺事象,阐释民间文艺的特征,为读者讲述了精彩的河北民间文艺故事,值得读者去阅读。
-
诗·艺岭南杜公子 著2022年年历《诗·艺岭南》,遴选百余首岭南历代著名诗词,收集百余幅岭南经典书画,每首诗均配有赏析文字,扫描二维码还可以听到原汁原味的粤语正音读诗。 通过每一天的翻阅,深度了解岭南文化,感受传统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