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
-
中国梆子 表演卷赵娟《中国梆子》积极响应国家“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号召,旨在通过介绍各地梆子艺术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艺术特色及创新、传播与传承现状等方面的内容,向社会介绍中国梆子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心。该书以较为生动的笔调追述梆子腔剧种的历史渊源,厘清发展脉络,展示艺术特色,宣传代表人物,全面展示梆子剧种的魅力和发展创新,使读者能够对梆子剧种有个透彻的理解和全面的了解。该书致力于雅俗共赏,以深厚的理论为支撑,以较强的可读性为传播手段,配以精彩的图片和现代化的多媒体介质,带给读者图文及声色的美好体验。 表演卷介绍了梆子表演的起源、发展和变化,分析研究了梆子表演缘何产生多种表演流派和表演艺术,以及各表演流派如何将中国地方戏剧的美学精神通过各自唱念做打的形式呈现在舞台上,强烈反映出中国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情怀。
-
中国梆子 历史卷何桑《中国梆子》积极响应国家“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号召,旨在通过介绍各地梆子艺术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艺术特色及创新、传播与传承现状等方面的内容,向社会介绍中国梆子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心。该书以较为生动的笔调追述梆子腔剧种的历史渊源,厘清发展脉络,展示艺术特色,宣传代表人物,全面展示梆子剧种的魅力和发展创新,使读者能够对梆子剧种有个透彻的理解和全面的了解。该书致力于雅俗共赏,以深厚的理论为支撑,以较强的可读性为传播手段,配以精彩的图片和现代化的多媒体介质,带给读者图文及声色的美好体验。 历史卷关注梆子声腔的历史发展过程,梆子源起之后向东向南流布,先后形成陕西梆子、山西梆子、河南梆子、河北梆子、山东梆子以及其他地方流布的梆子腔剧种。本卷逐一叙述了这些梆子腔的渊源、风格特点及发展与流播,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向读者介绍这一板腔体声腔体系的艺术全貌。
-
中国梆子 传承卷焦振文梆子腔是我国传统戏曲四大声腔中流传最广、留存剧目最多的一个庞大家族,它发祥于晋、陕、豫“金三角”地带,流布十余省市,涵盖二十多个剧种。经过一代代梆子艺人薪火相传,梆子腔穿越时空,经久不衰,充分彰显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本《传承卷》作为《中国梆子》丛书中重要的一部分,从梆子剧种的传承脉络、传承媒介、传承主体等角度介绍了梆子声腔剧种的传承历史及特点、传承情况及方式,介绍了主要剧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并从梆子戏传承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出发,对梆子剧种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机遇与复兴进行了思考。
-
河北民间文艺史郑一民 著《河北民间文艺史》是一部地方文化史著作,在中华文明发展历史的总体背景下,以河北这一区域的民间文艺事象作为描述和研究对象,这一研究思路基本上属于区域文化研究。河北历史文化的深厚热土成就了燕赵大地民间文艺的繁荣。郑一民先生是在两个空间下来讲述河北民间文艺故事的:一是自然空间,即在山、川、湖、海和平原、沙漠空间下:一是文化空间,即在历史长河中政治、社会、军事、科技等各种撞击、交融所形成的文化层和文化圈。河北简称“冀”,为古九州之首,三皇开天辟地、五帝建都立业、大禹治水自此开始,商族最初建都于邢、秦始皇出生地在邯郸、燕赵于此争雄、汉光武帝在此地登基等,这些中华文明的显要标志性事件,都发生在河北,为河北历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河北文化特别是民间文化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河北民间文学的丰富神话传说、故事、民歌、民谣、民谚,都与上述历史事件密不可分;五光十色的民间工艺,例如泥塑、陶瓷、石雕、剪纸、织染、绘画、刺绣、内画等,丰富的民间表演艺术如傩戏、皮影、秧歌、舞蹈、龙舞、鼓舞、狮舞和民间武术、吹歌、花会等,以及民间节俗、庙会、祭仪、信仰等,都在中华文明大历史背景下氤氲发生、成长壮大。郑一民先生以河北社会历史文化发展演变为大背景,分门别类叙述各类民间文艺的发展演变,列举经典民间文艺事象,阐释民间文艺的特征,为读者讲述了精彩的河北民间文艺故事,值得读者去阅读。
-
一桌好剧 皮影剧场刘旭爽 张弛 著这是一个国风皮影桌游,在工匠与娱乐中,结合了非遗技艺和民间经典皮影创造,一众插画师、动画人、剧作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以及*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用时500多天联合创作,将传统与个性巧妙“碰创”的有趣盒子。皮影桌游内含带幕布的桌面舞台1个,皮影戏剧本6套、DIY自创皮影戏的使用手册,还有8个皮影人物画片(含*家级非遗传承人设计冬*会纪念画片一张)和2张DIY皮影空白画片,一套皮影剧桌游卡牌,可供3~4人玩的皮影操纵杆,以及DIY用的皮影铆钉、精美打孔器等。玩桌游的同时,还可以自己做个手艺人。
-
壮锦吴伟峰“我们的广西”系列丛书之《壮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收集了两百多幅壮锦,围绕壮锦的历史、分布、种类、纹样、传承等方面展开研究,展现了壮锦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内涵,旨在传承与保护壮锦这一民族文化瑰宝,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
西北皮影戏剧本语言文化研究刘琨 著《西北皮影戏剧本语言文化研究》主要选取西北地区有代表性的皮影戏曲:华阴老腔、华县碗碗腔、阿宫腔、弦板腔、环县道情等,研究其剧本语言的用韵、词汇、语法、修辞、用字等状况,分析不同版本语言的异同,进而从语言研究角度发掘皮影戏剧本所蕴含的地域民俗文化特点及其文化功能。
-
近代江南民间刺绣图案研究李建亮近代社会的一系列变革和中西文化的融合,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及衣着样式发生了根本性地变化,但在巨大的文化惯性下,传统的图案审美在社会中仍有延续和发展,并在题材及造型特征上有所突破创新。传统的江南民间刺绣图案蕴含了深厚的传统礼教观念和社会德育功能,在近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想影响下,刺绣图案的形式美感逐渐大于审美内涵,图案成为人们表达自我,追求时尚的符号。本书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了近代江南民间刺绣图案从单一审美体系到多元审美文化融合共存,并最终走向审美整合的发展路径。二是从社会生活的角度,探讨近代江南民间刺绣图案在中国传统社会以及近代社会中的社会功用。
-
指尖的律动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 编本书由哈尔滨市政协组织编写,内容包括鱼皮技艺、金漆镶嵌技艺、拼布技艺、玉米叶编织技艺、木雕工艺、麻花布北蓝印染技艺、中国传统印染印花技术、塞北泥人泥塑技艺、传统布艺艺术摆件、冰灯等,全书以摄影照片、手绘图片结合文字的形式,详细介绍哈尔滨新民间手工艺创意概况,使哈尔滨民间手工艺创意“活”了起来,也让中华传统文化经由图书这一载体飞入寻常百姓家。
-
罗甸布依族扎染工艺王艳池,编著罗甸县布依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55%,罗甸县第二中学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为布依族,所以让学生了解当地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该书本着挖掘罗甸县布依族非物质文化的初心,传承罗甸县布依族纺织扎染历史文化的使命,系统地介绍了纺织扎染的历史和制作过程。书中内容丰富,通过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向学生传授布依族纺织扎染的历史文化和技能,让学生在快乐地学习活动中,感受到布依族先民的勤劳智慧和文化艺术魅力,传承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