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
-
贵州民间陶瓷研究王莹莹暂缺简介...
-
陶艺的现代传承与创新研究张铁骊本书对现代陶艺的创作和创新表现展开了论述,主要内容包括陶艺的基本概念、陶艺制作和创作方法、陶艺的现代传承、陶艺概述和对于现代陶艺的基本认识、现代陶艺的材料和艺术表现、现代陶艺的制作基础和创作表现、现代陶艺的制作技艺与创作方法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本书还以海南原始制陶技艺的保护与创新发展为例,论述了海南黎族原始制陶的现代转型,引导广大读者对陶艺进行全方面的认识和了解。
-
黄杨木雕之春 浙江民艺深耕系列之一杭间吴光荣书稿主要收录展示来自浙江乐清的黄杨木雕作品。展览分为五个部分:福雕黄杨、观俗塑礼、雕写百态、纳天为雕和寄雕未来。汇集了近百年来,约90位艺术家的黄杨木雕作品。其中有已故木雕名家、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亦有黄杨木雕之后起之秀,共计近300件作品。这些作品,题材广泛,表现形式多样,对传统黄杨木雕有继承亦有发展,代表了今日黄杨木雕之优选水准。浙江民艺深耕系列”是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在新的发展时代,展望浙江民间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关注生气勃勃的日常价值创造,重新研究传统工艺的审美价值,所开展的一项工作,包含浙江民艺系列展览、研讨和学术出版计划。
-
陕西民间美术概论徐伟内容简介: 在华夏大地上,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早在原始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声息繁衍。而陕西地区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是全国的中心和文化艺术最发达的地区。 陕西民间美术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它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审美体系,被历代劳动者承袭而积累下来。陕西民间美术其自然性和自发性,是它发生和发展的主要特征。民间艺术家们以这些艺术作品来表现陕西地区人民的生活民俗。凭借他们的直觉、印象、记忆和对生活的体验和理解,去把握对象,使艺术品所塑造出的形象大大区别于自然原型。这些艺术造型在气质上直率、自然,不拘泥、不做作,生动、亲切,它所蕴含的思想内容曲折离奇地寄寓于形象之中。寓理于情、寓情于形,朴中见巧,粗中有细,朴拙幽默是陕西民间美术的特点,充分体现出陕西地区劳动人民的智慧与高尚情操。
-
中国传统工艺与包装文化安宝江暂缺简介...
-
中国唐卡文化档案冯骥才1.《中国唐卡文化档案》是一套全面记录唐卡文化的丛书。编者对于图书所涉相关专业术语的表述尽可能深入浅出,但由于篇幅所限,编者难以对所有的专用术语、地理名词一一进行标注,只标注了一些不易理解、不常见的术语和名词。2.藏传佛教文化博大精深。为便于读者阅读,除了编者注之外,责任编辑谨慎地加了注解。参考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2016年9月第7版,ISBN978-7-100-12450-8),凤凰出版社出版的《佛教大辞典》(2011年8月第1版,ISBN978-7-80643-446-8),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汉藏对照新词术语词典》(2012年2月第1版,ISBN978-7-223-03267-4)。3.为更准确地表述藏文原意,在世界范围内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本卷的一些文字采取了汉文、藏文、英文对照的方式,内容包括宗教术语、专业名词、人名、资料名、作品名、工艺说明、地区名称等。4.该书藏语在音译为汉语时以普通话(北京语音)为准。根据藏语发音特点、名词专属性、同音异指、近音异指、方言差别等情况,一定程度上采取了不同的音译方式,如“去”“却”,“绕”“饶”,“尕”“嘎”,“嘉”“加”等。5.该书引用资料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2015)标准注明其出处。该书援引资料丰富,论述有据,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网站、论文、电子文献、馆藏文献等以及前述资料的析出文献。个别资料引自口述,均注明口述者,口述内容仅代表口述者个人主观认识,不代表该书观点。6.该书成稿于2019年,关于书中“目前”“现年”等表述,均以此时间为准。7.由于年代久远,保存状况各不相同,一些在普查过程中发现的唐卡资料,相关数据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对于诸如作者、年代等信息不详者,为避免主观臆断造成信息损失,一般不作标注。
-
洪合围裙腰带绣仲美文楼台会、凤仪亭、樊江关、长坂坡……有丝竹琴瑟的缱绻离歌,有钟鼎鼓乐的山河雄霸。四郎探母、宝蝉送酒、昭君和番、黛玉葬花……记不得舞台上生、旦、净、丑的髯口与花翎,模糊了越、昆、京、豫各个剧种唱念做打的界限,童年戏台的影像,只是热热闹闹上、熙熙攘攘下的一个彩色梦幻,它混沌了一个五岁小儿戏里戏外的真实。被一条条一尺见长的裙带,一个个古典戏剧人物牵绊住了目光,向“舞台”上一个个故事里寻找绣娘们看戏的经历。
-
中国梆子 舞美卷兰宇《中国梆子》积极响应国家“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号召,旨在通过介绍各地梆子艺术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艺术特色及创新、传播与传承现状等方面的内容,向社会介绍中国梆子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心。该书以较为生动的笔调追述梆子腔剧种的历史渊源,厘清发展脉络,展示艺术特色,宣传代表人物,全面展示梆子剧种的魅力和发展创新,使读者能够对梆子剧种有个透彻的理解和全面的了解。该书致力于雅俗共赏,以深厚的理论为支撑,以较强的可读性为传播手段,配以精彩的图片和现代化的多媒体介质,带给读者图文及声色的美好体验。 舞美卷介绍了梆子戏舞台美术的起源及不同梆子剧种舞台美术的发展情况,结合舞台美术人物造型的化妆、服饰,景物造型的置景、道具、灯光等内容,从文化学、美学、历史学、艺术学等角度对于这些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其艺术本质特征,探索其舞台呈现规律。
-
中国梆子 音乐卷高彩荣中国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梆子戏又是中国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梆子腔音乐以其高亢、激越、悲壮、粗犷的风格而著称,其音乐的乡土性语言构成了梆子腔系统各剧种的典型特性音调。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南北梆子腔也呈现出很大的不同。《中国梆子·音乐卷》从调式、板式、唱词、伴奏等方面介绍了梆子腔音乐的特点,分析了地方语言与梆子腔音乐的特性音调关系,比较了南北梆子的唱腔和伴奏,并阐述了梆子腔音乐在发展过程中融入的现代性。该书致力于雅俗共赏,以深厚的理论为支撑,以较强的可读性为传播手段,配以精彩的图片和现代化的多媒体介质,带给读者图文及声色的美好体验。
-
中国梆子 剧目卷韩建《中国梆子》积极响应国家“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号召,旨在通过介绍各地梆子艺术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艺术特色及创新、传播与传承现状等方面的内容,向社会介绍中国梆子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心。该书以较为生动的笔调追述梆子腔剧种的历史渊源,厘清发展脉络,展示艺术特色,宣传代表人物,全面展示梆子剧种的魅力和发展创新,使读者能够对梆子剧种有个透彻的理解和全面的了解。该书致力于雅俗共赏,以深厚的理论为支撑,以较强的可读性为传播手段,配以精彩的图片和现代化的多媒体介质,带给读者图文及声色的美好体验。 剧目卷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地梆子腔的经典剧目,比较了不同剧种的相同剧目,分析了剧种之间的剧目移植和学习过程,展现了梆子戏剧情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弘扬了民族主流精神,启迪民智,移风易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