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学书系 蒋智南水彩蒋智南 著水彩它起源于欧洲,19世纪末传入中国。水彩绘画方式与中国传统水墨画极为相似,因此中国画家们对于水彩画的创作,对水的掌控能力更为突出,与水墨画的融合也更好。百年间水彩画在中国被赋予了新的色彩,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作品和人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蒋智南教授可谓是中国水彩画的一颗新星。本书是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的水彩绘画系统教学方式。书中详细介绍了水彩的绘画过程,以及作者多年创作的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书中包含了作者大量的创作作品,可供读者直观地了解水彩艺术创作的表现方式。
-
不描不画学剪纸刘晓迪,郑蝴蝶 著不描不画,取纸即剪,剪随心到,用灵巧的双手把民风民俗、经典故事、生活信仰和内心情感用剪纸记录和表达,是民间剪纸以人传承记忆的重要方式。 本书基于非遗传承人郑蝴蝶、刘晓迪女士多年剪纸教学的宝贵经验,以非遗的教育性传承为切入点,结合剪纸技艺家族传承的特点,系统地阐述了不描不画学剪纸启蒙、探索、实践三个阶段的学习方法,汇集了上百个原创教学案例。为了让读者更好的理解书中的内容,刘晓迪老师亲自示范,录制20个剪纸视频。本书适合各个年龄段、各种文化背景的剪纸爱好者及非遗传承人借鉴、学习,是民间艺术家在非遗传承领域的一次富有独c性、创新性的实践探索。 不描不画是不用通过描图,完全在脑海里构思成型,直接剪剪纸的方法,这种剪纸方法的训练对儿童及青少年的手眼协调、大脑发育十分有益,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及审美能力,在空间造型水平及艺术鉴赏能力方面,更有着不言而喻的促进作用。 书中的剪纸作品及教学方法,除特殊注明外,均为家族原创。
-
天门糖塑鲜鲁林 著《天门糖塑》是我省大型出版项目《荆楚文库》丛书中的一本。糖塑,古代祭祀所用的糖供经过历代汉族民间艺人传承、发展,一定的地理、气候条件、文化环境、自然生长出独具特色的文化果实,经过历史长河的冲刷、淘洗、过滤、选择,那些对人有助、有益或有用的文化因素,便沉淀了下来,进入传统,作用于民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层面。天门糖塑,正是历史遗留的文化果实之一。糖塑是我省最为突出的一种民间艺术,也是最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之一,天门则是最有代表性的地区。鲜鲁林老先生对我省的糖塑艺术一直保持关注。因此将天门糖塑造型艺术汇集出版,意义深远。本书内容包括缘起糖人、糖供的演变、异样的师承、江湖里的“糖人”、糖塑题材与民俗、糖塑的妙趣、天门糖塑艺人等七章内容。读者人群适合关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大群众阅读,对于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宣传起到重要作用。
-
中国面塑刘洁 著书中收录了国内知名面塑家刘洁2010年到2020年创作的一百六十余尊面塑作品。包含他首度出版发行的历史人物系列,神祇人物系列,三国系列,隋唐演义系列,西游系列,水浒一百零八将系列作品,并在部分附上六尊面塑作品的详细制作步骤,广大读者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刘洁目前的创作状态以及对中国面塑的理解。
-
非遗之美王传东 著非遗之美——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赏析(2)是非遗之美——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赏析(1)同系列图书。本套图书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读本,收录了山东200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把齐鲁大地的这些宝贵财富完好的记录下来。本套图书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读本,收录了山东200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把齐鲁大地的这些宝贵财富完好的记录下来。本套图书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读本,收录了山东200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把齐鲁大地的这些宝贵财富完好的记录下来。
-
做宣纸曹光华 著《做宣纸》是我国首本以图说的形式介绍宣纸技艺的图书,从做宣纸的每一道工序展开探讨了我国传统制纸工艺的独特面貌。作者从传承与实践的角度出发客观细致地描述了宣纸技艺作为非物质遗产的魅力。全书图文并茂,共八个工序完整呈现宣纸制作的过程,力求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我国这一独有的手工造纸的“活化石”,自觉地发起对于我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与保护。
-
老腔新唱张辽艳 著华阴老腔是中国地方戏曲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华阴老腔诞生并主要流行于陕西渭南市华阴双泉村,2006年,华阴老腔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华阴老腔是我国传统皮影戏的一种,其唱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别具一种“慷慨悲歌”的气概,被誉为陕西戏曲的“活化石”。 华阴老腔自诞生之后,由于独特的传承机制,导致其长期局限于华阴及周边地区,然而这也使得华阴老腔保持着较强的原生态性质。华阴老腔的主要价值体现在剧史的本源性、传承上的封闭性、剧种上的独存性、取材风格的张扬性、音乐体系的自律性、审美对象的广泛性、语言风格的原声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民族精神价值。 本书共分为6章,第一章通过追本溯源,从华阴老腔产生的文化背景着手,对华阴老腔的起源说法、华阴老腔的发展演变与传承、华阴老腔的组织形式进行了详细介绍。第二章从华阴老腔的剧本特色、声腔特色、音乐特色、语言特色4个方面对华阴老腔的艺术特色进行了详细阐释。第三章从文化审美角度,对华阴老腔的大众文化审美、农业文化审美、地域文化审美、诗赋文化审美进行了详细阐释。第四章从华阴老腔的传播方式入手,对华阴老腔的电视传播、电影传播、网络传播、教育传播进行了详细阐释。第五章从近年来华阴老腔的传播特点与趋势着手,对华阴老腔与流行音乐的跨界、华阴老腔与旅游文化的跨界、华阴老腔与曲艺文化的跨界进行了详细阐释。第六章着眼于华阴老腔的传承和创新,对华阴老腔的传承谱系及特点、华阴老腔面临的传承挑战、华阴老腔的改革与创新、华阴老腔的传承发展路径进行详细分析。 本书理论严谨,案例充实,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适用于华阴老腔的研究者和保护者、对华阴老腔艺术感兴趣的读者,以及关心和关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传播的读者阅读。
-
流光溢彩常素霞 著中国金属工艺制作技艺蜚声海外,河北地区花丝镶嵌、蒙镶、景泰蓝艺术是中国金属器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光溢彩——河北省民俗博物馆藏当代金属工艺作品》通过花丝镶嵌、蒙镶及景泰蓝这三种工艺品类,系统地梳理了金属工艺的历史起源、发展传承、风格特色、制作技艺等,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特别是赏析部分的馆藏作品,配以诗文,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
改造与断裂袁守云 著本书围绕鲁庄手工造纸这个乡村手工艺研究样本,梳理其六十年来的兴衰沉浮。我们在感叹以现代工业化、合作化生产为发展方向的改造带给这群乡村手艺人的个人命运波折的同时,也反思市场环境与政策权力的双重机制下传统手工技艺的现代之路,拓展了对中国本土造物经验向现代设计转型的研究视角。
-
重点科技领域前沿态势报告2020刘琦岩 等 著人类知识的前沿是产生新知识、新技术的创新场所,一个民族与科技前沿的关 系也喻示着她与未来的关系。关注科技前沿,识别创新动向,甄别变革性机会,是 科技情报工作的基本功课。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步伐 不断加快,对科技情报服务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作为我国的国家公益性科技 信息研究机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于2006年组织落实《国 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成立了“重点科技领域课题组”, 启动了国家重点科技领域的前沿跟踪、专题深度分析与研究工作,密切关注国际重 要前沿领域部署与进展,支撑科学决策。15年来,重点科技领域课题组在实践中逐 渐形成了“事实型数据+专用方法工具+专家智慧”的科技情报研究方法和框架体系, 在行业内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在实践中,以服务国家重大科技创新为宗旨,紧跟 全球科技创新服务趋势和潮流,逐渐确立了以“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生物 医药、信息技术”等为重点的研究方向,建立了对战略部署、政策措施、技术进展 及发展趋势、产业动向等前沿动态进行重点跟踪的长效机制,形成了“小核心、大 网络”的研究群,完成高质量的深度分析研究报告、战略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百余份, 为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制定、科技计划与项目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决策支撑。当前,立足新科技革命浪潮潮头,各领域涌现出众多前沿技术和新兴技术。创 新驱动发展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科技交叉前沿领域成为带动科学重大 发现和突破的前沿阵地,将引领未来的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与此同时,按照创新 的内在逻辑,不断探索开发与建设科学技术的新知识体系和新研究方法,成为科技 情报服务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众所周知,科学是人类在长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 历史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认识世界事物的知识体系;技术是人类根据生产实践经验 和应用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巧,以及物化的各种生产手段和 物质装备。科学体系由命题性知识融合而成,基本上是围绕宇宙演变、物质结构、 生命起源、意识本质这4个世界本源性的“根问题”展开探索的;技术体系是指令 性知识的汇集,相关新知识围绕着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生物技术、信息技 术这五大“前沿线”加速展开。今天,这4个科学“根问题”和五大技术“前沿线” 仍将是酝酿原创突破和颠覆性技术最为可能的创新空间。如何通过实时的科技情报监测、预测与响应体系建设,支撑未来前瞻性部署研 究可能产业化的颠覆性技术,成为当前我国科技情报事业的主要挑战之一。为此, 围绕中信所国家国际创新战略智库、国家科技资源大数据中心、国家科技信息资 源综合利用与服务中心(简称“一库两中心”)的建设目标,面向未来大数据驱动 的科技情报服务,中信所重点科技领域课题组以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 向的六大前沿技术——软体机器人、神经形态芯片、脑机接口、类石墨烯二维材料、 基因编辑、钙钛矿太阳电池为重点研究对象进行了深度分析。研究以专利、论文、 科技项目、投融资、学术会议、科技论坛等科技数据和信息为基础,从发展历程、 观点与碰撞、竞争与合作、未来展望4个维度深入分析了技术的内涵与外延、发展 脉络、政府支持、专家观点、市场情况、区域竞争与合作、创新主体、人才等, 展望了前沿技术的发展前景,提炼出未来技术发展尚需解决的问题和方向,探讨了 全球背景下开放合作对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并提出我国发展上述前沿技术领域的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