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
-
撕纸艺术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中国吉祥图案释义丛惠珠,丛玲,丛鹂编著“传统图案精品丛书”旨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中国以及世界优秀的传统文化,以飨读者。《中国吉祥图案释义》即是这套丛书中的一种。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一座放射着璀璨光芒的文化宝库,中国吉祥图案即是其中的一颗明珠。广泛流布于民间的中国吉祥图案以神话传说,民间谚语等为题材,通过借喻、暗喻、比拟、双关、像征等手法,运用人物、花鸟、走兽、器物图案及文字等创制而成,深蕴幸福、吉祥、喜庆之意,极具民放特点,其中的一此内容与今天中国人的生活依然息息相关。本书分为上下两册,收录了民间优秀吉祥图案近3000幅,这些图案构图新奇,线条明快,画面寓意家喻户晓,通俗易懂,一些图案甚至已流失多年。书中所附文字介绍简洁生动,蕴涵丰富的民俗知识、民间传说,具有较强的知识性。
-
陶艺技法何炳钦编著本书系统全面介绍了陶艺创作的过程、技法,还有现代陶艺创作的一些技法。作者长期从事陶艺技法教学工作,并直接从事陶艺创作,其作品获得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并获奖。
-
玉溪窑马文斗著从窑址出土物来看,玉溪窑烧制的品种有青釉瓷、酱釉瓷、青釉印(划)花瓷、青釉褐彩瓷、青釉刻划花加绘青花瓷和青釉青花瓷。玉溪窑产品胎质为高岭土和瓷土(粉碎后的瓷石)的混合物,胎泥淘洗不净,有夹砂和气孔,断面吸水率较高,多为土灰色和浅灰色。青釉为高钙草木灰釉,呈青黄或青绿色。施釉较厚且釉面厚薄不均现象明显,常见开片纹,有大小不一肉眼可辨的气泡。施釉不及底,方法为蘸釉和刷釉,足端处常有流釉痕迹。酱釉器的施釉方法与青釉一样,除颜色不同外,釉面外观与青釉完全一致,呈色不同仅仅是因为釉汁中氧化铁的含量较高和烧成温度提高、时间略长所致。青釉印(划)花瓷器是在未干的湿胎上用模子压印或用竹刀刻划出花纹,罩上青釉烧成;从制作手法和纹饰上看,玉溪窑的青釉印(划)花瓷器受龙泉窑影响较大,与广西钦州窑、四川邛崃窑近似。青釉褐彩瓷器是用含氧化铁的原料在瓷胎上作画,罩上青釉烧成,在玉溪窑所发现的残片中,凡属青釉褐彩瓷器的纹饰均较简单,有的纹饰简略到不明所以,可能因为褐彩烧制技术还不成熟所致。青釉刻划花加绘青花瓷是在湿胎上刻划花纹,胎干后加绘青花纹饰,再罩上青釉人窑烧成。在视觉效果上显得层次分明,纹饰更加生动自然,富有立体感和真实感。但这类品种发现不多,在其他地方的青花瓷中也未见到,只有玉溪窑和建水窑烧制,可算是云南陶瓷的独创。青釉青花瓷是玉溪窑中产量较大、较典型的产品。它是用钴料在胎上绘画,然后罩青釉烧成。由于当地所产钴料中含有较多的氧化铁和氧化锰,锻烧不精细,所以青花色调呈深蓝或黑灰色,加上青釉覆盖加色,部分青花成了黑色。这是玉溪窑工艺落后所致,但也因此成了玉溪窑青花瓷的一大特色。玉溪窑产品造型古拙敦厚,线条简单,胎体也较厚重。其原因一是受工匠和消费者审美观念的影响,二是胎泥质量不高,薄了容易变形。从器型看,主要产品是碗、盘、杯、壶、罐、瓶、炉等。大致说来,器型简单的盘、碗等产量较高,而器型复杂的器物产量较少;模仿内地的瓷器造型较多,自身引造的较少。(1)碗碗有5种造型。一式碗为敞口、曲腹、圈足,基本同于景德镇明中期碗的造型,不同之处在于圈足端为平切,而景德镇为双面斜削,足端较尖。二式碗为直口、深曲腹、圈足,足端也平切。三式碗为直口、曲腹、饼型圈足。一般来说,这种造型的碗在内地年代都比较早,近似于唐代越窑青瓷碗,但在玉溪窑中却在明末清初的地层出土。年代较晚。四式碗为斜口,斜直腹,在腹足相攘处刻一弦纹表示以下为足部,底部为卧足。五式碗是剔菊瓣纹鸡心式碗,造型与明代永乐鸡心碗近似,不同的是圈足足端也平切,在碗外壁剔出条条直线模仿菊纹。几种造型中,一式、二式多为青花瓷,三式、四式、五式多为青釉瓷。……
-
城南工艺美术北京市崇门区地方志办公室 编在历史上,现今的北京市崇文区曾被誉为“工艺美术的故乡”、“特种工艺的摇篮”。之所以有这样的美称,是因为从明末清初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的工艺美术行业大部分集聚在区内。工艺美术业的主要行类有玉器、景泰蓝、象牙雕刻、雕漆、绒绢纸花、绒鸟绒兽、料器、纱灯宫灯、临摹、壁画、制扇、工艺木刻、戏剧、花丝镶嵌、骨刻、地毯、挑补绣花、烧瓷、铜锡器、首饰、锤金、锦匣等,其中玉器、景泰蓝、象牙雕刻、雕漆又被称为北京工艺美术的“四大名旦”。本书主要记述的是崇文区地域内工艺美术业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因崇文区域在清代含南城、东城和中城一部分,又位于京城的东南部,故取书名《城南工艺美术》。本书共收录58篇文章,约23万字。其内容涉及到工艺美术十几个行类的历史沿革、兴衰史、行业组织形式、传统工艺、现代工艺、工艺作品、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以及老艺人、工艺美术大师、专家的艺术生涯和艺术成就。另外,还附图200多幅,使本书图文并茂,更具直观性、资料性和鉴赏性。
-
中国民俗艺术品鉴赏孙建君总主编中国的民间雕刻艺术历史悠久,品类繁多,主要有石雕、木雕、象牙雕刻、竹刻、砖雕、泥塑、彩塑、角雕、骨刻、瓷刻、葫芦雕刻和果核雕刻等。这些雕刻艺术品大多为无名工匠所作,千百年来伴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流传至今,表现了民间工匠精湛的技巧,巧妙的构思和令人叹服的创造力,被人们誉为“鬼斧神工”,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在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它们有的从实用转为欣赏,有的从民间走向宫廷;然而石雕、木雕、砖雕、泥彩塑等则更多地流传在民间,具有浓郁的生活和乡土气息,是研究中国民俗文化的形象资料。本书作者在广泛征集的基础上,精选了200多件雕刻艺术品,从历史、工艺、应用方面做了详实的介绍,对于学习、研究优秀的传统文化与鉴赏,收藏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和参考。
-
中国民俗艺术品鉴赏孙建君总主编;郭强主编本书精选民间陶瓷200件,集为一书,按盘、碗、罐、瓶、灯、文具、其他等九大类编排,展示了中国民间陶瓷的基本概貌。重点作品的图下撰写说明文字,内容包括陶瓷材料构成,陶瓷工艺构成,造型特点分析、图案内容赏析,发展生成概况和作品的民俗功能等诸多方面。书前概述,侧重阐发了本书主要作者收集,研究民间陶瓷过程中的真切体验和民间陶瓷的基本评价。
-
中国民俗艺术品鉴赏孙建君总主编;王连海主编本卷精选民间刺绣200件,按服饰、佩饰、日用品三大类编排成书。服饰类包括多种用于美化服装的刺绣作品;佩饰类包括可随身佩挂的各种袋、囊、盒、套;日用品则包括以刺绣工艺制作的床上用品和室内用品。重点作品在图下均附着说明文字,内容涉及刺绣的工艺构成、针法简介、造型特点分析、图案的内容考订及作品历史渊源和民俗作用。书前概述侧重介绍刺绣工艺的发展生成与审美意义。
-
趣味剪纸朱伟达,王海燕,朱雪骊编著剪纸是一种扎根于群众的民间艺术,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剪纸取材内容丰富,大都充满生活气息和吉祥气氛。长期来经过民间艺人不断地推陈出新,剪纸的表现形式层出不穷,风格迥异。有北方的粗犷、明朗、稚拙、浑厚,也有南方的精致、灵巧、玲珑、剔透,南北剪纸各有所长,它以朴素的装饰情趣成为人们美化生活的最实惠的饰物。剪纸,是一种以剪刀为工具,以纸为材料,把纸剪成画的艺术创作活动。它可以起到陶冶情趣、消闲遣闷和愉悦家庭气氛的作用。还可以开发儿童智力,从小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了使剪纸活动充满趣味,更有利于吸引广大少年儿童的注意力,作者在传统剪纸基础上,经过潜心研究,摸索出一套折剪的规律,归纳出9种简易的折剪方法。对剪纸形象的塑造和制作技巧等方面也作了一些探索和改进,即以简洁、概括的构思,流畅传神的手法,采用一次或二次折剪方法,来完成较复杂的画面;或采用叠剪的方法,即用数张纸重叠,一次剪出同一姿态的形象,再用改剪、拼凑、组合的方法,使相同姿态的形象变成姿态各异。这不仅缩短了剪纸制作的时间,也保护了少年儿童的视力,并且合理地适应了少年儿童的活动情绪,使他们在活动中既无疲劳感也无厌烦感,稳定了他们对剪纸兴趣的吸引力。《趣味剪纸》共分三个部分:第一篇,剪纸的基本方法;第二篇,剪纸参考图例;第三篇,剪纸作品欣赏。作者深信,通过剪纸学习,不仅能增强少年儿童对剪纸这一民族文化的深刻了解,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动手美化生活的创造能力,以及耐心细致的良好工作习惯,从而使他们的头脑更灵活,双手更灵巧。《趣味剪纸》创作时,得到原上海科技出版社美术编辑室主任朱仰慈副编审的指导与帮助。值此出版之际,谨向朱先生表示衷心感谢。另外,对《趣味剪纸》作品欣赏部分所借鉴的部分剪纸作品的作者也一并示以谢意。
-
甘肃民间木偶艺术陆志宏编著甘肃木偶发展到现代,它的坎坷经历也是西北历史的一个缩影。本书从民俗和美术的角度审视、欣赏了该省的木偶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