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
-
刺绣冶存荣 著河湟民间刺绣的种类丰富多彩,有实用类、装饰类、礼仪类、工艺类、服饰类、宗教类等。落实到具体项目,有辫筒、腰带、钱褡、围肚、鞋袜、针扎、荷包、枕顶、钱包、笔包、门帘、苫单、帐篷、服饰以及宗教用品等,几乎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把高原人民爱美之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
汤显祖研究集刊徐国华《汤显祖研究集刊(第3辑)》收集了汤显祖研究的新成果,多角度展示汤显祖与晚明曲学思潮的深刻联系和丰富内涵。特别是在临川四梦的文本分析、舞台传播、与地方声腔的关系研究等方面新见迭出。同时,还收录了近年内地和台、港学者戏曲研究的若干论文,提示着部分戏曲学者新的研究兴趣和关注点。
-
坭兴陶书法雕刻入门进阶卓志兵,王丽丽 著钦州坭兴陶是中国陶瓷艺术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钦州人引以为傲的本土优秀民间工艺。钦州作为日渐闻名的陶都,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坭兴陶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设置课程以及组织编写具有中等职业学校特色的民族工艺专业教材,是北部湾职业技术校开展陶艺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鉴于此,我们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以坭兴陶书法雕刻技法为手段,让学生通过楷书入门技法的练习,提高硬笔书法技巧,并掌握坭兴陶书法雕刻技法,进而创作出合格的坭兴陶书法作品。本教材以硬笔和毛笔楷书入门技法以及坭兴陶书法雕刻基础教学为主。全书共分三个项目,具体分为书法基础入门、坭兴陶书法雕刻入门、坭兴陶楷书作品范例等。书中借鉴各种门类的雕刻技法,结合坭兴陶的经典器型、书法理论、书法技法展开论述,列举例子,力求通过朴实的文字表述、多样的图例分析、清晰的步骤演示给学生最直接、最实用的理论和操作指导,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快速了解和掌握楷书入门技法以及坭兴陶书法雕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
-
皮影冶存荣 著青海皮影戏群众俗称“唱影子”,广泛流传在西宁市及东部农业区各县,也称作河湟皮影,是青海地方剧种之一。皮影戏是集民间美术、音乐、戏曲、文学于一体的,有独立音乐声腔和表演技艺的综合性艺术,通过千百年的演变发展,其剧种不但完美成熟,而且有深厚而丰富的艺术内涵。河湟皮影一直在民间流行,它是纯民间文艺,以班社为基本单位进行演艺活动。
-
皮艺石艺冶存荣 著石艺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千百年来人们通过观察大自然,选用石头作为艺术创作的材料。青海河湟地区的先民很早就把石头作为建筑、雕塑的原材料,经过加工,为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服务,经过长期的实践与创作,形成了如今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河湟石头艺术。
-
考工新记王稼句 著本书包括《核雕记》、《纸物记》、《烟火记》、《爆竹记》、《纸鸢记》、《泥人记》、《捏相记》、《傀儡记》、《辰牌记》、《摺扇记》、《竹刻记》、《纸马记》、《门神记》、《金砖记》、《砖雕记》、《苏绣记》十六篇民工工艺美术的札记,是作者多年关注、研究民间工艺美术的心得和研究成果的精华。各篇文章旁征博引,夹叙夹议,将中国民间工艺的美完全展现在读者面前,是普通读者了解中国民间工艺的绝j读物。
-
图说剪纸3000例聂明明,王巾 著《图说剪纸3000例》通过文字介绍和图片,为读者呈现各种类型剪纸。
-
影舞万象李龙 著《影舞万象:文化史视野下的中国影戏艺术》作者凭借史料的钩沉和大量精美的皮影戏文物图片,从微观人手构建了一幅影戏的历史文化图景。北方的观音与南方的老郎神两大中国影戏祖师传说、夜禁与影戏发展高峰的关系、明清以来影戏与信仰民俗化等问题,作者都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图史结合的方式娓娓道来,展现了影戏的魅力和悠久的历史。
-
中国红色皮影戏魏力群《中国红色皮影戏》作者魏力群老师是我国著名皮影艺术研究学者,四十多年来,他遍访我国大江南北,挖掘整理出了大量皮影戏资料,并进行了全方位、深入的研究。他是我国皮影研究领域无可争议。魏老师结合珍贵史料,对全国军民借助皮影宣传抗战、打击侵略者的历史进行了追溯与研究,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皮影艺术的兴衰与发展进行了整理与记录,从皮影艺术的角度回忆了老一辈革命艺术家们保家卫国的光荣历史。
-
母亲的香气金媛善 著《母亲的香气:金媛善拼布艺术》详细生动地介绍了拼布艺术的起源以及朝鲜族和中国少数民族的拼布艺术,重点向读者详细讲解了拼布钱形纹和太阳花的制作,并展示了金媛善大师拼布艺术作品家居类(39幅)、服饰类(44幅)、壁画类(14幅)、包袱皮(102幅),精妙的配色以及设计给读者展现了拼布的独特魅力。它们的共同主题是“女性”“家人”“祝福”“关怀”“勇气”“坚持”和“责任”。作者认为,这是能让他人幸福,也能给自己带来幸运的重要的东西。《母亲的香气:金媛善拼布艺术》适合服装设计专业师生、拼布艺术爱好者以及从事艺术创作的专业人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