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
-
艺苑采薇方剑云 著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就要不断地改革文化的供给侧结构,让文化产品供给方大限度地生产出量多质优、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艺苑采薇:闽北群众文化工作掠影》从闽北群众文化工作方面进行撰写,主要包括保护、扶持、挖掘民间艺术;艺术扶贫工程填补美育空白;提升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由“送文化”到“种文化”;全市各类文化活动全面开花。适合当地各种人群的阅读。
-
单应桂年画艺术研究文集秦镜暂缺简介...
-
凤凰蓝印花布艺术韩慧荣 著1. 蓝印花布材质纯朴、色彩对比鲜明、图案精美耐看,具有极强的装饰美感。加工工艺和表现技巧而言,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凝聚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兼具很高的美学研究价值与历史研究价值。 2. 凤凰蓝印花布在日常生活和现代设计等领域中,至今仍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3. 凤凰蓝印花布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当代实践成为典型案例,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相融合,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范本。本书展现凤凰地区蓝印花布的历史渊源、地理环境、人文背景、文化空间,对印染的工具材料、工艺流程、应用方式、纹样特点、造型语言、民俗内涵以及制作技艺的传承脉络进行系统的记录。通过访谈以及对相关传承人的个案分析,找到蓝印花布在保护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恢复其原有的工艺以达到抢救保护、实践、传承的目的,多角度立体式的呈现凤凰蓝印花布的艺术精髓。同时,将凤凰蓝印花布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状态和转型进行阐述和分析,为中国传统蓝印花布在新时期的多维度的发展提供借鉴的可能。
-
梅与竹[美] 马克·本德尔 著,唐力行 编,李东鹏 译,何其亮 校在长三角地区,观众在书场里一边喝茶,一边听说书人说书和弹唱。故事每周都在书场里上演,主题一般围绕复杂的感情纠葛。这一传统至今仍在上海和有“园林之城”之称的苏州蓬勃发展着,《梅与竹:中国传统苏州评弹》是对这一迷人的口头叙事传统所做的全面介绍。说书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它可以与戏曲和其他表演形式相媲美。在当下,苏州评弹是世界上具有生命力的说书传统之一,在长三角地区仍活跃着数百位说书人。通过广泛的田野调查和对传统说书艺术的鉴赏,马克·本德尔运用民俗学的方法进行研究,聚焦语境化的叙事表演,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关于传统艺术的概述。除了提供历史和相关的社会背景,《梅与竹:中国传统苏州评弹/评弹与江南社会研究丛书》还探讨了如何在表演中打开和探索口述领域,为不了解说书传统的读者以身临其境的直观体验。
-
桐乡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哀警卫,褚红斌,陈亚琴 著,褚子育 编桐乡蓝印花布历史悠久,明代至清代在杭嘉湖一带长盛不衰,也在桐乡当地形成了“凡有集镇必有染坊”的景观。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是一种靛蓝花布的防染印花方法,采用从蓼蓝草中提取的天然蓝靛染料,以手织布为坯,吸收了民间剪纸、刺绣、木雕等传统艺术图案元素,通过花版套印形成花纹,蓝白相间,图案秀丽,具有浓郁的江南地方特色。
-
泽雅屏纸制作技艺林志文,周银钗 著,褚子育 编泽雅屏纸制作技艺,是传统手工造纸技艺的典型代表。泽雅“四连碓”造纸作坊,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温州泽雅家家户户造纸,纸农们农忙时种田,闲时则造纸,男女老少都参与其中。泽雅屏纸是以竹子为原料,经过多道工序手工制作的日常生活用纸,其主要工艺流程与《天工开物》中所记载的传统造纸技艺吻合。利用水力资源驱动水碓进行“捣刷”,是其中一道独特的工序。
-
中国口技牛玉亮 著中国口技是民间传统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在民间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本书是作者经过65年的艺术生涯的总结而得,口技之声和韵,韵和律等是本文作者在实践中创新出来的经验。
-
中国传统形象图说李庆瑜,徐华铛 绘《西游记人物/中国传统形象图说》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华铛先生又一力作。书中共设五个篇章,分别为唐僧取经团队、佛教界人物、道教界人物、妖魔鬼怪形象、其他类人物,共计127个活灵活现的形象。《西游记人物/中国传统形象图说》选用写实为主的白描勾勒形式为这部恢弘的古典名著造像,再现经典名著《西游记》中各角色形形式式的样貌。作者文字简练易懂,图文并茂,供广大读者欣赏。
-
海宁皮影戏海宁市文化馆 编《海宁皮影戏(套装共3册)/守护皮影海宁皮影戏录音录像保护工程十年成果集成丛书》涵盖了具有代表性的海宁皮影戏剧本以及目前所知的所有海宁皮影戏曲谱。这些珍贵的资料,揭示了海宁皮影戏的悠久历史与发展脉络,展现了充满魅力的海宁传统文化基因,为今后推进海宁皮影戏的保护与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龙飞凤舞安晓东龙凤形象是中华 族传承数千年的图腾形象,是传统视觉美 文化中的重要 表形象,其文化已渗透到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传统文化之精髓。《龙飞凤舞:中国龙凤文化与美 /山东省青 实验初级中学校本 材》通过对悠久的龙凤文化的学习与研究,以及龙凤形象的历史演变和现 视觉文化中的应用的介绍,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源远流 ,传承并发扬传统文化,弘扬 族精神,增强学生 族凝聚力与自豪感。同时通过对传统造型美 的学习与欣赏,提高美 文化的修养与学科技能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