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
-
诗·艺岭南杜公子 著2022年年历《诗·艺岭南》,遴选百余首岭南历代著名诗词,收集百余幅岭南经典书画,每首诗均配有赏析文字,扫描二维码还可以听到原汁原味的粤语正音读诗。 通过每一天的翻阅,深度了解岭南文化,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
河北民间文艺史郑一民 著《河北民间文艺史》是一部地方文化史著作,在中华文明发展历史的总体背景下,以河北这一区域的民间文艺事象作为描述和研究对象,这一研究思路基本上属于区域文化研究。河北历史文化的深厚热土成就了燕赵大地民间文艺的繁荣。郑一民先生是在两个空间下来讲述河北民间文艺故事的:一是自然空间,即在山、川、湖、海和平原、沙漠空间下:一是文化空间,即在历史长河中政治、社会、军事、科技等各种撞击、交融所形成的文化层和文化圈。河北简称“冀”,为古九州之首,三皇开天辟地、五帝建都立业、大禹治水自此开始,商族最初建都于邢、秦始皇出生地在邯郸、燕赵于此争雄、汉光武帝在此地登基等,这些中华文明的显要标志性事件,都发生在河北,为河北历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河北文化特别是民间文化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河北民间文学的丰富神话传说、故事、民歌、民谣、民谚,都与上述历史事件密不可分;五光十色的民间工艺,例如泥塑、陶瓷、石雕、剪纸、织染、绘画、刺绣、内画等,丰富的民间表演艺术如傩戏、皮影、秧歌、舞蹈、龙舞、鼓舞、狮舞和民间武术、吹歌、花会等,以及民间节俗、庙会、祭仪、信仰等,都在中华文明大历史背景下氤氲发生、成长壮大。郑一民先生以河北社会历史文化发展演变为大背景,分门别类叙述各类民间文艺的发展演变,列举经典民间文艺事象,阐释民间文艺的特征,为读者讲述了精彩的河北民间文艺故事,值得读者去阅读。
-
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人文研究郑冬冬 著中国民间装饰艺术是一门独特的艺术门类,是一种普遍的艺术和文化现象,它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社会和不同时代文明的发展状况,是极需要研究者关注的课题。社会中许多艺术和文化现象与装饰艺术有直接的关联,无论从宏观的层面,还是从微观的角度来看,都带有强烈的大文化色彩。民间装饰艺术的解读与研究,对于理解整个人类或一个民族的艺术、文化、历史均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人文研究》基于把握实质,注重内涵,与时俱进的撰写思想,既有实用性考量,又注重优秀传统人文理念的传播。图文并茂阐述相关理论,以期让读者对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人文研究有一个整体认知。该书从第一章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文化溯源入手,对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概况、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与民俗、民间传统装饰艺术观念的形成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利用第二、三、四章三个章节的文字介绍了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风格与特征,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图案与色彩,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分类与材料,能够使读者对民间装饰艺术的风格、分类及表现形式产生较清晰的认识。为深化对中国民间装饰艺术内涵的认知,该书利用第五、第六两个章节对民间传统装饰的人文特性,即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审美特点与文化内涵,以及民间装饰艺术对区域文化的传承与建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社会意义及其人文精神进行阐释。力图从概念梳理、形式分类及精神内涵三大方面,对中国民间装饰艺术进行深入解读。
-
优秀传统工艺活态传承路径与典型案例研究刘爽 著工艺指将原材料或半成品加工成成品的工作、方法、技术等。《优秀传统工艺活态传承路径与典型案例研究》主要论述其中的手工艺。《优秀传统工艺活态传承路径与典型案例研究》大部分内容是从活态传承出发,在传统手工艺传承理论下,结合安徽传统手工艺传承典型案例,展开对传统手工艺活态传承的研究。最后一章则提到了传统工艺的代表——徽州民居。《优秀传统工艺活态传承路径与典型案例研究》共八章,约20万字,由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刘爽撰写。为了保证内容的丰富性与研究的多样性,笔者在撰写的过程中参阅了很多关于传统手工艺传承方面的资料。
-
面塑传承人口述史马知遥每一个精选的艺术家都是非遗传承人中闪亮的那一个,他们无论受挫还是取得成功都是一道传奇。在贴近真实的口述实录中,我们师生本着真实记录、仔细捕捉、留住历史、启发众人的目的,让这样一套书既可以成为非遗保护成功案例的汇总,让不同行业的非遗传人在阅读中获得启发,也可以成为专业研究者的□□手田野资料,为在不同视角下研究非遗提供智慧,同时也可以成为大众的读物,在每一个民间艺术家的个人故事里,了解和亲近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尤其是,非遗需要从娃娃开始,从小培养孩子们的非遗保护意识,这几乎已经成为学界共识。
-
不描不画学剪纸刘晓迪,郑蝴蝶 著不描不画,取纸即剪,剪随心到,用灵巧的双手把民风民俗、经典故事、生活信仰和内心情感用剪纸记录和表达,是民间剪纸以人传承记忆的重要方式。 本书基于非遗传承人郑蝴蝶、刘晓迪女士多年剪纸教学的宝贵经验,以非遗的教育性传承为切入点,结合剪纸技艺家族传承的特点,系统地阐述了不描不画学剪纸启蒙、探索、实践三个阶段的学习方法,汇集了上百个原创教学案例。为了让读者更好的理解书中的内容,刘晓迪老师亲自示范,录制20个剪纸视频。本书适合各个年龄段、各种文化背景的剪纸爱好者及非遗传承人借鉴、学习,是民间艺术家在非遗传承领域的一次富有独c性、创新性的实践探索。 不描不画是不用通过描图,完全在脑海里构思成型,直接剪剪纸的方法,这种剪纸方法的训练对儿童及青少年的手眼协调、大脑发育十分有益,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及审美能力,在空间造型水平及艺术鉴赏能力方面,更有着不言而喻的促进作用。 书中的剪纸作品及教学方法,除特殊注明外,均为家族原创。
-
中国面塑刘洁 著书中收录了国内知名面塑家刘洁2010年到2020年创作的一百六十余尊面塑作品。包含他首度出版发行的历史人物系列,神祇人物系列,三国系列,隋唐演义系列,西游系列,水浒一百零八将系列作品,并在部分附上六尊面塑作品的详细制作步骤,广大读者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刘洁目前的创作状态以及对中国面塑的理解。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学书系 蒋智南水彩蒋智南 著水彩它起源于欧洲,19世纪末传入中国。水彩绘画方式与中国传统水墨画极为相似,因此中国画家们对于水彩画的创作,对水的掌控能力更为突出,与水墨画的融合也更好。百年间水彩画在中国被赋予了新的色彩,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作品和人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蒋智南教授可谓是中国水彩画的一颗新星。本书是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的水彩绘画系统教学方式。书中详细介绍了水彩的绘画过程,以及作者多年创作的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书中包含了作者大量的创作作品,可供读者直观地了解水彩艺术创作的表现方式。
-
四川民间佛教美术遗存研究肖卫东,邓喜军,郑轶 等 著《四川民间佛教美术遗存研究》立足于研究团队十余年的田野调研考查,呈现了四川省内包括摩崖造像、可移动佛教造像、壁画、佛教碑刻、摩崖铭文等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及作者对其的整理研究成果。作者从民俗学、文献学、文字学、宗教学、艺术学等角度,运用多重研究方法,为广大读者奉献了古代四川地区社会、历史、经济、政治、文学、艺术及教育学等领域的众多宝贵材料。尤其书中对佛教美术的分类研究,有助于巴蜀区域美术史研究的充实与完善,这些成果对传承与弘扬民族传统历史文化有着重要价值。书中收录了200余幅精美佛教造像田野照片,其中的部分原造像因各种原因已不复存在,故尤为珍贵。此外,《四川民间佛教美术遗存研究》运用了AR等数字技术,对古代作品进行3D还原,使得该书内容更具直观性和趣味性,从贤达学者到中小学生,都可以通过不同方式了解该书内容,身临其境地感知这些佛教美术作品的魅力。
-
湘西通道侗锦艺术及创新传承陈晓玲,彭小琴,肖乐香 著2008年6月,湘西通道侗锦被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侗锦的传播与传承主要是靠口口相传,受到了时间、空间及地域限制,精美的侗锦停留在静态藏品的展示状态。如何通过研究现有资料,开展保护性传承、创新性应用,从而激发侗锦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鲜活状态,是必须进行研究的课题。本著作通过田野调研、走访传承人及资料考证,运用大量当地实拍侗锦图片资料进行分类对比,来研究湘西通道侗锦的艺术特点及织造技艺。首先,分析概括通道的地理环境、社会人文环境、艺术土壤等,认识和理解侗锦产生与传承的背景;其次,整理民间侗锦,分析湘西通道侗锦产品种类及其图案、色彩、哲学思想、美学寓意等总体特征及其与现代文化的关联,将图案纹样归纳为动物类、植物类、人文类、景观类、生产生活类,从形式美与内涵美方面解读湘西通道侗锦的艺术特征;再次,从侗锦织造技艺角度,整理侗锦织造原材料与工具,梳理侗锦织造工艺流程,分析基本图案结构及其组织意匠图;最后,根据田野调查研究湘西通道侗锦的销售经营模式、从业人员现状、在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侗锦创新性发展、保护性传承的策略,从设计原则、设计思路方面就如何应用侗锦艺术、设计侗锦创意产品进行侗锦的创新,并结合案例分析,将侗锦带入现代化生活,融入当今社会大背景下产生新的价值,提升侗锦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一方面为湘西通道侗锦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下研究参考成果;另一方面为湘西通道侗锦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与传承提出新思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