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
-
幸福拉萨文库藏戏艺术编委会暂缺简介...
-
绣色十八洞杨勇波本书第一章对“苗族婚嫁刺绣”进行了溯源研究;第二章介绍了苗族的分布与环境、苗族的支系及特点、“苗族婚嫁刺绣”与婚俗文化、女红艺术的关系以及其应用载体的研究;第三章讲述了“苗族婚嫁刺绣”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第四章分析了“苗族婚嫁刺绣”艺术的活态传承,包含“苗族婚嫁刺绣”的传承现状、传承价值和传承方式;第五章从创造性转化困惑、对策和探索层面,探寻了”苗族婚嫁刺绣”设计转化和智能转化的路径和方法;第六章以“苗族婚嫁刺绣”在十八洞村的生动转化为例进行了探索,对设计扶贫的经验进行了总结;第七章结语部分呼吁现代社会要传承“苗族婚嫁刺绣”艺术中的魂,高标准开发当代苗绣艺术资源,高要求完成现代苗绣艺术产品。
-
手工创意徐健,王海东 编本套教材根据早教、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特点,将内容划分为上下两册。《手工创意(一)/托幼一体化(0-6岁)艺术类教材》包括纸艺、布艺、彩泥创意造型,这是手工课中基础也是内容相对较多的部分;《手工创意(二)/托幼一体化(0-6岁)艺术类教材》包括线绳、环保手工和废旧物品以及自然材料创意造型,其中线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些难度,其余内容主要是在技法和材料上的拓展、实践和延伸。本套教材每个章节分别从工具材料介绍,由简到繁地讲述制作步骤,再延伸到在幼儿园课堂中的实践应用。概述、特征、工具材料及制作方法作为基础理论部分;制作实践部分内容丰富,强调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补充具有时代感的新型材料的运用,鼓励推陈出新;添加了手工在幼儿园课堂中的应用,贴合学前教育岗位要求。选编作品题材、体裁、形式、风格各异,对拓宽学生的手工知识面、促进学生艺术修养的全面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陶瓷艺术欣赏与绘画研究陈羿州 著本书对中国陶瓷艺术欣赏与绘行了详细的研究,书中分六章。章是中国陶瓷的绪论,其括对中国陶瓷的概括以及审美价值的阐述;第二章是对中国陶瓷发展的讲述,阐述了由陶到瓷的演变;第三章是讲述历来中国陶瓷艺术作品欣赏,其含了宋代前、宋代、元代、明代、清代乃至民国时期的陶瓷艺品;第四章是中国陶瓷绘画的解读概况,感受不同的文化与陶瓷工艺相融合;第五章是针对中国陶瓷绘画装饰做了讲述;第六章是讲述中国陶瓷与外国文化艺术的交流影响。
-
秀山花灯余继平,杨正斌 编一本采用人类学主位视角的民间艺术理论方法,由研究学者与花灯艺人共同书写的民族民间艺术志书。从灯的本质“火”出发,对秀山花灯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梳理,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发展的角度,为今后秀山花灯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
唐嘎雅罗斯拉夫·莱贝丁斯基 著,王策 译《唐嘎》是雅罗斯拉夫·莱贝丁斯基教授众多作品中的一部,该书2001年由法国巴黎漫步出版社出版。“唐嘎(tamga)”是欧洲学术界从阿尔泰语借来的词汇,用以指称一种非具象性的标志(emblème)。欧亚草原的游牧民族主要把它用作所有权的标记和“纹章(armoires)”,在他们的影响下,某些邻近的定居民族也受到了熏染。显然,纪元之初唐嘎即已出现,它们在蒙古地区一直沿用至今;而稍早之前,部分中亚的突厥语民族也还在使用。使用唐嘎这一标志系统的历史极其漫长,并且在今天也还有延续;这让我们得以开展有益的历时性比较。由此,古代操伊朗语的游牧民族[萨尔马泰(Sarmates)、阿兰(Alains)、塞人(Saces)等]的唐嘎,就极有可能是后来操阿尔泰语(突厥语和蒙古语)游牧民族所用的唐嘎的原型,并为后者的起源提供了说明。反之,我们也可以根据近现代中亚、蒙古和北高加索地区使用唐嘎的情形,对古代的文化做一定程度上的推理,在做这样的推理时,要有种种的约束,并且也理应保持适当的审慎。
-
桂剧王布衣 著“非遗广西”丛书是全面介绍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及读物,共20种,涵盖40多个非遗项目。编纂出版该丛书,旨在保护、传承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广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广西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丛书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扶持项目。 桂剧是广西主要地方剧种之一,也是我国十大剧种之一。桂剧发端于明代中叶,主要流行于广西桂林市、柳州市、贺州市、河池市等地,波及湖南南部地区与广东西北隅。桂剧以桂林方言演唱,融会了桂北特有的风土民情和人文特点,博采众长,逐步形成了细腻婉约、灵秀生动、刚柔并济、富有乡土气息的风格特色和贴近生活的质朴简约之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桂剧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书内有6个视频二维码,扫码即可欣赏精彩剧段或非遗传承人访谈。
-
广西文场李侃 著广西文场是二百多年前江浙等地一些说唱艺术传到广西,与桂林方言、民间艺术相融合,逐渐形成的独具特色的说唱艺术。它享有“中华曲艺宝库中的明珠”之盛誉,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本书是普及读物,从广西文场的源流及其嬗变、唱腔曲牌、伴奏乐器、表演形式及广西文场的名人名篇、深远影响等方面为广大读者介绍这一艺术形式,引领读者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书中还收录有名篇赏析等文字和视频。
-
手艺深描荣树云 著人类学是以田野调查与文化整体观为研究范式的学科,只有将传统手工艺放置在鲜明的语境中,才能看清社会转型与手工艺变迁之间的关系。当空间维度中的“田野”与历史维度中的“田野”进行叠加的时候,人类学家如何利用“器物”“文献”“口述史料”等介入“历史事件”对其“深描”并进行民族志书写,对艺术人类学的研究范式来说将是一种新的挑战。本书旨在通过艺术人类学的研究范式,以社会转型对杨家埠木版年画生命样态产生的影响为思考线索,从国家、市场、文化、技术四个维度,就迈向现代性本土化的民间艺术、从遗产到资源理论的社会实践、国家在场与理性小农的互惠与博弈、知识分子对民间艺术的介入与影响四个方面,探讨社会转型与传统手工艺变迁的关系。
-
浙江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丛书郭艺 著,潘昌初 编“张小泉”精神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施金水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当了一辈子的手工剪刀锻造师,87岁的施金水,耐不住对剪刀的感情,不管刮风、寒来暑往,每周都会出现在城北刀剪剑博物馆旁的手工艺活态展示馆里,与两个徒弟一起,烧铁制剪,为人们展示张小泉剪刀最原汁原味的72道工序。“我就是一个退休工人,但永远是张小泉打剪刀的人。”这就是施金水对自己的诠释。本书是以施金水这一个体为视角进行口述记录的汇总,相比典籍,可以更加鲜活、生动、真实地呈现出中国手工业的历史发展轨迹。对于连接过去与未来,引导社会价值观走向,激发公众参与非遗保护的热情也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