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
-
学京剧 画京剧安平京剧服饰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艺术手段之一,戏曲行中有着“宁穿破,不穿错”的俗语。京剧服饰可以鲜明地体现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等。在传统京剧演出中,服饰受到剧中人物的表演程式的制约,表演程式成为服装类型化的主要依据,进而形成了一整套衣箱制。衣箱共分为五类: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盔头箱、旗把箱。大衣箱的服装有蟒、官衣、帔、褶子、裙、裤、袄及其他配件。其所塑造的人物大多是文职官员、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丫鬟仆人等。二衣箱的服装有靠、箭衣、马褂、抱衣、侉衣、卒坎、龙套、茶衣及其他配件。其所塑造的人物大多是元帅、大将或武艺高强的草莽英雄、绿林好汉等。三衣箱俗称靴鞋箱,其物品大多为靴鞋及内衣装束,可分为软硬两类。软类有水衣子、胖袄、彩裤、护领、大袜等;硬类有厚底靴、朝方靴、彩鞋、福字履、登云履、皂鞋等。盔头箱内有演员头上戴的冠、帽、盔、巾和髯口、耳毛、鬓发等。旗把箱包括把子箱和旗包箱。把子箱里有各类刀枪把子;旗包箱里有鱼枷、马鞭、车旗、签条等。
-
学京剧 画京剧安平行当是舞台上扮演人物角色的分类。行当的划分由来已久,大约在七八百年以前,元杂剧就划分出来很多行当,当时叫作角色。明末清初,昆曲盛行,行当的划分也日益细密精确,已有12种之多。京剧有“十行角色”,即生旦净末丑、副外杂武流。经过200多年的整理,现在归纳为生、旦、净、丑四大类,每个大类之中又包含若干小类。在京剧中,除净、丑之外的男性角色,统称为“生”,根据年龄、身份、气质等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等,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旦”,女性角色的统称,分为青衣、花旦、花衫、武旦、刀马旦、老旦、贴旦、闺门旦等。“净”,亦叫花脸,脸上勾画有夸张的脸谱,多为性格粗犷豪爽、刚烈正直或阴险凶狠之人,分为铜锤花脸、架子花脸、武花脸和油花脸等。“丑”大多为诙谐幽默的小人物,常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油彩,又称“小花脸”,分为文丑和武丑两大类。
-
学京剧 画京剧安平京剧的旦角演员登台都需要“头面”,“头面”就是登台的行头,指整个头发的造型、饰物,也是一个演员的脸面,不同类型的饰物象征人物不同的身份地位。头面分为“硬头面”和“软头面”两种。硬头面分为点翠头面、水钻头面和银锭头面三种。每套点翠或水钻头面大概有50件左右,主要包括正凤、大顶花、偏凤、边凤、鬓簪、蝙蝠、泡子、泡条子、串联、六角花、发簪、后三条、包头联、竖梁、横梁、后兜、凤挑、八宝、福寿字、耳挖子、耳坠子等。软头面就是固定硬头面的辅助饰物或头面的软装饰物。软头面包括线帘子、网子、发垫、抓髻、大发、水纱、吊眉带、水片子、鬓花等。
-
百工02左靖《百工》丛书立足于本民族的乡土历史语境,力图寻找一条百工复兴之路,努力发声并贡献于世界。编辑创作团队将进行实地考察,拍摄影像资料,参照历史文献,重新梳理呈现中国乡村社会现存之“百工”生态。用图文形式,结合当代设计,向读者展现民间手工艺的传承、发展演变以及现状,记录并参与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百工复兴”活动,深入探索吾乡吾土吾民的美学观念,激活民间百工在当代的新生,进而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运用与可持续发展。
-
多维视角下的民间造型艺术研究郭晨园《多维视角下的民间造型艺术研究》主要从多个视角对民间造型艺术进行具体探讨。内容包括:造型艺术的基本原理(造型艺术的起源、形成、类型、语言媒介),北方游牧民族的造型艺术(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产生的渊源,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的分类、传承与交流),陕北造型艺术——以民俗小石狮为例,土陶造型艺术(土陶造型艺术的种类、特点、传承,土陶造型艺术与民俗装饰设计的融合),磁州窑造型艺术(磁州窑审美文化的形成、发展,磁州窑造型艺术的装饰工艺表现形态)。《多维视角下的民间造型艺术研究》的适用人群为工艺美术方向的教师及学生。
-
懒人印刷术卡斯帕·威廉姆森《懒人印刷术:当代手工印刷》呈现了全球100件创意十足和影响力巨大的作品,探索了丝网印刷、活版印刷、凸版印刷和其他印刷方法,同时也探求了这些印刷方式如何在当代设计与插画中一展身手。从本书中你能感受到这些从业者对手工技艺的热爱,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技艺创作出精彩的当代设计,每种技艺的过程及其历史背景在书中都有介绍。“聚焦”版块介绍了圣保罗的格拉菲卡·菲达尔加工作室,以及Gocco(日本)和 Chicha(秘鲁)等热门印刷技艺。 《懒人印刷术:当代手工印刷》是所有热爱设计、插画、手工和版画的读者的必备书籍。
-
清代瑶族神像画陈杉,平一斯瑶族是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因此图像文本资料对于研究瑶族的信仰、历史、习俗、服饰等文化显得就尤为重要。《清代瑶族神像画》搜集了清代乾隆至光绪年间江华瑶族地区的神像画,均是第1次向世人展示。而且这批神像画保存完好,画质精美,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审美和研究价值。希望能藉由《清代瑶族神像画》出版引得更多的人来喜欢并关注瑶族文化。
-
望江挑花图案艺术朱胜甲《望江挑花图案艺术》增强了人们对望江挑花艺术的全面正确认识,厘清了其与国内其他地区挑花、与现代十字绣的关系,总结出了望江挑花在创新图案设计、挑织技术和日用品开发运用三个方面的原则和方法等理论成果。从民间工艺美术品实际制作的技术与材料层面探讨了望江挑花的艺术特色和创新发展途径,形成了非遗传承发展的技术思路,对同类项目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在“认识望江挑花”一章中,分为“望江挑花艺术及其表现形式”“望江挑花的图案造型艺术特色”“望江挑花图案的和谐大气之美”“望江挑花针法、材料对图案美的塑造”“望江挑花图案与制品的对应关系”“望江挑花与其他地区挑花的比较分析”“望江挑花与现代十字绣的关系”“望江挑花的传统图案整理”“望江挑花传统图案赏析”九个部分,分别从望江挑花的历史起源、工具材料、制品范围,图案形态、造型规律,审美取向,视觉特征,与国内其他地区挑花的比较、与十字绣的对比分析等方面,结合对望江挑花传统图案的整理与欣赏,全面、深入、直观地论述了对望江挑花的正确认识。在“创新望江挑花”一章中,分“望江挑花艺术创新的现状”“望江挑花的艺术创新”“当代装饰图案的视觉创新特征”“望江挑花图案、针法、底布的对应关系”“望江挑花的创新图案设计”“望江挑花创新图案赏析”“望江挑花创新图案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七个部分,指出了当前民间自发创新的不足,探讨了图案、针法、底布三者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提出了创新开发要坚守非遗核心元素不变的原则。并从设计实践与制作的技术层面,全面深入地论述了望江挑花图案的创新方式,认为望江挑花图案设计也必须顺应时尚审美趋势展开设计创新实践;同时运用20多件创新图案设计与部分产品开发实例,验证了望江挑花图案创新的原则与方法,指出了望江挑花艺术通过产品开发而不断创新的可行路径。
-
中国皮影杨桦林山东美术出版社与中国美院皮影博物馆合作推出。这是对中国皮影进行的一次全面、深入、系统的分类研究,可谓中国研究皮影艺术资料详实、图片精美、研究全面的权威版本。
-
槐店文狮子研究李芳,倪胜章本书共收集了16篇槐店文狮子研究论文,内容包括:槐店文狮子之人文研究、“文狮子”活态保护体验式开发、槐店文狮子武谱、槐店文狮子的四个研究、沈丘”文狮子”舞溯源、中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校园课程化研究、豫东“槐店文狮舞”考察探究、“槐店文狮子”的文化生态环境研究、河南沈丘回族文狮子舞的发展演变、河南沈丘回族文狮子舞溯源及舞韵的“古西域”艺术元素、槐店文狮子舞*传承人李大志、沈丘文狮子舞的历史和传承、沈丘县回族文狮子演出礼规配具程序、丝路文化探源、沈丘槐店文狮子专题片解说词、回族文狮舞蕴含的名族文化特征与教育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