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
-
我的景观十书庄荣 著《我的景观十书》共分为十个章节,每章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这些主题分别是生态战略、文化传承、大地风景、水清木华、田园牧歌、绿地系统、景观风貌、公园广场、博览盛会、绿道步道,都是当下风景园林行业的专业热点和发展方向。每个主题后面提供一个详细案例,用实践过程来讲述具体的理论内容。上部以守护天地风景为主要线索,秉承专业协同的原则,在宏观领域认知生态文明时代下的专业定位;下部《新领域》以营造大地园林为主要线索,探讨规划设计领域的一些新趋势。
-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汪辉 吕康芝 著本书为2014年版《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修订版,根据近些年的风景园林专业术语标准及行业发展变化进行了修订,本书共6章,第1章对居住区及居住区景观进行了概述,第2、3章分别介绍了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整个流程与方案设计的方法,第4、5章详述了各类居住区场地景观及各景观构成元素的设计,第6章对各类不同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本书图文并茂,系统性强,并结合实际案例讲述,在作为高等院校风景园林、建筑及相关专业教学用书的同时,也可供从事园林、环艺、旅游、城市规划等相关专业工作者学习和参考。
-
中外雕塑公园二十讲陶宇,高云 著本书以雕塑公园为主题,可分为四个部分,讲述了雕塑公园的理念、国际雕塑公园的发展、国内雕塑公园的发展,以及雕塑公园发展的前景和事项。本书题材新颖,而且具有现实意义。它能够为城市规划,甚至地产项目规划,提供参考和指导。这种人造物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与当先我们对环境和生态的重视具有契合之处。它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更贴近,有利于美化人们周边的环境。本书文辞生动流畅,颇为优美,书中文字就像是公园,而插图则像是耸立其间的雕塑。徜徉在这样一座雕塑公园,同样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
人居香港单霁翔 著8000多栋历史建筑见证了香港城市发展,也承载着港人的集体记忆,在寸土寸金的紧凑型都市中,却面临着夹缝中求生存的尴尬境遇。创建伙伴关系,让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尘封的历史建筑在“伙伴计划”中鲜活了起来…… 本书回顾了香港历史建筑保护的历程,着重介绍了“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的创新成就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筹建始末。其中既有对香港城市规划的解读,又以近百个历史建筑为线索,讲述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香港经验和香港故事,是一部文博视角下的香港城市百科全书。
-
故宫南薰殿彩画对比分析及保护技术研究李静,吴玉清,王菊琳 著南熏殿彩画为明代早期遗存,是宫殿类建筑明代彩画仅存保存较好的实例。在南薰殿修缮之际,通过勘测和评估室内外彩画保存状况、病害类型和位置等,分析和比较室内外彩画在制作技法、组分及形制上的异同,结果表明内檐为明代早中期彩画,外檐为清中晚期彩画。同时针对南薰殿彩画的具体保存状况,通过实验室及现场试验筛选出适合南薰殿彩画的保护材料及保护技术,为后续其他建筑彩画修缮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
初凝 中国学院玻璃艺术创作群体研究张翀 著我国虽然有着悠久的玻璃生产历史,但遗憾的是我国古代始终未能形成像陶瓷艺术一样强大的玻璃艺术文化和传统。直到20世纪末,这一遗憾才得以弥补。2000年北京、上海两所高校几乎同时建立了玻璃艺术工作室,这标志着“中国现代玻璃艺术”的诞生。而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学院玻璃艺术创作群体”随之形成。这些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年龄、不同学术背景的艺术家和教育者以学院体系为纽带,以民族文化为精神内核,结合区域文化和西方美学思想,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学院玻璃艺术美学风格,进而构成了我国学院玻璃艺术的群体艺术特征,创造并推动了有别于西方的我国现代玻璃艺术文化模式。 本书试图从学院玻璃艺术创作群体切入,以历史为依据,以群体研究为视角,以创作者和作品为对象,分析国内学院玻璃艺术的发展脉络以、艺术语言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进而探寻学院玻璃艺术群体构建的内部结构,从群体分析的角度总结出国学院玻璃艺术发展模型,并为日后的发展指明方向的过程。
-
重庆近代城市建筑欧阳桦 著作为重庆历史、人文、艺术不可或缺的原创著作,《重庆近代城市建筑》在该领域的表现形式是独有的。作者历经几十年收集整理,通过建筑绘画的形式,以四百多幅精彩细腻的钢笔素描,客观与艺术化结合地再现了重庆晚清、民国,至20世纪中期建成的,城市中遗存至今的和大多已经消失了的各类经典建筑及建筑景观,演绎了山地建筑、滨水建筑的构筑,以及独一无二的山城历史面貌,并将建筑的建造背景、使用功能、艺术特点等静静陈述、娓娓道来。全书力图从建筑、文化的角度,通过画面细节的解构,将重庆人文历史的沧桑积淀铺展在读者眼前,也为那些在时间的冲蚀中淡出现代都市的山城老建筑留下了甚至唯一的珍贵资料。
-
日本近代建筑 藤森照信著藤森照信 黄俊铭 著日本近代建筑历经对西方建筑的粗劣模仿、英法德御聘建筑家的引领、日本籍建筑家的诞生与觉悟,才最终走向世界前列。将类型丰富、演变复杂的日本近代建筑及其背后的建筑家逐一回顾、整理清晰是件非常困难的工作。建筑名家藤森照信无疑解决了这一难题——以其二十余年严谨的治学研究为基底,我们得以概观日本近代建筑的派别与建筑家的谱系。从明治初期的阳台式样这一平淡微小处着手,幕府末期、明治初期的西洋馆,昭和初期的现代主义风格……日本近代建筑的演变脉络被娓娓道来;时局浮沉与不断更迭的建筑名家们各异的命运亦被穿插其中。至结尾处,日本近代建筑的尝试、困惑与成就,已被延展成壮阔的绘卷。
-
因书而美顾晓光能够吸引人驻足的图书馆和书店之美,在于其室内的设计、空间的布局,更在于其本身的人文历史背景。本书展现了五大洲38个国家,十七世纪以来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图书馆和书店人文风景,它们或奢华,或简易,具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多样的空间,它们都为图书而存在,都有着独特的气质。作者通过影像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从不同的视角来记录这些保存和传承人类文明的宝库,同时向读者分享世界各地不同的的阅读文化和传统,让读者感受书的魅力与阅读之美。
-
日本建筑大师图鉴[日] 二村悟 著,彭逸飞 译本书以建筑专业人士的视角,带领读者领略日本近代建筑之美,分享建筑师的故事。日本建筑学研究者二村悟,通过自己大学时期学习建筑的历程为读者精选了自日本明治时代到昭和时代结束的121年间的63位日本建筑师。较为系统的为读者讲解了日本近代建筑的发展。全书凭借精美的建筑手绘插画与朴实生动的语言为读者生动再现了那一特定历史时期日本建筑师们的学习与成长历程,以及其建筑杰作的设计流派和理念。力求以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带领读者们去探寻日本建筑师和他们作品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