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
-
前沿景观手绘表现与概念设计李本池 编著《前沿景观手绘表现与概念设计》汇集了李本池近年来的部分作品,虽有些设计处理尚显稚嫩,但仍彰显着年青人的活力与激情,也不难发现其良好的发展潜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人们对生活环境品质的需求日趋提高。十年间,景观行业受到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带动而跃升为国内设计行业中的新热点。进而,促成国内很多美术、农林以及建筑城规院校纷纷增设景观专业,或扩大招生规模。李本池毕业于美术学院景观设计专业,美术功底扎实,又经过多年景观设计公司的历练,更难得的是,他自费来到深圳大学全程修完了建筑学本科的专业课程,使其有别于单一专业毕业的景观设计师,为其今后发展打下了宽广的基础。
-
身体,记忆与建筑成朝晖 译因此,我们的书试图再次考证身体在建筑中的重要性。在第一章的论述中,回顾西方历史,“身体作为建筑思想的中心有多久”为一种暗示,我们回顾了许多重要的事件。我们提出,直到现代设计学院出现的前后过程中,建筑的信仰才变得如此强调“理性”,并且分析了属于建筑观点转变的后笛卡儿哲学和心理学的思想争论。随后的几章内容,是我们研究的焦点。在此,我们回顾了一些感觉模式,这些感觉模式已经在20世纪颇有影响;我们还十分详细地研究了身体——图像理论的某些含意,重视触觉的理论发展。我们相信三维的最基本且难忘的感觉在于身体的体验,而这种感觉可能在我们体验建筑的过程中,是组成理解空间、感受空间的基础。在本书的后半部,我们讨论了“身体一图像”理论的私人暗示和公共暗示之间的关系,回顾了身体运动的主题,并继续讨论建筑形式和形式关系的特殊语汇。这几章意味着将建筑实例与我们早期的理论主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助于读者理解,也是我们在最后一章中尝试着更明确地进行分析。
-
罗马风建筑赵鑫珊 著本书是著名作家赵鑫珊先生的又一突破性力作。该书以赵鑫珊先生的独特视角,讲述了罗马风建筑艺术的方方面面,包括从罗马风建筑艺术的缘起、特点、发展、影响,到如今世界各地罗马风建筑的分布等等。在此基础上,赵鑫珊先生还深刻阐述了罗马风建筑背后所蕴含的人类文明和人文思想,其独特的见解给人启示、发人生省。 本书为18开、292页、全彩印,行文流畅、内容丰富。本书不仅具有赵鑫珊先生众多精辟的个人感悟和体会,而且还配上了几百幅质量上乘、画面精美的彩色照片,图文并茂的形式让整体书稿充满了视觉冲击力和阅读感染力,必能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
大画吉祥牡丹十招王宣明 编著《大画吉祥牡丹十招》主要介绍了画牡丹的技法。牡丹被称为“国色天香”寓意吉祥富贵,历来有花中之王的美誉。是花鸟画重要的表现题材之一,也是大花头的代表。自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无不对牡丹倍加赞美,并赋予其深邃的内涵。无论工笔、没骨、写意等画法,众多丹青高手无不为其传神写照,留存传世大批风格各异的佳作。 该书作者王宣明为上海牡丹画院常务副院长,从事牡丹绘画多年。书中以丰富的牡丹颜色、品种,配以各种吉祥鸟,如鸳鸯、喜鹊、仙鹤、寿带鸟等,使牡丹画题材更喜庆、更吉祥。
-
传统·无处不在刘海兰 编著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5000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国家,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这种创新的传统也使得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为我们积淀了前行的力量。一些远见卓识的设计才俊从来没有放弃传统文化这块沉积多年的宝藏,他们积极地挖掘、诠释传统,在产品、建筑、环境、室内设计艺术等方面造就了许多经典之作。《传统:无处不在——设计师访谈》一书的作者海兰通过对不同设计领域、不同文化背景的知名设计师的访谈,让读者感知深邃的设计理念,体味传统与设计的相融共生,解读设计的真谛。从这些原汁原味的访谈中,我们可以看出设计无时无处不受传统的影响:传统影响设计师和受众的思维方式;传统影响设计的形式体系;传统影响设计的评价标准。在美仑美奂的经典作品背后,从这些睿智的语言中,无不流露出对传统的尊重与发扬。时下,正值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之时,北京市政府已将设计创意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了北京DRC设计创意产业基地等一大批创意产业聚集区,为北京设计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龙头带动作用。全国各大城市也争相创建创意产业基地,共同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
-
建筑的魅力舟亢 主编本书是《王朝历史风云录》之一。本书《建筑的魅力》,选择了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及亭台楼阁,揭示了与建筑相关的人物故事以及深刻的文化底蕴。中国的文人墨客,他们与建筑似乎天生就具有不解之缘,因此,在所营造的亭台楼阁中,便有着他们耐人回味的传奇色彩。
-
手绘中国民居百态尚金凯 编著其实每一个专心画津门洋楼的人都是因某些情节而拿起笔来的。我是其中一个,虽不典型,却很真实。那还是30多年前,也就是刚上初中的时候,我认识了第一个称得起教美术的老师,也是我的启蒙导师,她只身一人住在睦南道的一个独门独院里。现在我只记得那座小楼的房间很多,院子很大,树很高。每逢假期,她就把我们几个她认为画得比较好的学生邀请到她的家里去住。我们在那里画画,她给我们做饭、切西瓜、讲故事、看画册。那些书是当时书店里无法见到的,所以我们比同龄的孩子提前认识了鲁本斯、哥雅、丢勒、列宾等,更多了解的还是她老师徐悲鸿先生的作品和故事。有时她还带我们去转五大道,领我们到解放路77号看画展,然后去滨江道的新中国文具店买画具。现在我的老师已经故去了,但我忘不了她传授给我们的艺术思想、美术技法、做人的道理;同时也忘不了吃住在她家里的那些情节,忘不了无轨电车转过弯消失的心情,忘不了雨滴落在房檐上溅起的水花,忘不了从百叶窗的缝隙中传出的提琴与草丛里的蟋蟀交织在一起的和声,忘不了秋风吹落的梧桐树叶铺满路面的街景……
-
手绘中国民居百态彭军,赵世勇 编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每每颂吟着白居易的这首千古名句,总会把我们的思绪引到那风景如画的江南古镇和隐隐回绕的亭榭水乡……那里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小桥流水、曲径回廊;吴侬细语、江南丝竹,可谓如诗如画、别有韵味。散发着浓郁的江南文化的乌镇,可以说是江南古城的缩影。踏着清冷的石板,信步于幽深的街巷和古老的民居中,你就会觉得自己好像走进了一部地域文化的线装书,让你在淡泊、幽思中品读。被誉为神州第一水乡的周庄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桥街相连,依河筑屋,小船轻摇,绿影婆娑。虽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老街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
手绘中国民居百态张兵,赵世勇 编著品读徽州徽州的民居建筑是徽州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说起徽州,去过的人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那洁白的高墙、沉稳的黑瓦、飞挑的檐角、鳞次栉比的兽脊斗拱以及高低错落、层层有致的马头墙。从远处看,一堵堵翘角的白墙被黑色的小瓦勾勒出一幢幢民居的轮廓,像一幅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又像一幅幅现代的构成作品。那层层有致的黑、白、灰,使我想起上大学时画的构成作业。漫步闲游于山中,穿行探寻在古巷,随时随地都能品读那浓浓的画意和醉人的诗隋,有山灵、有水秀,难怪人们把这里称为“中国画里的乡村”。第一次到徽州,最先到了黟县的南屏村,住进了“小洋楼”。初听有点怪,怎么中国风格的建筑被称为“小洋楼”呢?后来打听才得知,小洋楼是清代一徽商所建。此人经商广东,见外国人的洋楼建筑很是喜欢,萌生模仿之意,回到南屏后,就有了这个“小洋楼”。在“小洋楼”的屋顶上有个凉亭,站在凉亭上可以将全村的风貌尽收眼底。无论从哪个角度观看,你都会觉得那是一幅完美的绘画作品,让人感动不已。徽州古民居建筑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处于南北两大建筑风格的交会处,受到了各种地域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在徽州,木雕、石雕、砖雕最为出名,被称为“徽州三绝”,无论是门坊、门罩、漏窗,还是窗槛、裙板、窗扇,其雕刻都非常的精美。在黟县有个卢村,这里有一座被称为“中国第一木雕楼”的“卢村木雕楼”,堪称徽州建筑中木雕的经典之作。徽州建筑的代表当属宏村民居建筑群了。可以说,宏村的建筑是一个历史时期社会文明的象征和一段社会生活的缩影,展现了当时徽州人居文化的精髓,对于现代建筑设计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走在宏村的街巷中,你会看到各家各尸皆有水道相连,汩汩清泉从各家潺潺流过,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一切都是那么古朴优雅和休闲静谧,常常有一阵莫名的感动,仿佛自己已经融入到了建筑之中,又仿佛在展读一幅宗族繁衍生息的历史长卷。由于工作原因,这些年经常带学生去黴州地区写生,每次去的时候都会兴奋异常、感动无比,感觉这些建筑是你永远也表现不完的主题。此书收录多位画家描绘徽派建筑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是对徽州建筑文化的真实感受,希望对大家了解徽州建筑文化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当然,你要是想全面感受黴州的建筑文化,就必须将自己置身于这神奇的古村落之中去慢慢地品读。
-
手绘中国民居百态杨北帆 编著在电脑绘画成为建筑设计界主流绘图方式之后,徒手画是否仍有自身独特的作用呢?笔者个人认为,它至少还有如下几方面的作用。一、记录作用照相机和摄像都不是万能的,在参观建筑和参观设计展览时,如要记录参观内容,而主管方面不允许拍照,或光线太暗无法拍照,便需要徒手画来发挥作用。再者不论能不能照相,如欲记录连续性的建筑布局,非徒手画不可。二、表现作用电脑绘图也不是万能的,如有一些设计布局需要用类似中国传统的散点透视来表现,或当你想360度地完整表现一个宽大的中庭时,透视法则就无能为力了,而电脑目前在技术上只能执行透视法则。三、精神作用前两项偏重于技术方面,徒手画必然地还有精神作用。用一句老话说,不时画一画徒手画可以陶冶性情,就如虽非著名书法家、画家,可也要写写大字、画画国画一样,成果并非用来卖,而是在写与画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愉悦,何况徒手画永远有它自身特殊的一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