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
-
苑囿哲思 园易刘庭风 著《易经》是中国哲学的基础,它比宗教更客观地认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本书把园林的易表达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初级阶段指象天法地和比物拟人的模仿规划和设计。象天指象征古天文学的星象:三垣、北斗七星(九星)、二十八星宿、文昌星、银河、日月;法地指象征中国地理形胜:五岳、四海、四渎;比物指象征人类生活生产的用器、利器、贵器,如:城池、玉器、弓箭、文房四宝等;拟人指象征人体结构和形态:骨胳、四肢、七窍、五感、经络、血脉、皮肉、发肤。中级阶段是易学的原理和操作,讲究阴阳、五行、八卦等基本概念和图式化的规划设计应用。高级阶段指应用自然气论与人类命运之间的共同体理论,进而在强化龙脉、水门、护砂、朝阳等环境要素作用时,形成了负阴抱阳、藏风聚气的胎息和穴居理论。在江南园林中,吉凶数理体系的数术与人居的空间结合,试图解释和改变不可抗拒的自然命运。哲学的思索和探讨,演化为法式和图式,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非理性、准科学性,以及强烈的地域人文色彩,作为民族文化值得研究和保护。
-
天才的世界 文艺复兴与巴洛克建筑陈文捷 著历史给我们留下很多可资借鉴的东西。我们学习历史,不仅仅是要去瞻仰那些在历史夜空中耀眼夺目的明星,也是要从无数平凡而微弱的闪烁中去捕捉合作和智慧的光芒,更是要去寻找那些错误和教训的黑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天才的世界:文艺复兴与巴洛克建筑》是一本为建筑、规划和设计专业人士,以及广大艺术爱好者而著的有故事的欧洲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建筑史。《天才的世界:文艺复兴与巴洛克建筑》将为您详尽介绍15-18世纪意大利、法国、英国、西班牙、葡萄牙、德国、奥地利和俄罗斯等国的建筑历程,为您讲述布鲁内莱斯基、阿尔伯蒂、伯拉孟特、米开朗基罗、帕拉第奥、贝尼尼、博罗米尼、小芒萨尔、勒·诺特尔、雷恩和诺依曼等这个时代伟大的艺术巨匠,以及美第奇家族、尤利乌斯二世、路易十四和彼得大帝等这个时代了不起的艺术赞助人的传奇故事,为您打开通往天才世界的探奇之门。《天才的世界:文艺复兴与巴洛克建筑》配有470幅精美的插图辅助您的阅读。
-
上海绞圈房揭秘朱亚夫,娄承浩 著石库门是近代上海的老房子,绞圈房是上海真正的本地老房子。可惜由于种种原因,上海绞圈房一直默默无闻,以致到了濒危阶段。《上海绞圈房揭秘:真正的本地老房子》一书探讨了上海绞圈房的来历,阐述了绞圈房的建筑和审美特征,分析了绞圈房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介绍了绞圈房的历史分布和亟待保护的现状。这是一本全面系统介绍上海绞圈房的书籍,由从小出生于绞圈房的作家和高级建筑师执笔撰写,前有两位建筑界专家写的序文,后附有10多位上海绞圈房主人和家属的亲历文章,在知识性的基础上,又更添真实性。全书近10万字,近百张图片。 绞圈房是正在消失的特色建筑,也是不该忽略的文化记忆,需要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
-
重塑经典侯建设本书是作者近10年来在历史、文物保护建筑修缮工程方面技术理论的研究与方法总结,包括其先后主持、参与过的上海外滩1号、2号、3号、14号、18号、19号、20号、23号、圣三一教堂、河南路桥、东海大楼、大光明影剧院、复旦子彬院、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等历史文物建筑保护技术方案的编制与实施,对历史文化风貌区内保留、保护建筑保护方案策划、技术工艺研究;保护建筑文化符号的确认、记录及恢复与复制;结构安全性的检测;结构拆除、加固方法等方面有一系列的创新成果。同时,书中还包括部分作者关于意大利、法国等欧洲国家考察历史建筑保护的报告和思考。中国当代-历史建筑保护与技术应用:专著
-
结构的几何语言华诚羚《结构的几何语言》详细介绍了作者近年来探索研究新型结构的历程和成果,讲述了他们的结构设计理念。他们的研究致力于探索具有规则几何特性的结构形态,揭示这种结构的内在组合规律以及空间特征。这种新型几何结构以简单、集约和高效的可持续构建方式挑战现有的建造方式和手段。这种结构设计采用了一种新的受力结构体系,并且在空间中呈现特有的周期性秩序,具有独特的美感。《结构的几何语言》中展示了丰富的设计作品,这些新颖美观的作品都是作者与学生一起设计搭建完成的。
-
中国太极星象村古民居壁画吴剑梅,鲍仕才 著《中国太极星象村古民居壁画》通过对中国太极星象村俞源的50多幅古民居壁画进行进行系统研究,介绍了俞源村及其姓氏来源,俞源村古民居,壁画的空间布局、样式、特点及不同题材壁画释义等方面内容;从生活美学、壁画艺术的角度出发,将艺术作品与地方历史人文、民俗文化相结合进行研究。
-
重华宫成都博物馆,故宫博物院2016年,故宫博物院与成都博物馆合作推出“盛世天子:清高宗乾隆皇帝特展”,吸引了63万人次参观,在成都激起“清官文化热”。2019年金秋十月,故宫博物院再次携手成都博物馆,举办“走进重华宫”特展。不同于上一个以人物串联展览的思路,“走进重华宫”是以宫殿的建筑格局为线索,引导观众去探索和发现这一不为外界熟知的皇宫内院。本展精选故宫博物院旧藏清代文物精品88件/套共100件,从序厅至“崇敬殿”“重华宫”“翠云馆”及“漱芳斋”,共分为五个单元,展示了乾隆皇帝登极后的皇权,居藩时的伉俪情深,君臣间文学酬唱与艺术鉴赏的闲情逸意,乃亲颐养、演剧娱乐等内容。重华宫位于紫禁城西六官以北,御花园以西,为乾隆皇帝的藩居潜邸。“重华”之名,源自《尚书·虞书·舜典》:“若稽古帝舜,日重华,协于帝,溶哲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取义“此舜能继尧,重其文德之光华”。乾隆皇帝以此命名其潜邸,意在希冀自己也要像舜一样,继承其父祖康熙、雍正二帝的功德,建立累世升平。重华官建筑严整有序,自成一体,室内陈设精雅别致,布局分割巧妙,功能完善,曾是乾隆皇帝新年宴赉群臣、元旦受贺、茶宴赋诗联句、赐宴蒙古回部以及观戏娱乐等活动的重要场所。由于重华宫并未对外向观众开放,故长期以来外界对这一区域知之甚少。人们只能从影视作品中猜测它的庐山真面目。2018年,重华宫区域迎来大修。为对古建筑进行研究性的保护与修缮,该区域内的可移动文物被全面撤移。故宫博物院利用这一机会,将撤移的文物进行整合与设计,以展览的形式将重华宫介绍给世人。重华宫这一原状式展览是故宫博物院推出的全球巡展项目,此次在成都博物馆的展出是其与国内观众的首次见面。展览不仅表现了乾隆皇帝个人的审美理想和生活趣味,亦浓缩了清代宫廷建筑装饰的特色和内涵,更是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化缩影。愿以此展为契机,用中国古代文化之菁华,飨馈蓉城观众及五湖四海之宾朋。
-
民居 聚落季富政季富政先生从美术、语言文学专业的造诣出发,涉猎建筑。长期以来,他在教学之余,致力于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研究,萃心积虑,孜孜不倦,不顾严寒酷暑,博览群书,亲身实践,足迹遍及全川。他积累了大量地方建筑的形象素材,收集了有关当地传统文化的丰富史料,其中速写、图片逾百上千,行文、畅论过数十万字,为四川地区地方建筑文化特色的形成及其发展过程提供了有形有象的依据,发表了有情有理的见解。《民居·聚落:西南地区乡土建筑文化》特色:一个特色是他立足于文化来论述建筑,这是探索建筑发展的深层次构想和举措。第二个特色是他把有些文章论述的中心摆在一些人想做却很少做到、很多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听起来似乎很普遍,但又说不出个道理的内容上。第三个特色是他把建筑、建筑环境和形象绘画结合起来,建筑和建筑环境总是作为人的视觉对象而存在的。
-
章贡聚居 筑苑蔡晴,姚錻,黄继东写作本书的目的,是对江西客家建筑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梳理。客家建筑的研究肇始于20 世纪50 年代,刘敦桢先生在《中国住宅概说》一书中首次述及了福建永定一带的客家民居。此后陆元鼎先生、黄汉民先生等多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客家建筑的整体风貌及主要类型,如围垅屋、福建土楼、五凤楼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8 年7 月,46 处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江西紧邻闽粤,亦是客家移民的重要居住地,保留了丰富的客家建筑遗存。20 世纪80 年代初,黄浩先生等学者开始研究江西民居,报道了赣西山区的一些客家民居实例。20 世纪90 年代以后,万幼楠先生等学者对赣南历史建筑进行了持续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赣南围屋成为赣南客家建筑的代表。但总体而言,江西客家建筑的调查和研究相对滞后。出现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受到现代行政区划的限制。一直以来,主流观点均认为赣南是客家人在江西的主要居住地,即现代赣州市所辖15 个县市的范围。实际上江西客家移民分布大大超出赣南,吉安市所辖遂川县、万安县;抚州市所辖广昌县;宜春市所辖铜鼓县;九江市所辖修水县等地,历史上都是重要的客家移民聚居地,但因为行政区划的原因,人们常将这些地方的民居划入江西主流的天井式民居。出现滞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江西的客家建筑多分布于边远山区,其聚居地常有“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建筑风貌十分简朴,木结构做法简单,装饰也不及江西主流煊赫华丽,一直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尤其是赣西北地区的客家建筑,至今罕有人调查研究。客家人在江西的分布南至省域东南角的寻乌县,北至省域西北角的修水县,跨越了2 个经度和5 个纬度。尽管地域分布如此分散,他们却一直保留着古老的乡音和习俗,又努力适应迁入地的自然和社会文化环境。他们崇宗敬祖,强调以血缘为纽带是聚族而居的根本,基于居祀合一又分立的聚居观念,创造出类型多样的民居样式。建筑布局以迎山接水的方式与环境对话,通过灵活巧妙地设置建筑方位以及大门、晒坪、池塘等设施,与其周边的龙脉、案山、左右砂山、河流等取得某种呼应关系,构成极有价值的文化景观。自然环境与家族组织的和谐共生是江西客家建筑的核心价值。本书作者几年来一直试图突破行政区划的界限,以移民迁徙路线、客家方言分布图谱为线索,在江西省域范围全面展开对客家建筑的调研。特别感谢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去追寻江西境内客家先民们迁徙的足迹,了解他们的习俗,记录他们的建筑。值此完稿之际,我们诚挚感谢本书编辑孙炎、李春荣在写作过程中的督促和鼓励、完稿之后的编辑和校对,诚挚感谢中国民居大师戴志坚教授、陆琦教授对写作提纲的指导。在整个调查过程中,我们多次得到素不相识的客家乡亲的热情接待,给我们带路,介绍当地文化历史,甚至留我们在家吃饭、给设备充电。今天部分山乡仍可见到仍身着传统服饰、头带冬头帕的客家妇女,吃到正宗的黄元米果、擂茶等客家美食。至于日常饮食,有的地方酸辣爽囗,有的地方素净鮮甜,与江西主流饮食文化有明显差异。总之,希望这本书能吸引您到客家人聚居的赣南及赣西山区来做客。 蔡 晴2020.1.6
-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著这是梁思成先生所著的关于中国建筑特征的经典通俗读本,一本让年轻人都能读懂、爱读的关于中国古建的书。梁思成先生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学者”。本书通过精心编排和挑选,让读者在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文化、风格演变的过程有整体的印象和了解的同时,更能体味到建筑中所蕴含的历史与美学,以及一个建筑大师,对于建筑美学、历史与人文的理解与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