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艺术
-
书刻相对论胡川隆 编“刻道”新说与书法传统的辩证统一关系,新时代汉字艺术演变发展的新形式新成果。图文并茂,展现“留墨石刻”面貌;刀笔相对,探寻“龙华刻道”真谛。作者胡川隆自幼酷爱中国书法,长期从事汉字艺术、“刀笔合一”的实践和基础理论研究,在大理石上由传统刻字换新为留墨石刻技艺,先后创立乐帮龙华留墨刻石社、上海刻道书画院,《解放日报》报道曾赞誉留墨石刻充分体现了上海科技文化发达的特征,曾获上海市优秀发明奖。留墨石刻于2007年列入徐汇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书收录作者关于非遗项目留墨石刻、书法、传拓等研究文章和相关媒体报道,并配有数十幅非遗留墨石刻作品,是作者在留墨石刻方面研究成果和报道的一次汇集。
-
公共艺术与雕塑于猛 著本书从艺术设计思维与创意、公共艺术运作机制、公共建筑设计、雕塑艺术设计、动态雕塑创作、园林景观雕塑等方面出发,无论是内容的讲解,还是所举例子,都是充满探索性和研究性的,使人感到意味深长,回味无穷。本书充分体现新时代气息,将新颖的理论与翔实的实践案例相结合,突出内容的先进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对于广大学习者,尤其是从事艺术设计教学的工作者,都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
泥塑基础教学陈宏践,王海同,郑敏,吕学晶 编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自成立以来,泥塑课程一直是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本书围绕着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的泥塑教学大纲展开,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泥塑准备,主要是对进入泥塑课程学习前的工具、设备等基础内容的介绍;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是对头像、胸像和人体的泥塑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是以实际泥塑教学大纲为依据,按照目前雕塑专业泥塑基础教学的实践方法与步骤进行编写,内容包括了教学大纲、教学重点解析、主干课程步骤示范、作品范例解析与经典作品鉴赏等。本书是对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完整性与科学性兼具的泥塑基础教学体系进行的系统总结与展示,实操价值较高。
-
剑气箫心沃兴华 著2019年是农历己亥年,沃兴华先生以龚自珍的诗为书写内容,创作了一个系列性的“大作品”,从年初到年末,共创作四百余件作品,并从中遴选出约七十件,合为“沃兴华书龚自珍诗选”。作品之外,有前言及《龚自珍与书法》二文,既可帮助读者理解这批作品,又大大丰富了本书内容,使之展现出理论与实践互动的效果。全书内容包括:1.前言,分为“为什么要选龚自珍诗”“什么叫大作品”“书名的由来”三个方面;2.《龚自珍与书法》专题论文,主要论述龚自珍的书论及其书法实践;3.作品,即沃兴华书龚自珍诗选,约七十件,有释文,无注解。
-
像虔蒋忠来 编造像泛指各类崇拜的神像,属于宗教艺术范畴,它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持续的改革开放,经济繁荣发展,造像艺术品市场在不断地升温,也不断刷新成交量和价格记录,造像以其深厚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也逐渐被艺术品收藏爱好者作为家居摆件装点自家的书房和客厅,追求艺术氛围和文化品位,艺术品市场更是受到了强力的追捧与关注。因此,如何欣赏收藏造像,成为当下很多造像艺术爱好者和艺术品收藏家关心的话题。《像虔(中国古雕塑艺术精选)》共收录了唐、宋、元、明、清各时期60多件造像,多以木造像为主,也有夹芝造像,题材比较丰富。为了让更多的朋友能共享和感受中国古代造像艺术之魅力,蒋忠来先生携朋友们以多年旧藏,整理成册著书立说,编写《像虔(中国古雕塑艺术精选)》一书,旨在对古雕塑造像加以保护、研究、学习、传承、推广。他自己摄影造像作品进行编写,花费大量心血,恭请同好及朋友们鉴赏,不足之处也请提出宝贵意见。
-
中国地质大学未来城校区浮雕作品集龚斌,彭静 编本书是针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来城校区景观艺术表达的需要,展现“至善桥”和“观水桥”栏杆立柱浮雕创作历程的艺术作品集,为精装彩色画册形式。“至善桥”栏杆立柱浮雕题材取自十二个与地球生命起源及延续相关的片段,包括“生命的起源”“生命大爆发”“植物登陆”“脊椎动物陆地进军”“恐龙时代”“中生代·鸟的诞生”“哺乳动物的出现”“被子植物的诞生与繁盛”等。“观水桥”栏杆立柱浮雕则以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科研究、户外运动、登山、攀岩及社团文艺活动等为表现对象。所有浮雕画面均由地大艺术与传媒学院教师指导,辅导学生完成。书中详细展示了每幅作品的创意说明、灵感素材、创作初稿及定稿,并有大幅图片可供观赏,体现了中国地质大学极富魅力的校园文化。
-
无定形伊夫-阿兰·博瓦 著本书是一本有较高专业性的艺术理论书籍,源自1996年在蓬皮杜中心举办的展览《无定形》,内容是对画展上画作内涵进行阐述说明。“无定形”这一概念、画展以及文章,均受惠于二十世纪法国哲学家乔治·巴塔耶的思想。 此画展的艺术品表现手法前卫,含义较为晦涩,对观众的视觉感受和艺术理解力有较大冲击力,也是一种审美挑战。书中内容涵盖二十世纪以来欧美一些著名思想家的观点,如雅克·拉康、让-弗朗索瓦·利奥塔、雅克·德里达、茱莉亚·克里斯蒂娃,以及弗洛伊德、本雅明、马克思、黑格尔等,也涵盖了现代艺术的历史及其反响,包括未来的指向。特别适合艺术工作者和爱好者阅读。
-
寿山石韵寿山石韵编委会 编此书为“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寿山石韵艺术大展”的参展作品集,全书以寿石呈瑞、天工意匠、焕彩争辉、金石传情、守正创新、寿山石大事记六大篇章,全面系统地对寿山石雕刻、技艺、传承等方面进行梳理。作品集通过近200件古今寿山石经典之作,全景式展现闽地千年寿山石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外延。作为礼赞新中国的献礼之作,此书特别呈现寿山石传统雕刻艺术与重大红色历史题材创作融合,以及改革开放后新一轮发展中寿山石创作丰富多彩、多元并存的时代风貌。
-
英雄丰碑张雯,徐新红 编岁月不居,精神永驻。“画说”系列丛书,早从1950年莫朴先生的《入党宣誓》算起,跨度近七十年。以艺报国的初心未变,重视语言研究的特色亦不改。黎冰鸿先生的《南昌起义》以浓重、明亮的色彩,再现革命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首枪的时刻,那个场面也被广泛地认同为历史的现场,留在国家博物馆与人们记忆中。全山石先生的《井冈山上》以中国山水的烟云之法,表现井冈苍茫、队伍激昂的景象;《英雄赞歌》用红色天空塑造国歌召唤下的人民英雄群像。何红舟、黄发祥的《启航》在那窄窄的船头上,戏剧性地刻画了一个意味隽远的历史现场。井士剑的《铁索英魂》,突出浓烈的色彩,以夸张的用笔,再现这场血与火的战斗。这些画卷因几代创作者的年岁不同,与战火往迹的距离不同,其语言特色亦有不同,但始终有一种极具表现力量的绘画意涵贯穿其中。这种意涵面向动人往迹,总有一份特殊的丰盈。敢令凡常事物,尽变洒红的牲物;敢令日常景象,尽变荆花乍放、棣萼生光的难忘现场。这种语言的根性源于古典艺术的宏博苍茫,又深深地根植于时代的生机活力之中。这些艺者用真诚来再现历史,又用澎湃的激情呈现一种艺术的启蒙力量。这种重语言的传统延续已久。其中总包含一种诗性的幽微与人性的广大。在《延安火炬》中,蔡亮、张自薿先生以星夜里的火龙塑造人民的胜利;肖峰、宋韧的《拂晓》,真正的主人公是前排的老战士和小兵,他们互相依偎的身姿,既叙人情,又树铁律;杨参军、孙景刚等的《民族脊梁》,把历年的英模刻画成可爱可敬的中国人的代表……所有这些人物的镌刻中都流淌着一种人世间的情怀。重形象刻画,以求削外鐻之神;又得心应手,存持天然之韵。这份艺者的清明和适度,成就那种蓄涵气韵的艺格,织筑成一个学院的诗性之迹。
-
水迹剞劂陆放 著该书稿为中国版画家陆放编著的水印木刻技法教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讲解了水印木刻的特点、材料、工具、操作过程以及技法,并通过具体案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涌金良宵》和《西湖春雨》两幅作品的创作过程,每一幅作品的创作过程都分为25个步骤,创作过程中的技法和要领都一一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