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
-
外国歌剧重唱经典周小燕主编;周枫译编周枫先生长期以业始终以饱满的热情、认真负责的精神致力于西洋歌剧、歌剧中的咏叹调以及艺术歌曲等唱词的条配工作,对我国声乐教育和演唱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分有益的作用,他和朱小强译编的五本《外国歌剧选曲集》,已成为声乐师生们案头琴上常见甚至是必备的乐谱,其影响极为深广。最近,周枫先生又在这一套用于独唱的《外国歌剧选曲集》广获好评的基础上,再接再励地将西洋经典歌剧中的约五十首重唱曲也翻译了出来,并精心地使译词与音乐旋律相适应,做到可以上口的演唱。
-
南戏与传奇研究徐朔方,孙秋克编本书包括:南戏之渊源及时代、戏文的起来、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昆山腔分布概况、试论明清传奇的用韵等研究文章。
-
桃花扇(清)孔尚任 著《桃花扇》是清代传奇的代表作。《桃花扇》一剧通过复社文人侯朝宗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南明弘光朝覆亡的历史,所谓“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此剧根据的史实大约从明朝崇祯十六年(1643),到清朝顺治二年(1645)止,以李自成起义攻下北京、崇祯皇帝自缢煤山始,以清朝顺治皇帝征求山林隐逸结,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各种复杂矛盾,意图揭示弘光王朝覆亡的原因,使广大读者明白弘光朝覆亡的历史教训,即所谓“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
-
牡丹亭(明)汤显祖 著《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这时作家的思想和艺术都已经成熟。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节。《牡丹亭》在《惊梦》《寻梦》《闹殇》各出的宾白中还保留了话本的若干原句。在小说中,杜丽娘还魂后,门当户对的婚姻顺利缔成;而在戏曲中,汤显祖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创造性劳动,把小说中的传说故事同明代社会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它具有强烈的反礼教、反封建色彩,焕发出追求个性由的光辉理想。女主角杜丽娘是古典戏曲中最可爱的少女形象之一。出身和社会地位规定她应该成为具有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她的人生第一课是《诗经》的首篇《关雎》。传统说法认为它是“后妃之德”的歌颂,是最好的闺范读本。她却直觉地认出这是一支恋歌。在婢女春香的怂恿下,她偷偷地走出闺房。“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笼罩着封建礼教气氛,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眼睁睁地看着青春即将逝去,她却无能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炽热的感情压制在心中。汤显祖没有因袭前人小说戏曲中一见倾心,互通殷勤,后花园私订终身的手法,而安排杜丽娘在游园之后和情人在梦中幽会;幽会以后,接着描写她第二次到园中《寻梦》。《惊梦》和《寻梦》是杜丽娘郁积在心中的热情的爆发,也是她反抗现实世界的实际行动。《牡丹亭》的感人力量,在于它具有强烈地追求个性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浪漫主义理想。这个理想作为封建体系的对立面而出现。善良与美好的东西都属于杜丽娘。汤显祖描写杜丽娘的美貌很成功,而描写杜丽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牡丹亭》写出,她不是死于爱情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通过杜丽娘的形象,《牡丹亭》表达了当时广大男女青年要求个性解放,要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
惊鸿记 盐梅记(明)佚名撰;康保成点校(明)佚名撰;康保成点校在以唐明皇、杨贵妃爱情故事为题材的戏曲中,《惊鸿记》是一部重要作品。它以梅妃为女主角(旦扮),以杨贵妃为较次要的角色(贴扮),从而将一幕幕古代帝王后妃间的[三角恋]场面呈现在读者与观众面前。
-
长空铸剑王玉彬,王苏红著编辑推荐: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强档播出,二十二集电视连续剧。新装备旧观念的碰撞,展现空军跨越式发展的阵痛与崛起。爱情、亲情、友情,展示中国当代军人的情感路程。长空铸剑,尽现空军将士新军事变革中拼博奋进的风采。电视连续剧《长空铸剑》根据曾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的小说《惊蛰》改编而成,是空军中央电视台、中视股份有限公司和长影集团联合打造的一部军事题材力作。该剧以空军转型建设和跨越式发展为背景,围绕新装备与旧观念、提高战斗力与保证安全、"练为看"还是"练为战"等矛盾,展开了一个装备"蓝鲨"战机航空兵师进行训练改革的故事。它从多侧面反映出空军部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强军事斗争准备的战斗风采,充分展现了空军广大官兵思变革、强素质、谋打赢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和崭新的精神风貌。该剧在展示空军官兵事变革的同时,还细腻描写了当代军人真挚的爱情观、亲情观和友情观。书中实拍的大量新型战机,战姿威武,气势磅礴;浩瀚长空,场面恢弘;该剧的演员阵容强大,个性鲜明,他们
-
男高音咏叹调尚家骧,邓映易译配;邓欣欣编辑整理这本集子里收有61首咏叹调,其内容多姿多彩,各有特色。其中《梅菲斯特费勒》中浮士德的终场独白《死亡将来临》和《穿过田野》在国内尚属首次出版。此为钢琴伴奏谱。
-
我的父亲梅兰芳梅绍武著在我的心目中,梅兰芳是中国京剧以及中国传统戏剧的代表,是不容置疑的事情,因为我认为,梅兰芳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地位、在中国戏剧艺术中的地位,是历史确立了的。中国的传统戏剧艺术源远流长,远古已有其萌芽,形成于宋元,至近代大成。中国的戏剧,走的乃是综合的路子,可以说中国传统的各种艺术部类都可以在中国的戏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中国的戏剧,在艺术领域,有如大海,百川汇集。当然,“分析”与“综合”在艺术发展中也各有千秋。西洋的戏剧,原本也有相当的综合性,希腊悲剧大概也是载歌载舞的,可是后来的发展,逐渐相互剥离开来,形成歌剧、舞剧、话剧三种比较独立的艺术部类,于是乎歌唱-舞蹈-语言三个方面都有了相对独立的发展,各自达到很高的水平,这是不能否定的。”。中国传统戏剧艺术的代表梅兰芳,也是一位海纳百川式的艺术巨匠,他或许可以说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如同我们哲学里常说的像亚里士多德、黑格尔那样的人。这样的人,即使是在我们这样兼容性很强的国家,也还是不可多得的。我们知道,梅兰芳具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在戏剧方面,固然“文武昆乱”不挡,在他的提倡下,濒临衰颓的昆曲得以恢复存留,他的《游园惊梦》至今仍是典范,有录像长存于世。记得40多年前在中国戏曲研究院举办表演艺术研究班,汇集了全国众多地方剧种的演员,相互观摩演出,切磋技艺,盛况空前,这固然是当时的政府政策好,但也和当时作为该院院长梅兰芳的艺术胸怀之宽大密切相关。再者,梅兰芳的书法和绘画的造诣,也是公认的,有他大量的作品,垂范后世演员。从社会文化本身来看,梅派艺术的崛起,正当中国文化变革转型时期,中国传统文化面临严重的挑战,梅兰芳在自己的戏剧领域,勇敢地而且兴致勃勃地迎接着“西学(西艺)东渐”的浪潮。我们从绍武先生两集《我的父亲梅兰芳》中可以读到有关梅兰芳旅欧、苏联和日本的盛况,他所到之处,受到的欢迎和得到的荣誉,足以令每个中国人感到光荣,他和当时享誉世界现已载入史册的多位大艺术家的切磋交流,足资我们后世艺术家经久学习。梅兰芳重视学习西方艺术的长处,为广泛吸取,做过不少的尝试,也编过一些新戏,以丰富传统的剧目。而他的目标,仍是要把种种西洋的艺术因素,纳入中国戏剧的大海中,把西洋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在精神上贯通起来,使之融为一体,自然就不会采取生搬硬套的简单做法。吸取西洋的艺术是为了丰富“自己”,使“自己”更加“博大精深”。然而,梅兰芳在自己的艺术领域里所做的工作,一度不被当时文化精英们理解,这种情形也是当时的历史环境的产物。<
-
瓦格纳(法)菲利普·戈德弗鲁瓦(Philippe Godefroid)原著;周克希译编辑推荐:发现之旅。他的一生屡屡处于崩溃的边缘,每回都是冥冥中的命运之神奋力解救了他。当德意志被一个躁动、神秘、工业化的摩登世界唤醒之时,他将十九世纪的音乐素材搜寻殆尽,一心只想能创作出一部艺术杰作,把民族起源的那些神话故事传说,搬上他的剧院舞台。
-
中长篇大书下。第六卷雷恩洲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