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
-
中国京剧史马少波等主编;胡冬生等卷主编本书目录简介:第一编 京剧孕育形成;第二编 京剧逐渐成熟;第三编 人物;第四编 京剧的鼎盛时期;第五编 战争年代的京剧等。
-
中国京剧陈多,叶长海等主编本书搜集刊录了本世纪,特别是近五十年中具有代表性的京剧剧目、角色和演员的剧照,期望通过鸟瞰式的展览,帮助读者对中国京剧艺术取得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适量介绍中国京剧艺术原理、演艺特点和有关知识,希望在理论上对读者有所助益。
-
中国藏戏艺术刘志群主编;西藏民族艺术研究所编本画册内容包括藏戏源流、剧种流派、表演艺术、角色行当、脸谱面具、音乐唱腔、舞台美术、服装道具、演出具目等11大类,全面反映了近年来藏戏研究的最新成果,书中收图片600多幅,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美仑美奂
-
马连良唱腔选集马连良演唱;张慧等编记录、编辑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先生的唱腔艺术,把《马连良唱腔选集》奉献给广大京剧艺术爱好者,尤其是崇敬马派艺术的人们,这不仅仅传播了马连浪演唱艺术的卓越成就,保存了民族戏曲文化的遗产,而且也还表达了群众纪念他、缅怀他的心愿。
-
上海沪剧志汪培等主编;上海文化艺术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沪剧志》遵循“存真、求实”原则,实事求是地记述沪剧事业的历史和现状,贯通前后,详今略古。《上海沪剧志》立足上海市,记述本市市、区、县的沪剧团体,略及建国后从本市去江苏省落户的沪剧团。《上海沪剧志》上溯发端,下述发展。上限不定,下限为1995年。《上海沪剧志》采用述、记、志、表、录等体裁,以志为主。设概述、大事记和机构团体等12章。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辅以纪事本末体。
-
湘剧音乐概论黎建明著本书是从研究的角度出发的,其目的是通过这种方法把古老的湘剧音乐艺术做一全面的归纳与剖析,使之更系统、更具理论化,以此把湘剧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进一步推向社会,面向观众,使湘剧之花在百花园中更加灿烂夺目。
-
戏剧概要杨建文著本丛书写作原则是通畅易晓,饶有情味,追踪语言和文学的最新发展,突出著者的独到心得,对所论专题,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提供基本的框架,并激发读者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
东篱采菊项晨,韶华著中国戏曲艺术绚丽多彩、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和历代戏曲艺术家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自成体系的艺术奇葩。正由于它博大——具有三百多个剧种,精深——奥妙的综合艺术体系,所以若想以个人之力来进行全面的中国戏曲知识的介绍,实在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就己之所学、所知、所长者而为之。本章介绍了京剧知识的部分内容。
-
琵琶记(明)高明撰;蔡运长注《琵琶记》 元·高明作。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共四十二出。剧情是: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新婚不久,恰逢朝廷开科取士,伯喈以父母年事已高,欲辞试留在家中,服侍父母。但蔡公不从,邻居张大公也在旁劝说。伯喈只好告别父母、妻子赴京试。应试及第,中了状元。牛丞相有一女未婚配,奉旨招新科状元为婿。伯喈以父母年迈,在家无人照顾,需回家尽孝为由,欲辞婚、辞官,但牛丞相与皇帝不从,被迫滞留京城。自伯喈离家后,陈留连年遭受旱灾,五娘任劳任怨,尽服侍公婆,让公婆吃米,自己则背着公婆私下自咽糟糠。婆婆一时痛悔过甚而亡,蔡公也死于饥荒。而伯喈被强赘入牛府后,终日办思念父母。写信去陈留家中,信被拐儿骗走,致音信不通。一日,在书房弹琴抒发幽思,为牛氏听见,得知实情,告知父亲。牛丞相为女儿说服,遂派人去迎取伯喈父母、妻子来京。蔡公、蔡婆去世后,五娘祝发卖葬,罗裙包土,自筑坟墓。又亲手绘成公婆遗容,身背琵琶,沿路弹唱乞食,往京城寻夫。来京城,正遇弥陀寺大法会,便往寺中募化求食,将公婆真容供于佛前。正逢伯喈也来寺中烧香,祈祷父母路上平安。见到父母真容,便拿回府中挂在书房内。五娘寻至牛府,被牛氏请至府内弹唱。五娘见牛氏贤淑,便将自己的身世告知牛氏。牛氏为让五娘与伯喈团聚,又怕伯喈不认,便让五娘来到书房,在公婆的真容上题诗暗喻。伯喈回府,见画上所题之诗,正欲问牛氏,牛氏便带五娘入内,夫妻遂得以团聚。五娘告知家中事情,伯喈悲痛至极,即刻上表辞官,回乡守孝。得到牛相的同意,伯喈遂携赵氏、牛氏同归故里,庐墓守孝。后皇帝卜诏,旌表蔡氏一门。
-
京剧音乐百问 京昆曲牌百首万凤姝等编著版权页编者题:万风姝。本书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与你促膝聊天;它运用通俗、流畅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告诉读者有关京剧音乐的知识,从而使读者在观看京剧演出时提高了欣赏品味,更加感受到国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