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
-
中国戏剧起源李肖冰等编本书汇集了本世纪80余年来海内外学者关于中国戏剧起源的部分研究成果。
-
布莱布特论戏剧(德)贝托尔特·布莱希特著;丁扬忠等译本书介绍著者戏剧理论的两个重要方面即“间离效果”和“叙事剧”,戏剧的教育性、娱乐性、共鸣性、戏剧的革新等诸方面。
-
全元戏曲王季思主编编辑推荐:第二卷马致远小传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曾任江浙行省务官,生平事迹不详。《录鬼簿》列之于[前辈已死名公才人]项下,当为元初杂剧作家。《北词广正谱》存其[中吕·粉蝶儿]残曲,有[至治华夷]句。[至治]为元英宗年号,似致远其时尚在人世。著有杂剧十六种,现存《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江州司马青衫泪》、
-
京剧谈往录三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今年是徽剧进京200周年,如果以徽剧、汉调、昆腔等在北京相会合而产生京剧这个新的剧种而言的话,那末京剧绵延200年,繁衍出代代群星,创造出无数优秀剧目,它们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在这期间也有不少戏剧家笔耕墨录,把平时所见所闻星星点点记载下来,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
谭鑫培艺术评论集戴淑娟等编谭鑫培(1847~1917),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本书系统地反映了谭氏的艺术生平和他勤学苦练、继承创新而蔚然成名家的艺术生涯。此外,还有谭氏为人为艺的趣闻趣事,特别是多年来各方对谭的各种评说。
-
京剧知识词典吴同宾,周亚勋主编《京剧知识词典》的增订工作历时三年,终于可以奉献给读者了。增订本删去了原有的异名互见条目约800个。对少数条目的所属部类作了调整。改写了脸谱,砌末,戏班行科、戏箱、扎扮、检场,人物,剧目等部类的一些条目,改写和充实内容的条目约占全书的百分之五十五。演出场所、团体、科班、戏校,流派,历史,著作、期刊、电影,人物,剧目等部类增补了新的条目,约600个。全书共有条目约4300个。增订本将收录条目的时间下限定为2002年12月31日。比如新剧目的上演时间等。只有极少数较为重要的著作和人物的卒年例外。增订本增加了彩色插页的篇幅;行头、化妆、砌末等部类的一些条目采用了插图,以补充文字叙述的不足。为方便阅读,对地名、人名当中之生僻字读法及一些字及词语在京剧界的特有读法,都用汉语拼音予以标明。还增设了附录,收入异名对照表及在中国剧历史上影响最大的科班富连成社师生名录,以供检索。这次的增订,我们尽量放开思路,希望能真正做到“想读者之所想”。然而到底是区区几个人的智慧,能力究竟有限。尤其是采集条目十分困难,而我们又有求全的愿望,这也是《京剧知识词典》增订本的出版一再愆期的原因。在这里,再一次向喜爱这本词典的每一位读者致敬!
-
戏剧美学曹其敏著暂缺简介...
-
论梆子腔常静之著常静之《论梆子腔》一书,从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两个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集中了近年戏曲音乐专家的见解和新发现的史料,由近及远,既有纵向的梳理,得出对梆子腔渊源、流变的分析与认识,探讨了其中的规律;又有横向比较,得出梆子腔剧种之间的共性特征,和各自相异的个性特色。对梆子腔产生地域的考查、论述;对腔调来源的分析;对梆子腔板腔形成的轨迹;对梆子腔流传各地地方化而产生新剧种的规律,都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做了深入一步的探索,得出自己的论断。她的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和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客观精神,使她无论在论点上,方法上都有新的进展。我想《论梆子腔》一书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不仅对梆子腔剧种研究的深化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对其它戏曲声腔的研究,也都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西洋歌剧名作解说张弦等译本书是根据各个不同时期的歌剧历史情况,从日文的名曲解说中精选编译了四十多个作家的一百多部歌剧作品,辑合成一套分上、下两册的《西洋歌剧名作解说》手册,既有作曲家创作背景、又有详细的剧情、乐曲介绍和有关的谱例,目的是让读者了解世界音乐文化艺术中,还有众多的歌剧艺术珍品可供欣赏和借鉴;进一步推动我国歌剧艺术事业的发展。
-
京剧曲谱集成上海文艺出版社编我社历年来的出版的一套《京剧曲谱》,选编京剧著名流派的剧目,按剧目分册出版,内容包括剧本、唱腔谱(其中有的附有琴谱)、舞台调度、锣鼓经等,可和为学习、排演京剧的台本,实用性强,并具有资料价值。它出版以来深受京剧爱好者的欢迎,有的还被戏曲院校作为京剧教材之用。但这套书大部都已售缺,时有读者来信要求重版。为弘扬我国民族优秀文化,光大京剧艺术,满足读者需要和便于保存,我们在《京剧曲谱》原有基础上,略作修订,重编为《京剧曲谱集成》,每集拟选收几个剧目分集出版;此外,还将选编未刊剧目,陆续付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