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
-
戏曲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戏曲研究》编辑部《戏曲研究》,其以戏曲史、戏曲理论研究为核心内容,是国内戏曲研究领域的权威学术出版物。本辑《戏曲研究》包括戏曲史研究、当代戏曲、深度访谈、元代戏曲文化研究专题等五大板块,共收录《“杂剧词”:早期戏剧的书写转向》《清代悟空戏考述》《戏曲现代性创作回顾与反思》《评剧音乐创作的点滴思考——中国评剧院国家一级作曲戴锡英访谈》《元曲接受史的文化阐释与理论构造——美国学者夏颂的学术研究评述》等最新戏曲研究论文十余篇,内容遍及戏曲文献、文物资料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戏曲史的考证,对戏曲作家与学者其人其作品的研究,当代戏曲创作与发展探讨、海外的中国戏曲研究等多方面。
-
戏曲艺术论傅谨在简要叙述戏曲的历史与体裁后,本书分别通过戏曲的构成与形态、抒情本质、程式与舞台表现手法、欣赏与批评等几个部分,深入揭示了戏曲艺术的形态特征和内部规律。作者强调戏曲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广泛影响的民族艺术,提倡以本土文化视野研究戏曲的“国剧本位”研究立场,希望借此建立真正符合戏曲美学特征与内在规律的理论体系。在本书中,作者注重对戏曲艺术感性功能的发掘,试图从戏曲创作者与欣赏、接受者两个维度出发,归纳总结戏曲独特的艺术价值观及审美追求;强调从超文本的层面解读戏曲,将传统戏剧的舞台样式与剧本互相结合予以深入研究,从戏曲的文本与舞台表现两个层面发掘其艺术特征和美学品性,由此体现出本书的理论特色与原创性。
-
广东汉乐大事记钱岩,吴华山广东汉乐是广东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也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保护和发展广东汉乐的时候,需要对广东汉乐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进行一个梳理和回顾。书稿以编年体形式,将广东汉乐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明清至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后、21世纪初至今),介绍广东汉乐的重要事件、传承人物、重要曲目、主要机构等,有助于读者了解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汉乐的源流、发展脉络和发展现状,对发展、保护传统文化提供实践参考。
-
中国舞台上的欧美戏剧演出研究宫宝荣暂缺简介...
-
醉梨园黎羌《醉梨园》为“中华风雅”书系中的一册,是一部系统展现中国经典传统戏曲的著作,作者以扎实的学术基础,流畅从容的笔调,书写了中国传统戏曲的源流、种类、文本和角色行当的历史。作者在展示多年来中国传统戏曲学术研究成果的同时,还阐释了历代戏曲艺术家蕴藏其中的生活与审美经验,从通识性、知识性、趣味性、生活性和可读性出发, 以丰富的戏剧资料与生动的文本及舞台范例为基础,用提纲挈领的纵横笔触书写出戏曲的历史、区域特征、文化面貌及审美意义,使读者在了解中国戏曲书面文字与场上表演发展的同时,能于戏曲的具体百态间感受到中国传统美学的魅力。
-
阳明学时代讲学活动系年吴震 著自孔子揭示其忧患之一是“学之不讲”这一观点以来,在社会上进行讲学便构成了儒学的传统,而将此传统发扬光大,则莫过于近世中国的宋明时代,特别是16世纪阳明学时代更有集中的展现。在阳明学时代,王门诸子推动的讲学已经超越了学术切磋的知识性活动的范围。这种广泛的思想交流,使得讲学具有了阳明心学的学派建构和身份认同的特殊作用。因此,对阳明学时代的讲学活动进行必要的文献梳理和学术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和把握阳明学时代的社会思潮及其时代特征。本书以收录原始材料为撰述形式,这些材料原是吴震教授为撰写博士论文《阳明后学研究》,大量阅读明人文献时随手摘录的,此次增订本对全书进行了全面修订和大量增补。全书以活动年表的方式,集中展现了16世纪初以来阳明学时代思想活动的发展样态,揭示了阳明学作为一场思想运动的发展过程及其广泛持续的社会效应。
-
中国戏曲教育70年论文集中国戏曲学院 编《中国戏曲教育70年论文集 上下》是一本戏曲教育理论类图书,分为戏曲教育和戏曲理论两部分,共有论文四十多篇。
-
相约大海何继青《相约大海》是无人船光影秀文化旅游演出的剧作原本。剧中故事讲述了中国商人一家三代跨越百年,坚守“一诺千金”的海上丝绸之路故事。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商人远道与身陷绝境的外国船长埃萨萍水相逢。远道以中华民族特有的自信与善良救助了埃萨,使绝望中的埃萨重新燃起了对生的希望。多年之后,埃萨的儿子吉尔与远道的女儿白露在珠海相遇。两个年轻人因为上一代的故事彼此连接,而他们的后代又将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把中华民族“一诺千金”的品格写满大海。
-
京剧三弦演奏教程张薇这是一本三弦演奏方面的专业教程,涉及概况、技法和训练、伴奏特点,以及曲牌、教学剧目选段。其中,教学剧目选段根据行当,如青衣、老生、小生等做了分类。内附三弦演奏音频,利用二维码技术,增强教程的实用性。
-
雅韵千秋夏萍 主编,顾颖 执行主编这是上海艺术研究中心编辑的一本专题纪念文集,作为“上海艺术研究中心研究丛书”出版,以纪念昆剧大师俞振飞一百二十周年诞辰。本书分为“缅怀大师”“俞振飞的表演理论及艺术贡献”“俞振飞的艺术实践与探索”和“俞振飞的曲界交往及其他”四个部分,收录了全国昆剧界名家、演员、师生和研究者的29篇纪念与评论文章。从学艺经历、同行切磋、艺术实践与理论贡献,办学指导和推动昆曲发展乃至史料辑录等方面展开,内容丰富,立论公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下戏曲界对于俞振飞重大艺术贡献及其对于振兴昆剧的重大影响的研究深度和理论建树,具有较为重要的文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