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
-
桑蚕人生陆军 主编本书是由上海校园戏剧文本孵化中心、上海戏剧学院编剧学研究中心和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戏剧故事工厂策划编选的一本剧本作品集。本书收录近年来上海校园创作中所涌现的10部剧本作品,分为“大型话剧”和“百•千•万字剧编剧工作坊作品选”两个部分。所收录的剧作中,以现代化建设和教育题材为主,也包括了当代伦理题材、儿童剧题材样式(“百•千•万字剧编剧工作坊作品选”)等,跨越历史与现实的时空,内容丰富,其中有些剧本已经搬上舞台,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
醉梨园黎羌《醉梨园》为“中华风雅”书系中的一册,是一部系统展现中国经典传统戏曲的著作,作者以扎实的学术基础,流畅从容的笔调,书写了中国传统戏曲的源流、种类、文本和角色行当的历史。作者在展示多年来中国传统戏曲学术研究成果的同时,还阐释了历代戏曲艺术家蕴藏其中的生活与审美经验,从通识性、知识性、趣味性、生活性和可读性出发, 以丰富的戏剧资料与生动的文本及舞台范例为基础,用提纲挈领的纵横笔触书写出戏曲的历史、区域特征、文化面貌及审美意义,使读者在了解中国戏曲书面文字与场上表演发展的同时,能于戏曲的具体百态间感受到中国传统美学的魅力。
-
东亚传统演艺空间文化比较研究麻国钧本书为中央戏剧学院麻国钧教授带领几位博士生一起做的院内科研项目。 用“演出空间”为题,基于东亚古代演剧空间形态错综复杂性之上。在东亚传统戏剧演出实际使用的空间形态而言,可谓五花八门,任何常用的名称如坛场、广场、芝居、氍毹、勾栏、舞亭、船台、戏台、戏楼、戏场等等,都不能够涵盖全部演出空间形态,这些名称过于具体,其内涵指向性非常明确而单一,因此使用“空间”这个词汇,既解放手脚,打开思路,也更加准确。 本书主要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自古以来,东亚各种演出形式是在怎样的空间中进行的?为什么选择这些演出空间?不同的演出为什么要在特定的空间中进行,甚至不可以置换?在琳琅满目的空间形态中,东亚传统戏剧演出空间形态背后的文化依据是什么?各种文化符号在该空间中的寓意是什么?为什么在相同或相似的文化思维指导下所呈现的空间形态各异?而虽然空间形态各异却又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其类同性?本课题在回答这些问题时,首先要介绍东亚多国、多地区几乎所有的演出空间形态以及活跃于这种空间中的传统演出艺术。进而探索演出内容与特定空间形态的关系,最终还必须回答所有演出空间形态之所以构成的内在文化依据。在长期历史中,东亚各国形成一个巨大的、以古代中国为中心的儒、道、释文化圈,以儒、道、释尤其是儒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极大地影响周边各国、各地区的文化形态,其中自然包括绵延长久的祭祀礼仪文化,以及与祭祀礼仪文化密切相关的演出艺术,在演出空间的营造上同样打上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形态的烙印。我们在研究中国傩文化、祭礼文明、中国戏曲的数十年中,更加强烈而深刻地感受到其对日、韩影响之深远,认识到演出空间形态在东亚各民族演出史上的特殊含义,它绝不仅仅是为演出提供一个场所,东亚人赋予种种演出空间以深刻的文化内涵。对演出空间的研究,必定会加深对东方传统戏剧的认识。三十余年间,作者坚持实地考察,进行了大量的田野作业,所获颇多。在对多国大量演出作田野考察的同时,也不断地搜集、整理、翻译、消化相关的各国文献资料,为完成本书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
清代宫廷戏曲编年史郑莉本书以清代宫廷戏曲为研究对象,内容涉及戏曲文本、礼乐制度、舞台艺术、作家、演员、观众接受、改编流变等诸要素。本书采用编年史的著述体例,从整体上梳理了自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 年)至逊帝溥仪离宫(1924年)近三百年间宫廷演剧活动资料,将清代重大的礼乐、文化、政治、文学事件与宫廷戏曲史料一同系年,将宫廷戏曲放在大的社会背景和戏曲史长河中进行定位,直观地展示宫廷戏曲发展的盛衰变化,尽可能立体化、全方位地展现清代宫廷戏曲的整体样貌和丰富形态。
-
清宫武戏研究徐建国清宫武戏是清宫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清代内廷以武打场面为主要内容进行表演的戏曲样式。本书以清宫文献为依托,以清宫武戏为切入点,比照民间的笔记杂著、木版年画、演员口述等,运用戏曲学、社会学与文化人类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清宫戏曲档案中的剧本、脚色行当、舞台排场、表演套路等演出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系统阐述清宫武戏的源流与艺术特征,挖掘清宫武戏成熟繁荣的内部成因及艺术规律,有助于进一步丰富中国古代戏曲史、演出史研究。
-
京剧音乐分析王震亚 著王震亚先生是中央音乐学院原副院长,本次出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主编并出资资助。稿件是王震亚先生生前关于《京剧音乐分析》的手写遗稿,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王震亚先生从场面、唱腔、舞蹈动作、乐谱等各方面对京剧音乐的典型做了全面的分析,是学生进行戏曲音乐研究的参考。
-
戏入人心[爱尔兰] 内尔·史密斯 著《戏入人心》是一本丰富而全面的中小学戏剧教学实务参考书。作者内尔·史密斯倾注自己的热情和意志,将自己数十年戏剧教学、排演经验系统全面地呈现给读者,她将戏剧艺术的理解和课堂空间需求结合起来,提供给教育工作者详尽的实操方法、策略、建议和案例。她以创造性的方式安排本书的结构,将戏剧世界的探索描绘成一个大航海发现的过程,每个课堂的过程都被赋予图景,随着她的陈述,读者感觉踏上了未知旅程,充满期待。
-
戏里戏外刘衍青书稿为宁夏哲学社会科学与领军人才培育工程阶段性成果,宁夏“十三五”重点学科建设成果。书稿围绕明清经典小说戏曲的编演和宁夏戏曲的编演展开,紧扣“戏”里与“戏”外的内容,即舞台表演方面和经典小说、剧目改编等,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小说戏曲为主展开论述:一是从小视角切入,论析明清小说情节背后的文化内涵。主要包括《“四大奇书”中“上元节”民俗文化析论》《对人濒死现象的关注》《的生命意识》《的生命奇观》《的当代改编》等,揭示小说细节处所反映的哲学思想、人文伦理和科学价值。二是以清代至民国时期“红楼戏”的编演为考察对象,关注这一文化现象所衍生出的问题,如编演原因、流行剧目、灌录的唱片及名角表演等,主要包括《“红楼戏“改编动因》《“红楼戏”编演与都市文化》《“葬花”余波与“送酒”热潮》《“红楼戏”唱片的艺术价值》等。第二部分以宁夏秦腔等戏曲剧种的发展为主展开论述,既从宏观上论述宁夏秦腔、京剧、小曲的编演,也从微观上比较考述《玉凤簪》等秦腔经典剧目的演变、宁夏庙会戏的演出,民营剧团的经营现状、戏曲演员访谈等,多侧面记述宁夏戏曲的演出。
-
张庚戏曲学术提名系列讲座精粹中国艺术研究院2020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推出首届学术提名活动,“张庚戏曲学术提名”是该系列活动之一,活动以著名戏剧史家、戏剧理论家、戏剧教育家张庚先生的名字来命名。本活动以课题制方式开展,立足戏曲理论,关注戏曲实践,对年度戏曲创作实践、理论研究做总体性的学术评价。活动针对2019年度的戏曲研究成果、戏曲新创剧目和主创者情况进行多轮研究、讨论,共推选出理论著作1部,创作实践7项,对学术提名系列成果进行学术推广,邀请获提名者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主题讲座。本书是10场讲座的结集,分别是“古典的现代赋形”(张曼君)、“当年梅郎 今时昆韵”(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传承活态艺术遗产”(《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编纂委员会)、“评剧《新亭泪》创作谈”(中国评剧院)、“历史题材剧目创作分享”(罗周)、“我和戏曲的故事”(谢涛)、“我的现代戏创作实践”(罗周)、“闽剧《生命》创作谈”(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闽剧《生命》创作与评论”(福建省实验闽剧院)、“漫谈戏曲音乐创作”(朱绍玉)。讲座内容涉及戏曲艺术的各个门类,既有编纂粤剧表演艺术的学术总结,也有张曼君导演艺术、谢涛表演艺术、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和罗周编剧创作的深度交流,还有《生命》《新亭泪》《当年梅郎》三个剧目创作团队创作经验的分享。活动以课题制方式开展,立足戏曲理论,关注戏曲实践,对年度戏曲创作实践、理论研究做总体性的学术评价,强调当代戏曲创作实践的学理总结和理论思考的重要价值。该书一则与广大的戏曲研究者、戏曲爱好者分享活动的内容,二则希望通过这些项目展开广泛而深入的学术研究,以荐代评,以研促艺,加强理论建设和学术指导,推进戏曲学术研究体系的整体发展。
-
电影导演艺术教程韩小磊《电影导演艺术教程》(修订版)对电影导演专业做了系统而又实在的理论确立,细致全面地阐述了作为一名电影导演应该掌握的基本素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著述与教学并重是本教材的一大特点。前两章介绍了电影的基本概念和导演的职责与任务,第三、第四章,对导演艺术创作的核心——导演构思的论述上,作者从导演构思的特点与依据的论述入手,发展到人物、动作、银幕空间与时间等具体的构思手段,旁征博引,实例丰富,别具一格。第五章对电影导演的手段即电影的语言的论述,作者对蒙太奇、长镜头、场面调度、声音等的理论及实例的论述中,结合了他自己与电影学院导演系其他教师多年教学的方法与经验,条理清晰,例证丰富,包含不少实践与作业的教学提示,使其极具教学与操作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