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
-
戴面具的伊丽莎白傅光明本书共分为10个章节,以读者熟知的经典人物约翰王、理查二世和亨利四世等为核心,阐述了莎士比亚笔下的戏剧和真实的历史事件、前人已有作品的原型故事之间个性和共性的内容,意在呈现,身为生活在英格兰王国伊丽莎白时代和詹姆斯一世时代的天才编剧,莎士比亚如何通过编排历史来编写历史剧的。可以说,莎士比亚是一个既擅、又能、还特别会利用一切已有的素材、资料,由“借”而编出原创剧的天才,不论真实的历史是什么样的,前人作品当中的人物原型、故事原型是什么样的,只要经过他的艺术巧手灵妙一“借”,就能创作出不朽戏剧。因此,若想从莎剧中寻觅英国真实历史的踪迹,只会被莎士比亚领入歧途,莎士比亚的历史剧是戏,不是历史。
-
中国戏曲导表演专论杨非 著中国戏曲艺术几的实践,积淀了丰厚而精深的经验。与此相比,戏曲理论的研究,尤其是作为培养戏曲导表演专业较高层次的创作人才所需的基础理论的研究,迄今仍很滞后。另外,目前市场上发行的定制戏曲演员、导演及艺术院校师生阅读、参考的书少得可怜。在提倡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今天,在强调优选文化方向的今天,这个不应有的空白,也应该经由同道中人共同的努力而填补起来。21世纪的戏剧艺术呈现出一个多元交织、相融互补的趋向。改革开放以的广度和深度在发展,古老的民族戏剧只有在东、西方文化不断相互交流、有机融合之中才能与时,才能使它成为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所共同体认的东方戏剧艺术而也才能真正体现它的艺术价值及民族色彩。为此,加快民族戏剧理论的建设就显得尤为必要。
-
相约大海何继青《相约大海》是无人船光影秀文化旅游演出的剧作原本。剧中故事讲述了中国商人一家三代跨越百年,坚守“一诺千金”的海上丝绸之路故事。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商人远道与身陷绝境的外国船长埃萨萍水相逢。远道以中华民族特有的自信与善良救助了埃萨,使绝望中的埃萨重新燃起了对生的希望。多年之后,埃萨的儿子吉尔与远道的女儿白露在珠海相遇。两个年轻人因为上一代的故事彼此连接,而他们的后代又将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把中华民族“一诺千金”的品格写满大海。
-
京剧三弦演奏教程张薇这是一本三弦演奏方面的专业教程,涉及概况、技法和训练、伴奏特点,以及曲牌、教学剧目选段。其中,教学剧目选段根据行当,如青衣、老生、小生等做了分类。内附三弦演奏音频,利用二维码技术,增强教程的实用性。
-
文化生态视角下上海高校学生戏曲社团现状及问题研究廖亮 著戏曲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何参与国人精神家园的构建,是当下的一项重要议题,这其中要重视年轻群体与戏曲的关联是人们的共识。本书以上海地区本科院校学生戏曲社团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调查、实地观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科学方法,深入调研,旨在梳理以大学生戏曲社团为代表的青年群体与戏曲之间真实的文化联系,同时,通过各高校学生戏曲社团不同案例的深入分析,尝试找到在政策导向、校园文化、社团实践三者之间搭建良性文化生态环境的合理途径。全书分为三个部分。, 上海高校学生戏曲社团基本情况,包括上海高校学生戏曲社团的数量、历史、人员规模、群体结构、戏曲社团的运作方式、隶属关系、组织架构、资金来源等;第二,上海高校学生戏曲社团成员的戏曲文化实践及认知,包括上海高校学生戏曲社团成员的聚合方式、日常活动、校际联动、文化交流等;上海高校学生戏曲社团成员的戏曲接触途径、观剧习惯、剧种偏好、戏曲认知、兴趣爱好、自我定位等;第三,上海高校学生戏曲社团的校园文化现状,包括上海高校学生戏曲社团所在高校的戏曲通识课程状况、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戏曲演出状况、校园传统文化节活动状况等。
-
鬼节超度与劝善目连王馗 著《鬼界节度与劝善目连》系著名戏曲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戏研所所长王馗的代表作之一,2010年被纳入曾永义主编的台北“国家”出版社戏曲研究丛书中,以繁体字本在台湾出版,受到学术界关注, 现在我社出版该书简体字版。 传统的七月十五盂兰盆会,在民间也被称作“鬼节”,是宗教特征十分鲜明的民俗节日。演出于鬼节的目连戏,是重要的民俗事项。 目连戏是以宗教故事“目连救母”为题材,保存于民俗活动中的古老剧种,也是佛教与中国戏曲结合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戏祖”。 2006年,目连戏被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戏剧化的表达方式,目连戏通过神、鬼、人在天堂、地狱、人世的游走,渲染了节日庆典的宗教气氛,凸显出宗教超度所必须的劝善惩恶、忏悔罪孽、自我成就等仪式内容,这不但成为理解目连戏文学形象塑造的基础,也成为破解节日庆典与故事传说相互依存关系的重要依据。 本书共有27万字,考察了鬼节在明代以来的盛行,以及其丰富、庞杂的节日表演系统,在此基础上,探究了目连戏作为民间劝善书的伦理道德内涵。作者选取福建莆仙目连戏的田野演出个案,并附以大量田野调查的图片,指出其在宗教礼仪中的超度主旨,内在本质于目连戏的“劝善”职能。 同时将目连戏研究中的数十个问题,分散在各个章节,以期从宗教信仰和节日庆典的角度,对目连戏研究有所推进。
-
粉墨登场温会会 著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有许许多多非常具有文化内涵的国粹,其中有十个**有代表性和**有独特内涵,被称之为中国十大国粹,它们分别是:刺绣、剪纸、围棋、陶瓷、茶道、汉服和丝绸、京剧、中医、功夫、书法。这些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先辈留下的智慧结晶,是国家的文化瑰宝,了解中国十大国粹非常必要。本书通过绘本的形式为小朋友介绍了京剧文化,帮助小朋友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
-
广东汉乐大事记钱岩,吴华山广东汉乐是广东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也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保护和发展广东汉乐的时候,需要对广东汉乐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进行一个梳理和回顾。书稿以编年体形式,将广东汉乐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明清至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后、21世纪初至今),介绍广东汉乐的重要事件、传承人物、重要曲目、主要机构等,有助于读者了解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汉乐的源流、发展脉络和发展现状,对发展、保护传统文化提供实践参考。
-
中国戏曲电影理论史王怡琳 著《中国戏曲电影理论史》由电影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王怡琳所著。本书以“中国戏曲电影”为研究对象,对各个历史时戏曲电影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电影科技相结合的产物,不同时代背景、政治经济制度、政策导向、地域文化等都会对戏曲电影创作的面貌及观念产生重大的影响。本书以“中国戏曲电影”为研究对象,对各个历史时期戏曲电影创作与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并结合时代背景、地域差异等不同条件,对中国戏曲电影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全书共8章,内容包括早期戏曲电影理论、“十七年”时期戏曲电影理论全景、“文革”时期样板戏电影、商业化背景下的香港戏曲电影美学、新时期戏曲电影理论以及新世纪以来中国戏曲电影理论发展等。期电影创作与电影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并结合时代背景、地域差异等不同条件,对中国戏曲电影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全书共8章,内容包括早期戏曲电影理论、“十七年”时期戏曲电影理论全景、“文革”时期样板戏电影、商业化背景下的香港戏曲电影美学、新时期戏曲电影理论以及新世纪以来中国戏曲电影理论发展等,本书内容丰富、结构完整,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出版价值。一审编辑在审稿过程中对稿件中存在的逻辑表述混乱、语病句、排版格式不统一、错别字、参考文献差错等问题进行了处理。现提交复审。
-
潮剧潮乐艺术理论研究郑志伟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