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
-
我和上影演员剧团上影演员剧团 编在上影演员剧团成立70周年之际,上影演员剧团采访了牛犇、向梅、梁波罗、陈冲、王景春、陈龙、唐嫣等50余位剧团成员,以及与剧团关系密切的老、中、青辈演员和电影事业家,将采访内容整理成书。本书通过“永不褪色的光影”“忆往昔,峥嵘岁月”“我们的好时代”“星光熠熠,艺脉绵延”“携手共进,情长谊深”五部分,讲述了50余位剧团成员与上影演员剧团的故事,回溯上影演员剧团70年的光辉历程。同时,以期在前辈的星光下,上影演员剧团的演员可以不忘初心,守护好中国电影之根。
-
瑜声有戏王珮瑜 后浪在学演京剧已将满30年、身为余派老生第四代传人的作者王珮瑜眼中,京剧不是“老古董”,而是一门具有颠覆性和趣味性的先锋艺术,如今的中国人基因中还流淌着对京剧的审美本能,但因重重误解而未能接触京剧、欣赏京剧。本书用凝练且有画面感的语言,将欣赏京剧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一一道出,告诉读者如何欣赏演员的身段、唱腔,如何看懂“一桌二椅”造就的留白式美学,如何听懂锣鼓……读者将与作者一起,回顾经典老戏,品味创新剧目,发现京剧背后的哲学,透过深入浅出的文字,找到属于自己的京剧观看之道。
-
山西戏曲舞台形态栾波本书共分上下两篇,共九章。上篇写山西戏曲文化综述、山西戏曲装扮艺术、化妆艺术、舞台情境、表演技法,下篇讲山西戏曲剧种、经典剧目、大师名家思政课、传承发展现状研究。作者对山西戏曲有着深入且透彻的研究,又有多年的教学实践支撑,因而全书写得既深入全面又重点突出。
-
走近昆曲《牡丹亭》祝政宏本书是关于昆曲第一代表作《牡丹亭》的通俗性研究文集, 分为《牡丹亭》原作篇、《牡丹亭》 人物篇、青春版《牡丹亭》篇、汤显祖篇等。《牡丹亭》剧本从主题到唱词道白都有很多难懂之处,存在某些亟待澄清的问题,本书给予明晰的解释。本论文集剖析了剧本的主题、语言特色、剧中人物的秉性、青春版的音乐特点等,涉及昆曲美学、 当前昆曲改革问题 ,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 , 又有大量实例的说明。并不局限于戏曲文学和文字表述,研究《牡丹亭》的戏曲音乐和唱腔也是该论文集的一个方面。语言清新、晓畅,文章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是本书一个特点。 过阅读本书,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汤显祖于400年前创作这部戏的主旨,领会他在剧中表现的“意趣神色”,领略昆曲与"牡丹"相结合而产生的巨大艺术魅力。
-
大众戏曲学甄亮 甄业 著本书简明扼要、系统完备的介绍中国戏曲。生长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学林中的戏曲学是系统的艺术形式,本书从戏曲学本体出发,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从戏曲创作演出主体、戏曲传承传播、戏曲理论研究三个维度进行学理性阐述和系统性梳理,包括戏曲文学、戏曲音乐、戏曲表演、戏曲导演、戏曲舞台美术、戏曲观演、戏曲传承、戏曲传播、戏曲管理、戏曲发展史、戏曲批评、戏曲习俗等组成部分,形成比较全面完整的戏曲学知识体系。
-
中国苏州评弹博物馆藏清代以降弹词评话小说绣像精选图录孙伊婷 主编20世纪80年代苏州戏曲博物馆初建时,我曾应邀考察了该馆藏品室,当时看到有评弹手稿数十部,评弹旧版书更多,都静静地躺在藏品室里。这些年,评弹的文字版读物出版得不少,现在《中国苏州评弹博物馆藏清代以降弹词评话小说绣像精选图录》编辑出版,更多人士因此能够欣赏、解读到苏州评弹多姿多彩的另一面。
-
戏曲导演基础教程李小琴 著《戏曲导演基础教程》是一本结合作者戏曲表演、教学、导演实践经验编写的戏曲导演基础教程。全书主要从戏曲导演创作基础课、戏曲导演史论指要、戏曲导演概论、著名戏曲导演选介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戏曲导演的创作、任务与职能,梳理了中国戏曲导演史的发展脉络,并概述了现当代及古典戏曲导演的实践、建树与创新。同时,《戏曲导演基础教程》结合课堂教案、片段导演练习及戏曲剧目导演案例,讲解细致,深入浅出,内容丰富,科学实用。
-
元明清戏曲述略刘新文 著选取元明清具有代表性的戏曲作品按作者生平、剧情介绍、主旨思想、艺术特色、人物形象评析、本事考源、故事演变、同题材剧比较、学术争论等进行介绍和评析,广泛吸收了学术前沿的新成果和新观点新理论。本书联系各朝代背景深入剖析剧作之内涵,概括作家个性,具有较强之学术性和趣味性,见解我到,特色鲜明。
-
索因卡戏剧研究陈梦 著本书基于比较文学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角度,对尼日利亚作家索因卡的戏剧创作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分析索因卡戏剧发展中的艺术风格演变和文化立场转换;深入探讨索因卡戏剧对非洲宗教、文化、艺术的继承、批判、发展和创新,重点论述索因卡对非洲宗教神话和传统艺术的传承与运用,挖掘索因卡戏剧对西方宗教、文化、艺术的接受、摈弃、反抗和超越,阐明索因卡戏剧在非洲文化与欧洲文化融合中的超越和创新;着重分析索因卡对西方戏剧作品的改编、改写艺术,以点带面探讨索因卡的后殖民主义思想。通过系统梳理索因卡戏剧在中、英、美等国家的传播、接受和研究,探讨世界文明对话以及中非“一带一路”的理想路径与有效方法。
-
中国的易卜生(挪威) 伊丽莎白·艾德 著 ; 赵冬旭 译《中国的易卜生:从易卜生到易卜生主义》一书,以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的视野,主要研究了挪威剧作家亨利克 • 易卜生(Henrik Ibsen,1828—1906)及其作品了的作品在民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群体中的接受情况,并基于挪威本土女性学者的视野来审视易卜生及其剧作中存在的女性主义思想,为我们研究易卜生在中国的传播、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思想的接受以及中国话剧初期的发展提供了开阔的思路,为当下的中国话剧研究者提供了学术基础和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