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
-
京剧流派经典剧目表演艺术衣麟《挑华车》是京剧舞台上一出经典的武生(长靠武生)剧目,从最初的武净应工,兴衰更替,几经演变,成为今天戏曲武生演员人人必学的剧目。这出戏集唱、念、做、打于一生,流派纷呈。现在京剧舞台上,多以杨派(杨小楼)为主流,以王金璐、高盛麟及厉慧良三位艺术家的演出路子为蓝本。本教材是对杨派武生表演艺术的教学记录和总结。由京剧武生名家杨少春先生主讲,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副教授衣麟示范。从剧目的传承脉络、流派特点、技巧解析、套路编排、表演风格、唱念要点、动作语汇、武打风格等方面做深度解析和示范,从课堂教学步骤到舞台实践全程进行完整的影像记录。
-
第十一届广西剧展作品集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第十一届广西剧展作品集》精选57个优秀获奖戏剧作品,涵盖彩调剧、杂技剧、小品、山歌剧、话剧、音乐剧、情景剧、桂剧、粤剧、邕剧、京剧、哈调小戏、毛南戏等多种类型。剧目涉及现实题材、民族题材、青少年题材等,从脱贫攻坚的战场,到舍己为人的抗疫一线,从新时代的勇敢刘三姐,到东汉时期的小乔,从留守儿童与老人的相依为伴,到漂泊他乡的苦苦思乡之情,从钦江古龙窑胸怀家国的烈女阿妹,到湘江边上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57个戏剧故事精彩纷呈、扣人心弦。本书坚持思想性和艺术性并重、主旋律和多样化统一,以丰满的表现形式展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勇敢、坚强,用现代戏剧的艺术魅力讴歌人民、讴歌英雄、讴歌时代!
-
中国话剧研究宋宝珍,任鸣 编《中国话剧研究》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主办,创办于 1990年,是以活跃话剧理论、促进话剧繁荣为宗旨的话剧理论集刊,目前已有14辑。 2020年9月24日,恰逢中国现代杰出剧作家曹禺先生诞辰110周年。为了缅怀曹禺先生为中国戏剧事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北京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联合主办,于9月24、25日在菊隐剧场举行“纪念曹禺先生诞辰110周年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曹禺研究者和戏剧工作者,在研讨会上总结曹禺的戏剧创作经验,探讨他以戏剧方式建构的文化形态,研究他与世界艺术潮流的精神联系,评估他的戏剧思想深度和他的戏剧美学价值。关于曹禺研究的研究,也是本届学术研讨会的重要特点。《中国话剧研究》(第十五辑)以该论坛的发言文章为主,共收录论文27篇,本书所收文章既有世界眼光、宏观视野的考察;也有具象分析、形象审视的发现,在新资料的发现与新方法的运用方面也有所拓展,为今后繁荣曹禺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
张飞审瓜周锐《京剧有故事》是一套专为孩子打造的、让孩子亲近京剧的故事书。目前出版8册,共有55个故事,囊括大部分经典的传统剧目,还融入了濒临失传极具特色又适合孩子的剧目,包括贵妃醉酒、穆桂英战洪州、三岔口等。语言风格充分保留京剧的语言特色及舞台特点,巧妙穿插京剧知识、舞台艺术及历史、名家故事等,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所有插图均为作者手绘,童趣中彰显京剧韵味,图文相得益彰,从阅读和视觉上给孩子新鲜、有趣的享受。阿拉伯文由阿文母语资深翻译家精心翻译审定,忠实于原文内涵,语言通俗地道,保留传统京剧唱词神韵,是儿童文学阿拉伯文翻译的代表性作品。《张飞审瓜》包括了7个关于社会生活与思想道德的故事,阐释了传统智慧与道德修养的主题,既有传统经典剧目,也有濒临失传极具特色又适合孩子的剧目。
-
楼台上的凝视王姝本文围绕清代女性观剧现象,从谁在看、在哪看、怎么看、看什么、看了以后会怎样、社会各界对待女性观剧的态度等问题展开讨论。内容分为五章,第一章清代女性观众,第二章清代女性观剧场所及设施,第三章清代女性观剧习俗,第四章清代女性观剧内容,第五章社会各界对待女性观剧的态度。 本书运用戏曲学、文献学、历史学、社会学、妇女学、社会性别研究等相关理论与方法,对清代女性观剧现象进行全面、系统、多维度的梳理和分析。其新颖之处在于:一、研究视角新。目前,市面上所见的图书大都是从文学史切入的女性作家及女性题材作品的研究,而从女性主义视角、戏曲观众视角切入的妇女生活史研究较少,本书的出版不仅有助于拓宽戏曲文化研究视野,而且有助于深化中国古代女性日常生活史方面的研究。二、史料丰富,论述严谨。全书立足于史料,服膺论从史出,论说有据。注重同时资料和后时资料,精英资料和边缘资料,官方史料和地方史料,文献史料和文物史料,在此基础上,清晰还原出清代女性观剧的“场景”和“细节”,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
昆曲口述史 九 研究者、曲家卷王安奎 刘祯《昆曲口述史》是一部昆曲人物访谈录。全书通过对近150位有代表性的昆曲相关人士的系统、深入采访,反映了当代昆曲发展的整体面貌和历程。采访围绕被访人的艺术成长、事业发展、艺术感悟、对昆曲现状及未来的思考等方面展开,生动地展现了百年来昆曲艺术的发展历程,凸显了昆曲人热爱艺术,坚守、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丛书是迄今规模最大的昆曲口述作品,填补了昆曲史的空白,对于昆曲研究乃至戏曲研究都独具价值。全书图文并茂,在被访人娓娓的讲述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鲜活生动的人物跃然纸上,从中可看到艺术家生活中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既是个人生活史,又是艺术史和社会生活史,读来饶有趣味。本册是该丛书的研究者、曲家卷(上),收录了程振旅、丁修询、范正明、甘纹轩、郭汉城、胡度、刘保绵、丛秀华、刘厚生、楼宇烈、洛地、欧阳启名、钱璎、桑毓喜等人的访谈。
-
李逵大闹忠义堂周锐《京剧有故事》是一套专为孩子打造的、让孩子亲近京剧的故事书。目前出版8册,共有55个故事,囊括大部分经典的传统剧目,还融入了濒临失传极具特色又适合孩子的剧目,包括贵妃醉酒、穆桂英战洪州、三岔口等。语言风格充分保留京剧的语言特色及舞台特点,巧妙穿插京剧知识、舞台艺术及历史、名家故事等,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所有插图均为作者手绘,童趣中彰显京剧韵味,图文相得益彰,从阅读和视觉上给孩子新鲜、有趣的享受。阿拉伯文由阿文母语资深翻译家精心翻译审定,忠实于原文内涵,语言通俗地道,保留传统京剧唱词神韵,是儿童文学阿拉伯文翻译的代表性作品。《李逵大闹忠义堂》包括了6个精彩绝伦的战争故事,阐释了勇敢、正直、知恩图报的主题,剧目要么极具经典性,要么为濒临失传极具特色又适合孩子的剧目。
-
昆曲口述史 八 湖南、四川、重庆卷王安奎 刘祯《昆曲口述史》是一部昆曲人物访谈录。全书通过对近150位有代表性的昆曲相关人士的系统、深入采访,反映了当代昆曲发展的整体面貌和历程。采访围绕被访人的艺术成长、事业发展、艺术感悟、对昆曲现状及未来的思考等方面展开,生动地展现了百年来昆曲艺术的发展历程,凸显了昆曲人热爱艺术,坚守、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丛书是迄今规模最大的昆曲口述作品,填补了昆曲史的空白,对于昆曲研究乃至戏曲研究都独具价值。全书图文并茂,在被访人娓娓的讲述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鲜活生动的人物跃然纸上,从中可看到艺术家生活中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既是个人生活史,又是艺术史和社会生活史,读来饶有趣味。本册是该丛书的湖南、四川、重庆卷,收录了傅艺萍、雷子文、李沥青、李元生、罗艳、唐湘音、文菊林、肖寿康、余懋盛、胡明克、刘树德、罗吉龙、王德云、许咏明等人的访谈。
-
18、19世纪英语世界的戏曲评论【英】赫德 等 著;廖琳达 译中国戏曲是在欧亚地理板块的东方、中华腹地独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独特表演艺术。世界史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后,戏曲开始被另外一种文明“发现”,并被用“他者”视角进行端详和审视。《18、19世纪英语世界的戏曲评论》一书搜集了 18、19 世纪英语世界里的有关戏曲文章(包括有关书籍里的戏曲章节或段落),囊括的历史时段截止在 1911 年清帝国倾覆,一方面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分界点,另一方面此前西方人出版的著述大体上也都是在 20 世纪之前酝酿并写成,符合本书题目范围。一些含有戏曲篇章的书国内已经有了译本,但由于译者多为非戏曲研究者,对于相关专业内容的翻译往往不够准确到位,甚至失真和误译,有的还略去关键内容,无法给研究者提供参考,甚至造成误导。译者将其重新翻译,以期给读者提供一个既忠实于原文、又能够准确传导戏剧专业概念的译本,以供专业研究者使用。
-
昆曲口述史 六 江苏卷王安奎 刘祯《昆曲口述史》是一部昆曲人物访谈录。全书通过对近150位有代表性的昆曲相关人士的系统、深入采访,反映了当代昆曲发展的整体面貌和历程。采访围绕被访人的艺术成长、事业发展、艺术感悟、对昆曲现状及未来的思考等方面展开,生动地展现了百年来昆曲艺术的发展历程,凸显了昆曲人热爱艺术,坚守、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丛书是迄今规模最大的昆曲口述作品,填补了昆曲史的空白,对于昆曲研究乃至戏曲研究都独具价值。全书图文并茂,在被访人娓娓的讲述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鲜活生动的人物跃然纸上,从中可看到艺术家生活中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既是个人生活史,又是艺术史和社会生活史,读来饶有趣味。本册是该丛书的江苏卷(下),收录了尹建民、俞燕敏、张寄蝶、章继涓、姚凯、赵坚、赵文林、朱蔷、朱继勇、朱继云、刘致中等人的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