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
-
电影戏剧大师讲表演刘诗兵 著《电影戏剧大师讲表演》是一本作者在学生时代和刚毕业留校任教时期(1959—1965)的影剧名家专题讲座听课笔记,记录了当年有丰富创作实践的导演、表演艺术家对导演、表演创作的探索,是一本有价值的艺术资料。 此书是对电影、戏剧艺术创作规律的探索,对年轻人研究导演、表演艺术的创作规律会有一些帮助,可供电影、戏剧从业者和广大艺术爱好者阅读,也可作为影视专业学生的课外教材。
-
世界电影史概论曹毅梅 主编本书系统梳理了19世纪末期到本世纪初期世界范围内电影艺术的发展脉络,虽然涵盖了久远的历史时期和诸多的电影生产国家,但该书依然做到了线索明晰、结构鲜明、详略得当。 具体而言:该书既如一般常规电影史般对重点电影生产大国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同时,又对其他一些常被一般电影史忽略惑忽视的电影生产中小国家给予了足够的关注、描述,可以说,尊重了电影生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而在具体电影人物或者电影作品的个案分析、评价方面,本书还难能可贵地表现出了不盲从一般电影史书观点、富有编撰者个性的开拓勇气和创新精神。 在撰写方法方面,书中既有对美学电影发展历史的细致而独到的阐述,同时,也有对技术电影史和工业电影史的观照,可以说,呈现的是一幅全景式而非断裂式、全面的而非片面的世界电影史面貌,是一部颇具实用性、工具性的电影史教材。总而言之,无论从历史素材整理和历史脉络建构的系统性来说,还是从针对电影专业学生而言的实用性而言,抑或是从历史观点的创新性和独到性来看,该书都是有所建树的。
-
黄健中的导演创作风格研究张玉著本书结合笔者对黄健中导演的87天创作观察以及3天的半结构式访谈等一手资料,以黄健中的影视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以哲学、人学、心理学、美学、叙事学、女性主义等为理论工具,从创作主题、视听语言、叙事方法、人物塑造四个维度对黄健中的创作风格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黄健中创作风格的价值及启示,以期对当代影视导演的创作提供有益的启发。
-
中国电影新生代的轨迹探寻丁晋 著本书以结构主义叙述学和电影社会学为出发点,以导演为主要线索,对21世纪以来中国新生代电影文本的叙述结构要素进行细致的类型划分与量化统计分析,制成图表并总结类型,同时综合创作者访谈、产业数据等资料,力图更为清晰理性地把握创作间的联结及其与产业的互动,增强对中国电影创作发展深层规律的开掘。
-
大片时代记忆王一川 著本书是著者有关2003年至2012年十年间中国电影的文化修辞状况的评论汇集。全书以中式大片为重心,对该时期中国电影的文化修辞景观做了独特的阐释和评价,涉及《英雄》《无极》《集结号》《让子弹飞》《唐山大地震》《建国大业》《金陵十三钗》等影片,重点分析了中式大片的美学困境、身体美学与心灵美学的分离、主流文化与中式主流大片、历史影像再现中的价值取向、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视觉流、中国电影的后情感时代、中国电影与文化的悖逆、中国大陆类型片的本土特征等问题,展现出电影文化批评者的独特风格。
-
中国新文科建设与戏剧影视学科发展周星,张燕,罗幸 著2019年,教育部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中提出高校教育新规划,启动新文科建设与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协同发展,实现全学科覆盖。新文科建设是针对传统文科发展局限而提出的新思维,或者说是对传统文科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进行新赋能、新升级与新优化,使之更适应于新时代的变革、新技术的影响、新人才的需求与新文化的吸收,促使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走向创新卓越与中国风格。在此背景下,特别邀请全国学界名家与专家学者,就国家教育部力推的“新文科建设与戏剧影视学科发展”进行探讨争鸣,旨在以前沿的理论思考与学术视界,观照和研究中国戏剧影视学科的历史脉络、当下发展,深入考察戏剧影视学科与艺术学科等关系,结合宏观与微观,深入探讨证明新时代语境下戏剧影视学科的内涵、模式等命题,并为中国戏剧影视学科未来发展提供更有效、更具参照价值的启示与建议。
-
影视视觉效果原理与案例制作全解析支瑾 著本书作为解析电影视觉效果专业原理的书,立足于视觉效果艺术家的角度,将涉及专业学科领域的复杂原理简单化,且通过视觉化的展示,专业且详细地阐述这些理论是如何运用在电影视觉效果制作中的。不仅如此,本书还详细揭示了国外顶级视觉效果公司的内部划分及部门运作。另外,通过7个实际案例循序渐进地分析了电影视觉效果制作的基本专业程序是如何在个人项目中灵活运用的。最后,作者还给予入门级别学习者关于创建作品集及寻找工作方面的专业建议。读者在仔细阅读完本书及相关配套视频后,对于电影视觉效果专业将会有一个全新的理解和认识。此外,本书对于渴望投身于此行业的朋友们的学习和专业发展也将会带来质的飞跃。
-
传统与新变黄海贝 著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第一部黑白无声电影《定军山》,开启了中国百年电影史;自1958年诞生以来,中国电视剧则走过60余年历程,成为当今覆盖最广、受众最多、影响优选的现代艺术样式之一。1998年前后,我国开始大面积铺设网线和网络设备,互联网逐渐实现了文字传播,声音传播,最后到图像视频传播。近十余年,互联网新媒体引领的发展,使影视剧的产业链发生了深刻变革。本书将从电影产业、微电影、影人访谈及热点评述四个章节,详尽呈现新媒体视域下中国影视剧的传承与变革。
-
什么是故事[英] 彼得·马翰(Peter Markham) 著,董瑷珲 译本书从结构化的角度分析了导演和剧本之间的重要联系,涵盖了导演在着手处理导演技艺的所有其他方面之前需要了解的故事和剧本创作方法的 22 个要点。彼得·马翰(Peter Markham)总结了他 17 年的电影创作研究生教学经验,以及他之前在英国广播公司担任导演并从事制作的职业经历,展示了无论是电影短片、电影长片、电视剧还是季播剧背后,影视创作者是如何将剧本中戏剧性叙事元素的严格分析应用于他们的创作理念的。本书结合对故事、前提、主题、类型、世界 / 设定、基调、结构和关键影像等基本要点的研究,引入介绍创作者不太熟悉的文化、社会和道德画卷、叙事视角、观众的旅程等概念,并以2014年美国纽约翠贝卡电影节评委会奖提名电影短片《格格不入》的剧本为例,将每一章的见解应用到此案例研究中。本书是有抱负的导演想要了解如何解读剧本以获得效果的重要资料,同样也是帮助影视创作者了解如何将导演工作和剧本创意结合的宝贵资源。
-
推理下午茶张璇 著本书是推理评论作家张璇(笔名“Z总监”)的作品合集之一,收录了她创作的23篇关于英国、美国等欧美国家侦探推理悬疑类文学及影视剧的评论文章,其对象囊括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侦探推理悬疑类小说和影视剧代表性作品。每篇评论文章从知名作家和他们笔下的侦探以及影视剧中饰演侦探的演员等角度介绍了与之相关的侦探推理作品,深入浅出地分析解读了作品的写作背景、故事情节、文学价值和社会影响,并罕见地从小说及不同版本影视剧对比分析的角度介绍推理作品。从“英国侦探小说之父”柯南·道尔到“欧美推理小说黄金时代三大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埃勒里·奎因、约翰·狄克森·卡尔,再到现代流行侦探小说作家苏·格拉夫顿、J.K.罗琳等作家,以及根据小说改编的侦探电影和电视剧,还包括西方作家创作的以华人侦探为主角的作品,中国和日本等国对欧美推理小说的翻译介绍和影视改编等。每篇文章相对独立又互为补充,共同组成了一部关于欧美地区推理文学影视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