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
-
论谢晋电影中国电影家协会编《红色娘子军》《女篮5号》《天云山传奇》《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鸦片战争》是广大观众所熟悉和喜爱的影片,而这些影片的导演谢晋是中外电影界所钦佩和尊重的导演艺术家。在谢晋从影50周年之际,我们推出这部对谢晋电影创作及影片研究、探讨的论文集。全书共收各界知名人士关于谢晋电影研究论文50余篇,全方位地分析了谢晋的影片,本书对电影导演及创作人员,对从事中国电影研究和评论的电影工作者以及广大的电影爱好者,都具有较高的参考、研究价值。
-
世界电影手册中国电影出版社外国电影艺术编辑室编《世界电影手册》精选90年代前五年世界电影现状和发展的重要资料,收集了1990年至1994年间世界各国的影片介绍近400部,包括其摄制规范、故事梗概及点评,并附有这其间重要的国际电影节评奖情况,对于电影艺术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是一本颇多助益的工具书。
-
把声音献给祖国杨沙林,姚喜双主编暂缺简介...
-
老上海电影黄志伟主编这本老上海电影的画册,其实也就是一本旧中国电影的画册,因为在那个年代,电影集中在上海,只是偶然在北京、广州等地拍摄过少数影片。抗战年代,虽然在重庆也建立过电影制片厂,但是拍摄的影片也很少,很难说它们在电影艺术上有什么独特的创造,因此,看了这本老上海电影的画册,也就基本上可以了解旧中国电影走过的道路。旧上海电影从初创到成熟,前后经历了半个世纪,到了三四十年代,则创造了中国电影的第一个辉煌时期,并在世界电影的发展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从这本电影画册的一个个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电影人的艰辛历程。我们都知道,电影是从国外引进的。但是,从开始把一个个活动人的形象搬上银幕,到后来把它当作文化创造,成为我们民族展示自己精神活动的艺术世界,这中间,确是投入了我们中国电影人自己的无限心血。因此,现在当我们打开这本画册时,也就切切不可因为看到先行者的稚拙而有任何不敬的,心情。当然,人们的观念都在变化,思想都在进步,对艺术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我们今天绝不会满足于当初把文明戏搬上银幕、日常上映鸳鸯蝴蝶派的戏文和武侠神怪故事的现象,而且对此还会提出批评。但是,再一细想,这不过是历史的过程,人们就是这样从幼稚走向成熟,我们不可苛求太过。例如欧阳予倩、洪深、田汉这样的艺术大家,他们也是经历了迷惘、彷徨,然后才逐渐把握到艺术真谛。我们对于这一切,还是要有一个清醒的历史态度,多多考虑他们对中国电影所作出的贡献。如果说,我们要真正从历史吸取什么经验的话,那么,第一,对于那些不该再去重复的现象,我们应该努力防止;第二,对于那些应该加以弘扬的艺术精神,绝不可以让其失落。这样,这本画册捧在手中,我们就会更加感到它的一份重量。画册介绍了二十多位导演和七十多位演员的艺术成就,他们都是我很熟悉的人物,其中很多也是我崇敬的对象。还是从孩子时代起,我就把他们记在心中。张石川是突出的一个,他导演的影片我看过许多。当然,今天看来,他属于思想滞后的人,商人气息很浓。但是,如果把他放在中国电影的初始阶段来考虑,他逐步使电影有一个完整的叙事形式,在观众中间培养起兴趣,这些方面他还是发挥了作用的。尤其不可忘却的是郑正秋。在那个年代,他就具有反封建的思想,拍摄了揭露买卖婚姻的《难夫难妻》这部短片,并在当时中国电影的初始阶段,拍摄了为数众多的有关妇女命运的影片,他们使民族电影在中国土地上开始扎下根来,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重要贡献,对于他们的业绩,我们绝不可以忽视。当然,使我们的电影真正能够展开翅膀,得以在艺术的天空自由翱翔,则是“五四”文化运动的深刻影响。因为有了这样一批富有先进思想的文化人投入了电影,中国电影才真正输入了新的血液,开始举起了人文精神的旗帜。现在,当我们把这些先后摄制的电影画面加以对照,会立即感到它们之间不同的生活气息、艺术气息。同时,当我们看到一些著名的演员跨步从前者走向后者,我们也立即会在他们身上感受到一种新的艺术光彩。女演员阮玲玉便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因为她在《神女》中第一个创造了银幕上的母性崇高形象,也就使她的名字永留中国电影史册。中国三四十年代的电影,在不长的时间内便涌现了为数众多的电影表演艺术家,确实使我们感到十分惊奇。其实,一个原因,就因为当时的电影真正呼应了时代的要求,发出了人民的心声,尤其能够合乎艺术的规律,创造了许多具有文化价值的影片,从而使演员们得以施展他们的艺术天赋,发挥他们的艺术才能。这一点,应该说是历史留给我们最为珍贵的艺术财富。我们说,读这本画册,要吸取历史经验,那么最最不可失落的就是它的文化精神。在那个年代拍摄的些影片,如《神女》、《渔光曲》、《桃李劫》、《风云儿女》、《都市风光》、《迷途的羔羊》、《狂欢之夜》、《夜半歌声》、《马路天使》、《十字街头》以及抗战胜利后拍摄的《八千里路云和月》、《江春水向东流》、《天堂春梦》、《万家灯火》、《丽人行》、《夜店》、《无名氏》、《乙江南》、《小城之春》……确实表现了风光无限好的气象。那个年代,电影在地下党夏衍等同志的积极领导下,提出的目标就是让电影贴近生活,贴近普通百姓,也自然使电影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也因为这个缘故,它使中国电影首先开创了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艺术流派。我深感这本画册把这点作为中心记载下来,很有价值,它可以启迪我们更好地创造中国电影的未来。感谢编者为这本画册收集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看了这本画册,我好像听到了我们先行者的脚步声,他们为世界电影留下了光辉一页,也使我们对民族电影更加充满自信。
-
美国电视剧苗棣著本书从20年代第一部美国电视剧开始,向读者介绍了美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以及肥皂剧、情境喜剧、系列剧、连续剧等的兴衰。
-
20世纪百部好莱坞经典何伯雄主编;严敏,乔健编著本世纪、尤其是二战以后,以“大众文化”为主体的娱乐产业的发展壮大和不断蔓延,成为20世纪美国社会文化历史的一个显著特征。美国人常说:“让德国人和日本人去制造物品吧,我们美国人只从事展示。”伴随着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生产至上向消费主义的转变,以“展示”为主要标志的大众文化在美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其产品的不断输出,使得娱乐业在美国成为仅次于军火业的第二大对外输出产业。它所制造和传播的资讯、产品和意象,差不多成为当代美国文化的象征。其中,以好莱坞电影为主体的影视产品,无疑又是美国娱乐产业的一个支柱。事实上,从一百多年的世界电影史来看,好莱坞电影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全球性的通用语言。它在不同题材和类型的变换过程中,反映着不同阶层的民主诉求和政治认同,体现着不同阶段的时代精神;它在表现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同时,反过来又型塑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态度、行为规范和审美趣味;它在千方百计争取更广大观众的同时,又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属于自己的特定观众;它想像性地制造了各式各样的角色类型,同时也就推出了作为消费主义时代之偶像和英雄的无数明星。近年来,讲求大投入大制作的好莱坞电影更是把这一产业推向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它所注重的不再仅仅是制作的内容,而是制作的方式,不再仅仅是销售的对象,而是销售的技巧,从而刺激着人们的想像力,引导着当今美国社会文化和消费的主潮。1998年,美国电影学院(AmericanFilmInstitute)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评选活动,由1500多位影评人、演员和电影制作人对1912年到1996年的400多部电影进行评选,从中评选出本世纪100部佳片。本书依据此次评选结果,对这100部经典电影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和评述,使读者通过好莱坞经典电影这一视窗了解20世纪美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历程。
-
影碟名片珍藏宝典晓峰,林岩主编本书是一部权威性的影碟收藏及赏指南辞典,分为上下两册。全书从成千上万影碟佳作中精选出各类名片1000部,中外兼顾,内容健康,雅俗共赏,每部附有影碟封面图像和文字介绍。
-
趣味萨克斯管小品(德)亨茨·博斯(Heinz Both)编曲;余丹红译本书包括“白色女郎”、“乡村百合”、“拉丁叙事曲”、“乡村少年”、“米切尔”、“星期天聚会”等曲目。
-
气氛设计吴成槐著暂缺简介...
-
胡玫与《雍正王朝》景戎华编本书共分七章介绍了著名女导演胡玫,及其指导的44集大型历史连续剧《雍正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