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
-
电影鉴赏柴焰,刘佳,张钰 编《电影鉴赏》为在线开放课程“电影鉴赏”配套教材。“电影鉴赏”课程将学习者的电影艺术鉴赏能力、审美能力、人文精神培养作为教学目标,蕴含丰富的文化素质教育资源。课程内容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广泛吸收了世界电影研究领域的新优秀成果,对电影的诞生发展和视听元素、世界各国电影的发展脉络进行详略适度的介绍,对世界各国著名电影导演的艺术风格、代表作品给予深入浅出的评析,并且精选10余部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经典影片,从视听语言、历史文化、审美价值以及人文精神层面多角度、多侧面地解读电影艺术的独特魅力。《电影鉴赏》既注重提升学习者对中外优秀电影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情感体验能力和理性思辨能力,又强调学习者在电影鉴赏中能够以大视野、大情怀进行立场鲜明的文化价值判断,崇尚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对人性的透视,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生美德的展示以及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汲汲于追求生命真正的价值和愉悦,明晓人类崇高理想和高尚精神的光辉。以求为学习者追求美好生活提供精神指引和文化滋养。
-
现实题材电视剧的精品化之路闫伟 著当前,我国现实题材电视剧存在着“伪现实”倾向,低估观众审美品位,甚至低俗、媚俗问题,有“高原”但缺“高峰”。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创作者应以此为追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用艺术的手法揭示时代与社会发展的精神实质和逻辑规律,要在生活万象中书写奋斗人生和幸福故事,要直面真现实、破解真问题,要提升故事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要让作品闪耀出文化自信的光芒,要培育与全媒体环境相适应的创作思维。 书中解读了故事的魅力、人物、情节和表演的技巧,发挥创新精神而讲好现实题材故事,让普通的电视剧也能脱颖而出,成为赢得票房和口碑的精品力作。
-
影视动画剧本创作杨成,任维夏 编《影视动画剧本创作》着眼于新时期我国影视动画发展前景,以培养创新型动画编创人才为目标。在内容编排上强调理论性与实践性紧密结合,既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专业性讲解.也注重学生创意思维与实践写作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在影视剧作的大框架中,《影视动画剧本创作》系统性阐述了动画剧本的基础理论,包含动画剧本基本概念、动画艺术特性、动画剧本创意思维方法,以及动画人物、动画故事、动画短片的基础知识和动画改编方法,让同学们对影视动画剧本创作理论有全面、清晰的认知:另一方面。《影视动画剧本创作》内容编排也非常注重动画剧本理论与产业实践的对接。特意遴选了许多经典、热门的影视动画案例进行动画剧本方面的分析.从观众定位、市场需求、动画剧本规律等方面剖析其得失.有效促进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吸收与应用。
-
微雨行过肖云儒 著“云儒文汇”是肖云儒作品首度集结出版且收录最全的文集。由肖云儒先生亲自遴选修订,力求将肖云儒五十余年来的著述完整呈现给读者。文集涉及文化、哲学、历史、文化人类学、文学、书法、散文创作、社会文化、民俗研究等诸多方面,见解独到鲜活,概括归纳准确,思路独辟蹊径,充满了对历史文化、对西部丝路和对生命的思考。此文集不仅是对近一个甲子的陕西文化、陕西文艺发展足迹的追寻,更是过渡时期中国文学、文艺、社会思潮的历史见证。本书是一部汇集肖云儒先生关于西部电影、西部文化、西部文学理论研究的力作。
-
认识电影电影入门必读书路易斯·贾内梯(Louis Giannetti) 著,焦雄屏 译《认识电影》作为电影入门书中的经典之作,用深入浅出的笔触,告诉我们影视传播的手法,并逐项解析其复杂的语言系统与要素。问世几十年以来,本书始终是世界各地影视从业人员和主流专业院校的必备之选,更是电影爱好者不可或缺的手边书。 书中提及的影片包罗万象,组成了一道全球电影人的经验光谱,其中有我们熟悉的面孔如美国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英国的迈克·李、伊朗的阿巴斯以及中国的李安等。作者以鞭辟入里的分析,新颖独到的见解,呈现给读者一个全新的电影世界。 全书围绕电影制作的核心要素组织架构,其中穿插以数百幅精美图片和精辟的说明,再加上缀于各章后的延伸阅读和书末的重要词汇表,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过程中吸收到最专业的电影知识,从而真正地“认识”电影。
-
新民说·电影漫游症札记唐棣 著小说家看电影的心得之作,电影实践者的贴身札记。 从色彩、光线,聊到真实、隐喻,从特吕弗、黑泽明,聊到卡佛的小说、《漫长的告别》……在唐棣的世界,文字和影像都只不过是工具,用以进行一场穿梭于文学与电影、想象与真实、理论与感受之间的潇洒漫游。
-
动画创作入门[日] 山村浩二 著这是一本配有作者亲绘插图的“生动”的动画入门书,整理自日本独立动画艺术家、东京艺术大学教授山村浩二在《月刊·人》和《日本经济新闻晚刊》的连载专栏,以及在世界各地受邀讲课的核心内容。书中既讲解了动画原理、技法、制作流程等基础知识,也从作者本人的独特视角介绍了动画的演变历史及具有代表性的名家名作,希望能带领热爱动画的大家共同踏上创作的瑰丽旅程。
-
录音声学陈小平 著声音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定义。首先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定义,声音是空气质点振动状态由近及远的传播,声音即声波;其二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定义,声音是声波在听觉上产生的主观感觉。如果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了解声音的基本性质,那么声音就是声波,可以用声压这一物理量来描述;如果要对扬声器重放的声音进行主观音质评价,则声音与人耳的听觉特性密切相关,这时不仅要了解扬声器及其重放声场的特性,还要了解人耳的听觉特性,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获得符合听觉要求的高质量重放声音。作为录音师和音响工作者,应该从上述两个方面来认识声音,前者属于物理学中声学的范畴,后者属于心理声学范畴。心理声学主要研究并建立声音的物理性质与主观感觉之间的联系,了解听觉对声音信号的分析处理过程,建立心理声学模型,以便在科学研究、音响工程实践中加以利用。这也是将心理声学纳入上篇的主要原因。上篇还对语言声学和音乐声学以及声音信号的基本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从声音信号传输链来看,其始端是声音的拾取和记录,末端是声音的重放。这两个环节都与声学有着密切联系,涉及电声换能器即传声器和扬声器以及室内声学,所以《录音声学》下篇为电声学与室内声学,主要介绍电声换能原理、扬声器和传声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室内声学基本理论以及室内音质设计基本原理。电声学是研究电声换能原理、技术和应用以及声音信号的存贮、加工和测量的科学。电声换能器是电声学的基础,换句话说,电声学是在换能器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电声学在通信和广播系统、厅堂和剧院的扩声系统、演播室的录放系统以及家用高保真音乐重放系统等方面的应用,称为声频工程。电声换能器虽然只是声频系统中的一小部分,但它却是声频系统中将声与电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只有了解传声器和扬声器的工作原理,才能使传声器和扬声器的性能充分表现出来,这对提高声音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
打破玻璃盔甲[美] 克里斯汀·汤普森 著,张锦 译“古典作品由于耳熟能详而被罩上了玻璃盔甲……”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在1914年这样写道。在《打破玻璃盔甲:新形式主义电影分析》中,克里斯汀??汤普森用十一部电影将读者“陌生化”。她充分证明了新形式主义分析技法的灵活性。她认为,批评家们常常使用已经固化的方法,再去选择适用那些方法的影片。新形式主义却不然,它鼓励批评家对每部影片都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并不断地修正他们的分析中的假定。 因此,汤普森的分析新颖多样且富有启发,涉及的影片涵盖广泛的范围,从普通的好莱坞片影片《恐怖之夜》,到《晚春》《湖上骑士兰斯洛特》这样的大师之作。她提出了一种形式的历史方法来对待现实主义,并以《偷自行车的人》和《游戏规则》作为实例。《舞台惊魂》和《劳拉秘史》这两个案例则说明了古典电影如何通过与观众的预期进行游戏,从而将自身的惯例陌生化的。其他章节还分析了塔蒂的《于洛先生的假期》《玩乐时间》和戈达尔的《一切安好》《各自逃生》。 尽管新形式主义分析是一条严谨、独特的路径,但它避免了大量的专业词汇和深奥概念:本书各章也可以视读者的兴趣单独抽出来阅读。然而,本书的总体目标远远不止是让特定的影片更易理解、更具吸引力,而是提出那些将电影作为一个整体来审视的新方式。
-
好莱坞类型电影(美)托马斯·沙茨(Thomas Schatz)这是一本类型研究领域的标杆之作,建立了其历史与理论基础。本书立足于形式美学、文化研究、产业分析、符号学方法,把电影创作视为工业体系与观众互动的动态过程,探讨类型如何应对人类基本的文化冲突、表达社会共同理想,并随着时代变化而演进。作者将目光集中在好莱坞黄金年代的西部片、黑帮片、硬汉侦探片、神经喜剧、歌舞片、家庭情节剧六大重要类型,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层层剥开艺术家、资本、观众三股力量间复杂的博弈,揭示特定故事被大众认可、被创作者不断重复或再造的深层机制。书中的经典论断已在影史中得到了验证,对我们认识当今的类型创作与文化也深具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