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
-
文化贸易与中华文化走出去罗立彬 著本书以中国电影贸易为主要案例,以文化经济学和文化贸易理论为主要分析框架,基于中国电影市场开放与电影贸易过程中的重要现象,对中国文化贸易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本书的基本结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文化经济学与文化贸易理论为解释中国相关现象提供了重要的分析工具,中国现象也为拓展文化经济与文化贸易理论提供了重要支撑与案例;另一方面,中国是全球范围内为数不多的“文化大国”,可以通过开展文化贸易来传播中华文化;中国之所以有这个能力,是由全球化的外部环境、中国的国情特征、以及文化产品的经济属性共同决定的。中国有能力通过文化贸易进口,吸引全球文化产品加入中华文化元素并面向全球发行,同时又可以发挥“本地市场效应”,将本国巨大市场支持之下的本土文化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
表演九重城林洪桐 著本书以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林洪桐自选集的形式出版,包含了其对于表演艺术学的研究精华和突出成果。本书涵盖四讲,第一讲是《表演艺术“三字经”》,将表演艺术基础概论以“三字经”进行简释,体现了黑格尔的“说到三并说到了全”、老子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理念;第二讲是《表演艺术关系学篇》,包括演员与自我、角色、导演、观众、生话的艺术关系;第三讲是《表演艺术创造篇》,介绍了体验角色阶段、体现排演阶段、体现细排阶段及连排彩排与正式演出等阶段的微观创作;第四讲是《表演艺术观念篇》,包含对于十则观念的总体把握。
-
光影故事北京电影学院为纪念北京电影学院建校70周年,反映学校70年发展历程、优良传统、精神风貌;回忆学校历史事件、重大活动、动人事迹;探析学校各个时期办学方略、教育思想、重大成果;追忆恩师风范、同窗情谊,纪念青春时光、书写如歌往事;记载校园校址变迁、描绘成长岁月。共收集百余位师生回忆文章,以三大主题呈现,该书在北京电影学院建校70周年之际已出版第一辑,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本书为校友回忆文章的第二辑,收录了于洋、肖央等新的一批校友的回忆文章。其中,春风化雨篇(回忆恩师)10篇,校史历程篇(在校老师)12篇,桃李芬芳篇(毕业校友)70篇。
-
剧本推理游戏创作指南申澜在剧本推理游戏的发展中,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剧本推理游戏的潜力,意图成为创作者,进入剧本推理游戏产业。所以,让读者们真正了解剧本推理游戏,掌握系统的剧本推理游戏写作方法,了解整个剧本推理游戏产业链,便是本书的写作目的。本书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剧本推理游戏的巨大影响力,也为不了解这一行业的人打开一个窗口,让读者知道什么是剧本推理游戏,该娱乐形式的特殊性及市场现状。第二部分是本书的重点内容,系统地讲述了剧本创作方法论,从大纲设计、诡计设计、人物设计、案件设计、线索设计、机制设计等多个角度展开叙述,让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一部剧本的诞生过程,同时也给予读者系统性、专业化的创作指导。第三部分是作者变现须知,讲解了一部剧本诞生以后应该怎样进入市场及其注意事项,同时还介绍了剧本和其他行业IP的破圈合作。本书不仅适合游戏、动漫领域的从业者和爱好者阅读,也适合对游戏剧本创作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
电影·漫画李万万《电影·漫画》杂志于1935年4月在上海创刊,月刊,属于电影漫画刊物,由漫画图书公司出版。《电影·漫画》中主要登载电影明星照片、摄影照片和大量漫画,也有少部分文字文章,取材以滑稽、讽刺、幽默等风格为主,受到群众欢迎,内容分为照片、漫画、文字等栏目,所刊登的照片、漫画、文章等都多具通俗性特征。漫画作者主要有汪子美、顾建昌、陈家枢、胡考、张乐平、丁聪等;文字作者主要有马忠融、李辉英、庄启光、李宝泉、贺宜、胡依凡等。
-
跨越文化冯欣 著在《跨越文化:全球化时代的类型电影(探讨漫威、DC超级英雄电影、网络游戏电影等类型电影)》写作过程中,笔者意识到想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内容策略,就要做到既“务虚”,又“务实”。研究既要从宏观视野出发,又要落实到每个类型生产的具体微观层面,才能打通理论与实践之间“看不见的鸿沟”。一方面要选择恰当的理论视野,但不是从理论出发,回到理论。这样很容易造成研究中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情况。理论研究的成果与具体创作实践相去甚远,除了在知识层面增加对电影的认知,对电影实践本身很难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要贴近电影的工业运行和创作实践,同时也要保持理论视野的观照。否则研究成果往往拘泥于个别文本或个别私人化角度下的实践性总结,很难上升到理论高度,不适用于普遍情况。
-
影视数字创作与制作王红霞 著暂缺简介...
-
方法派表演练习手册[美] 罗拉·科恩 著《方法派表演练习手册》(The Method Acting Exercises Handbook)是一份简明实用的表演练习指南,这些练习的最初设计者是方法派最重要的践行者之一李·斯特拉斯伯格(Lee Strasberg)。方法派(The Method)训练演员的想象力、注意力、感官和情感,在舞台、电影和电视上“重构”——不是“模仿”——合乎逻辑的、真实的行为。罗拉·科恩(Lola Cohen)师从李·斯特拉斯伯格和其他方法派教师多年,长年从事教学工作,成果卓著。在此基础上,科恩详细介绍了一系列具体的练习,以便为这种卓越的演员训练模式提供清晰的指示和导向。将斯特拉斯伯格的亲传与自己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教学结合起来,科恩展示了我们可以从练习中得到什么:方法派如何指导、启发你的学习,以及如何将它们应用到你的表演和导演实践中。《方法派表演练习手册》作为《李·斯特拉斯伯格教学笔记》(The Lee Strasberg Notes)的辅助、斯特拉斯伯格教学的记录,为通往这门闻名世界的技巧提供了一份无可比拟且与时俱进的指南。罗拉·科恩从事国际化教学已有30年。她在纽约和洛杉矶的李·斯特拉斯伯格戏剧电影学院教书,同时也是纽约大学蒂施(NYU Tisch)学院斯特拉斯伯格工作室的兼职教授,纽约布鲁克林法学院(Brooklyn Law School)的兼职副教授,以及位于华盛顿特区的美国大学(The American University)的客座讲师。她也是《李·斯特拉斯伯格笔记》的编著者(劳特里奇,2010)
-
论争与批判曲春景 主编,郭学军 著本书主要论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之后,20世纪进入80年代前,意识形态规训下的电影批评。本时期的中国电影批评整体上呈现为国家意识形态机器的组成部分。其政治权力对电影批评的强力介入,表现出极为鲜明的意识形态规训特性。同时,此阶段中国电影批评的基本形态与当时的冷战政治格局、执政党争取文化领导权的“革命后”语境的形成相关。随着政治语境的不断“左”倾,电影批评和电影创作均以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政治主张为唯一标准。本书从电影论争和电影批判的维度对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的中国电影批评思潮进行集中论述。
-
电影导演方法 开拍前看见你的电影 第4版[美]尼古拉斯·T. 普罗费雷斯(Nicholas T. Proferes)本书为新手导演提供了基本的概念和技术,包括把剧本转化为电影、在银幕上充分发挥剧本戏剧潜力的系统方法学。本书以剧本为蓝本,引导读者通过特定的技术来分析剧本中的元素,并将其转化成视觉故事。 作者以电影语言和导演方法开始,系统介绍了镜头设计、演员调度、机位设置等基本概念,并以希区柯克的《美人计》为例,展示了它们在表现剧本的戏剧性元素时的应用;随后从人物、情境、节拍、支点等角度分析剧本,并展示了如何对剧本进行视觉化设计,拍摄成影片;其后通过具体的剧本案例,分别讲解了如何导演动作场景、叙事场景;最后对《楚门的世界》《八部半》《花样年华》等十多部影片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本书不仅适合作为影视编导等专业师生的导演入门教材,也适合初入影视传媒行业的策划、编剧、导演、制片人等系统学习导演方法,帮助电影制作人将他们的故事搬上银幕。此外,长短视频创作者、影视爱好者等大众读者也可以通过本书学习如何将自己的创意视觉化。